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慎 (漢朝歷史人物)
許慎 (漢朝歷史人物)許慎(約58年-約147年 ,一說約30-約121年 ),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人),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 許慎花費至少二十一年編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使漢字的形、音、義趨於規範。尊許之學者,稱許慎為「許君」,稱《說文解字》為「許書」,稱其學為「許學」。許慎對漢語文字學做出了傑出貢獻,被尊稱為「字聖」。
目錄
人物評價
顏之推:許慎檢以六文,貫以部分,使不得誤,誤則覺之。吾服其為書,隱栝有條理,剖析窮根源。鄭玄注書,往往引其為證。若 不信其說,則冥冥不知一點一畫,有何意焉。 段玉裁:令所有之字,分別其部為五百四十。每部各建一首,而同首者則曰「凡某之屬皆從某」,於是形立而音義易明。凡字必有所屬之首,五百四十字可以統攝天下古今之字。此前古未有之書,許君之所獨創。 黃侃:許君說字,皆有徵信,經、典之有徵者,則征之經典,經典之無征者,更訪之通人;其有心知其意,無可取征者,則寧從蓋闕,以避不敏。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許慎,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人(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姬石鎮許莊村),生性質樸厚重。 經學大師馬融時常推崇敬重他,當時的人都說:「在五經(《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的研究上沒有人能超過許慎。」
步入仕途 許慎步入仕途,擔任郡功曹,後來舉為孝廉。之後,他又成為洨地的長官。 曾為太尉南閣祭酒,後任五經博士、校書東觀。許慎認為各家對《五經》的解說混亂而褒貶不一,於是作《五經異義》。
著書立說 東漢永元十二年(100年),許慎以太尉南閣祭酒校書東觀,初步完成《說文解字》。在校書期間,許慎的知識涉獵更廣,而且研究更加精深,當時,《說文解字》已經創作完成,為了令其更加完善,許慎一直都沒有定稿,而是不斷地將新的發現和收穫補充進去。 建光元年(121年),許慎最後定稿,遣子將《說文解字》獻於朝廷。 建和元年(147年),許慎因病去世。[1]
主要成就
經學思想 在對待經學的問題上,許慎從始至終都堅持古文經學的立場,為古文經學的發展和最終戰勝今文經學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五經異義》為其通經之作,刊正了五經混亂,充分體現了其正經的時代感,並廣為後世治經學者、註疏家們引以為據,對後世經學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6] 許慎推崇古文經書和古文經學,他在《說文解字》中提到和引用的文獻主要以古文經學的著作為主。他多次提到跟從著名的古文經學家賈逵學習古文經學的經歷,也多次提到他的巨著《說文解字》曾經得到老師賈逵的審閱和指導。許慎創作《說文解字》,從方方面面都對今文經學家說解儒家經典的弊端作了不遺餘力的反駁,標舉了自己古文經學家的身份和古文經學研究的立場。
小學成就 許慎堅持文字發展的觀念,他認為文字從起源到漢代通行的隸書,經過了很長的一個發展時期,在此期間,文字經歷了從戰國古文到秦代小篆,再到漢代隸書的形體演化,這樣就反駁了今文經學家認為漢代的隸書就是古人造字時的字形的僵化觀念。 《說文解字》是中國語文學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辯識聲讀和解說字義的字典,收字9353個,重文1163個,共10516字,均按540個部首排列,開創了部首檢字的先河,以六書進行字形分析,比較系統地建立了分析文字的理論,同時保存了大部分先秦字體和漢代的文字訓詁,反映了上古漢語詞彙的面貌。 許慎細緻地分析了上萬個漢字形體,創立了以「六書」來分析小篆構形的理論,從根本上反駁了今文經學家隨意根據隸書字體解析漢字形體、說解字義的弊端。許慎認為聖人創作經書都不是憑空產生的,是有依據可循的。因此,他堅持從實際材料出發,以歷代傳承下來的文獻和通人之說來證明文字的形、音、義,以此來解釋經義,從根本上反駁了今文經學家隨意解釋經義,闡發微言大義,標新立異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