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诗史是中国的一个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字[1],是世界上最典雅、最俊美的文字。四角方方,大气承当。四平八稳,神州永昌。她讲究字体的间架结构,平衡布局。也讲求字形的沉稳厚重,大气端庄。横要平竖则直,切不可头重脚轻根底轻飘[2]

目录

名词解释

指诗歌的内容能够真实反映某一历史时期广阔的社会现实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而具有“史”的价值。《诗经》有些诗篇反映当时历史,孔子(前551 — 前479)据此提出《诗经》“可以观”,即包含了对《诗经》以诗征史的肯定,汉代学者很看重诗歌承载历史的功能。后来的诗论家大都强调优秀诗歌须将审美与反映现实结合起来,从而彰显诗歌的审美与认识、教育功能的统一。唐代诗人杜甫(712 — 770)的诗歌被称作“诗史”,就是因为他的诗能够反映“安史之乱”时的真实社会,体现出深刻的忧国忧民之情。

引例1

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孟棨(qǐ)《本事诗·高逸》) (杜甫遭逢安禄山叛乱引发的灾难,先后漂泊甘肃、四川一带,所经历的一切,全都写在诗中,后人由此推知当时的很多隐约细节,几乎没有什么遗漏,所以当时人称他的诗为“诗史”。)

引例2

昔人评杜诗为诗史,盖其以咏歌之辞,寓纪载之实,而抑扬褒贬之意,粲然于其中,虽谓之“史”可也。 (文天祥《集杜诗自序》) (过去的人评价杜甫诗为“诗史”,大概是因为他能够以诗歌形式记载真实的事件,同时批评讥刺与表扬赞美的意旨显然蕴含其中, 所以称他的诗为“史”完全合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