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許友文[1],出生於廣東汕頭,汕頭電視台著名主持人,播音員。現為《今日視線》節目主持人,被稱為汕頭話的"活字典"。
1982年至1985年在汕頭第一紙箱廠工作
1985至1989年在汕頭人民廣播電台當播音員
1989年至1999年在汕頭電視台當文藝節目主持人
1989至今在汕頭電視台新聞中心當新聞播音員,現為《今日視線》節目主持人
現從事職業:播音、主持
主持特點:樸實、親切、自然 ,說話幽默,知識豐富,字正腔圓,聲音渾厚,詼諧幽默,讓人倍感親切。

許友文
藝人或藝術家
民族
出生 廣東汕頭
職業 主持人,播音員

目錄

人物成就

汕頭話的"活字典"

近日,汕頭電視台潮汕話節目主持人許友文受中國社科院邀請,赴北京錄製《現代漢語方言音庫》"汕頭話音檔"的有聲資料。被國家語言研究權威確定為汕頭話語音標準的許友文因此也成了汕頭的名人。 日前,記者採訪了許友文,作為公眾人物的他熱誠謙恭、談吐文雅,讓人備感親切。他的嗓音聽起來渾厚、圓潤、清亮。在整個採訪過程中,氣氛輕鬆,笑聲盈室 其實早在13年前,許友文和他的同事陳奕璇就用潮汕話錄製過《現代漢語方言音庫》。當時,全國正在推廣普通話,為了保護地方方言,不使其弱化,中國社科院在全國收錄各地方言,並把方言匯編入"方言音庫"。祖籍是汕頭的中山大學語言學家施其生教授當年受中國社科院的委託,回汕頭尋找錄製汕頭話音庫的合適人選。他來到汕頭廣播電視台時,馬上被該台的播音員許友文、陳奕璇的音色所吸引。由於許友文、陳奕璇的潮汕話吐音純正,字正腔圓,最後經中國社科院審定,潮汕話方言音庫以他倆為標準進行錄製。許友文回憶起當年的情景:"錄製是在施教授家裡進行的,當時只有一台錄音機,條件簡陋了些,而內容全國是同一個版本,只是用不同的方言去錄製而已。"

至今年7月份,中國社科院又聯繫到了遠在日本的施教授,讓他推薦一位汕頭話發音純正的人去社科院再補錄一下汕頭話,施教授不假思索地推薦了許友文,認為他是最適合的人選。7月14日,許友文受中國社科院的邀請,專程赴北京錄製《現代漢語方言音庫》"汕頭話音檔"。汕頭話音檔包括語音系統、常用詞彙、構詞法語要、語法例句、長篇語料5項內容。在錄製的材料中,每個字都必須用國際音標標註出來,即使專家不懂汕頭話,也可以準確地了解其發音。談起當時的錄製,友文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小細節。"在錄製的材料里,有兩個詞的讀音跟以前不同,當我用新的讀音讀到那裡時,社科院的語言專家認為我讀錯了,我就向他們解釋了這兩個詞的讀音已經作過了修正,跟以前已有所不同,最後專家採納並接受了我的意見,修正了原來的讀音……"

應該說,許友文在汕頭話的研讀方面是成功的。在他的辦公桌上、錄音室里,都可以看到他隨時準備翻閱的潮語字典、詞典。經過20多年的點滴積累,他確實掌握了十分豐富的潮語字項、俗語,在語音技巧、語境處理方面頗有心得,被同行稱之為汕頭話的"活字典"。與播音結緣,夢想成真1985年,汕頭廣播電視台第一次面向社會公開招收播音員。那一年,許友文22歲,他"過五關斬六將",幸運地成為廣播電視台第一批招考進來的播音員。回憶起當時第一次跨進廣播電視台的大門時,他說:"廣播電視台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充滿神秘和神聖的地方,當跨進大門的第一步時,我感到特別自豪,因為我實現了兒時的夢想。"雖然時隔20多年了,但仍可以看出他臉上的喜悅之情。"我是土生土長的汕頭人,從小聽廣播長大,當時家裡沒有電視,只有一台老式收音機。我每天都聽,聽的時間長了,慢慢也就掌握了一些汕頭話的發音技巧和語境的處理方式。後來,一到有廣播的時候我就把收音機的聲音開得大大的,然後模仿裡面的人說話。因此,我特別喜歡播音員的工作,夢想有一天我也能邁上播音台當一名播音員。這個夢想終於在21年前就實現了。"

雖然實現了夢想,但要把夢想還真,當好一名播音員、主持人還是要經歷一番艱辛。當年報考播音員時,許友文僅僅是汕頭市紙箱廠的一名普通工人,他每天穿梭於工廠、家庭之間。繁重的工作、平淡的生活讓他幾近迷茫。後來機會出現了,廣播電視台面向社會招考播音員和主持人,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從此,他開始惡補理論知識,無論吃飯、睡覺,他手裡都捧着一本書,只要有時間就看上幾眼。當時工作非常勞累,但是他仍然堅持每天學習到深夜。付出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最後他以純正的嗓音、敏捷的思維脫穎而出,被廣播電視台錄用了。

被錄用後,許友文並沒有馬上上崗,台里讓他回家等通知,一等就是半年。許友文說:"那半年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在沒接到通知之前,我還在紙箱廠上班,心裡非常焦急,心想,既然已經錄取了,為什麼還不通知呢?心裡的疑惑自己解答不了,只好每天下班後都去打開自家的郵箱,看有沒有廣播電視台的通知。憶當年,許友文對記者說:"我每天都在痛苦地等待着。食不知味,夜不能寢,一點都不誇張。"還好,半年後,守得雲開見月明,通知終於等來了。

無怨無悔的21年 許友文剛進廣播電視台的時候被分配到電台播音。"我們經過一個月的學習鍛煉後便'上崗上線'了。當時的條件比現在差遠了,大熱天錄音的時候,走進那十幾平方米密不透風的錄音間裡,熱得汗流浹背,還要保持良好的狀態和播講熱情。錄一組半個小時的新聞節目少說也要花近一個小時,當時真慶幸自己沒有暈倒。"他坦言自己最怕誤播,不但會扣工資,而且在大小會議上都要受到批評,讓你感覺自己"聲名狼藉"。在電台播音員的崗位上,許友文一呆就是4年。1989年,許友文被調到了電視台文藝部,主持《七彩熒屏》節目。在這期間,他的名字也開始備受汕頭人關注。他不僅是主持人,還做編輯、策劃,有時候身上裝着7、8本稿件,而且每本都要熟記。2000年,他被調到新聞部當播音員,後來又主持如今家喻戶曉的《今日視線》。在主持《今日視線》的日子裡,由於許友文純正、具有本土味道的汕頭話深深地吸引着汕頭老百姓,使這個欄目一躍成為電視台收視率最高的欄目。

事業成功的他每天都會忙到很晚才回家,陪妻子和女兒的時間自然就很少了,但他並不會因此"冷落"她們,吃完晚飯後他都會和妻子和女兒在一起聊天,給她們講笑話……作為一個公眾人物,他很少在工作之餘出沒於公眾場合,也很少一家人一起出去吃飯。女兒有時也會不理解,覺得作為主持人的父親出鏡只是念念稿子,怎麼會那麼忙?友文介紹說:"一般從中午吃飯後我就要開始化妝,一化就是1個小時,然後熟悉稿件,稿件都是用汕頭話寫的,要加入地方很多方言詞彙,跟正常的語句結構是不同的。"說着,友文給記者拿出了一條新聞稿,雖然在電視上播出的時間只有1分多鐘,但稿子上密密麻麻的標註讓人感覺讀起來很費力。"每天,我們要花大概2個小時去理解、背誦這些稿子。下午大概4點的時候開始錄製節目。一期節目不知道要反覆錄製多少次,當錄製完後,人也基本上筋疲力盡了。""當女兒知道我的工作流程後也非常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太太也主動承擔起所有家務,成了我的賢內助。我能夠有今天,與家人的付出和支持是分不開的。"

視頻


許友文潮陽話朗誦:叫你直直物落去【潮陽圈】

許友文老師帶讀潮汕話順口溜

參考文獻

  1. 許友文名人簡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