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光
許光,男,1929年4月7日(農曆)出生於湖北麻城縣乘馬崗鄉許家窪(今河南新縣田鋪鄉河鋪大隊),大學文化,中共黨員,曾歷任海軍北海艦隊戰士、航海長、艦長,河南省新縣人武部參謀、軍事科長、副部長,新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2013年1月6日2時44分,突發心梗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4歲。
2015年10月13日,榮獲全國敬業奉獻模範稱號。
目錄
人物生平
1929年出生,原河南新縣人武部副部長,縣人大副主任。
許光是許世友長子,和結髮妻子朱錫明所生,乳名都叫"黑伢",自出生即在家務農,全國解放以後找到許將軍才進入部隊,後回新縣任武裝部副部長,侍奉老奶奶,在縣人大副主任任上退休。
許光的四個子女分別叫:許道昆、許道論、許道江、許道海。許光之女許道江1968年出生,是二炮後勤部衛生部中校助理。
2013年1月6日2時44分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享年84歲 。
作為開國上將許世友長子,他1965年回河南新縣投身家鄉建設,始終與人民群眾血脈相連,淡泊名利、兩袖清風,繼承和傳揚了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
許光不到3歲,許世友將軍便隨紅四方面軍離開大別山,他是《閃閃的紅星》主人公潘冬子的主要原型。青年時期在北海艦隊服役,是我軍首批具有本科學歷的艦艇長。1965年投身家鄉建設,曾任縣武裝部副部長、縣人大副主任,奉獻48個春秋。他身為將門之後,甘為布衣,為改變家鄉面貌殫精竭慮,與人民群眾血脈相連。任縣人武部副部長20年間,他走村串戶,密切聯繫群眾,立下了下鄉不喝酒、不抽煙、不吃肉的"三不"規定。轉業後擔任縣領導職務,依然保持本色。在一次特大洪水搶險救災中,身負重傷,昏迷三天三夜,甦醒後又立即趕到抗洪一線。
許光繼承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多次放棄回部隊提拔或調到城市工作的機會,堅決紮根新縣。他為人光明磊落,從不以將軍後代自居,從不為子女親屬託人情。許光的兩個兒子、許世友將軍在世時僅有的兩個孫子當兵均復員回到縣城,如今都是普通職員。許光一生艱苦樸素,直到去世還用着上世紀70年代的大立櫃、80年代的沙發、90年代的老式電視。一生清貧的他,卻資助了老紅軍10多萬元,臨終前還將20萬元積蓄全部捐贈給家鄉的慈善事業。
主要事跡
1929年出生於湖北麻城縣乘馬崗鄉許家窪,不到3歲,父親許世友便隨紅四方面軍從大別山轉戰川陝,許光由母親帶着到處流浪、乞討,生活艱苦。在敵人一次掃蕩鄂豫皖根據地時,姑母為了保護許光,一起躲在山洞裡三天三夜。
1948年,祖母找到了當時在麻城的王樹聲大將,許光在王樹聲大將、楊炬奶奶家中住了大半年後,被送到時任山東軍區司令員的父親許世友手中,父子才得以相逢。看到年輕稚氣,卻一字不識的兒子,許世友把許光先後送進了第五航空兵學校和大連海軍艦艇學院。
從1951年一直學習到1958年,成為共和國第一批本科學歷的海軍軍官、優秀的艦艇長。但父親讓其回到家鄉,照顧祖母,替他行孝。許光雖然不同意,但看到父親痛苦糾結的表情,做出了人生中最艱難的決定--回家鄉新縣。回家那天,許世友那天含着淚說:"大安,你是我的好兒子!"(許光原名許大安,後許世友將其改為許光)。
回到新縣40多年,許光先是在武裝部一干就是二十年,歷任參謀、科長、副部長。直到轉業,還是一個老副團,而那時,許世友身居高位,在國人、軍中無人不曉。而為了新縣的建設發展,許光多次給許世友寫信,幫助縣裡溝通協調一些建設項目和價撥軍用物資。許光永遠把自己看成一名縣裡的普通幹部,淡泊名利,還經常教育子女不要給自己戴上高幹後代的帽子。
獲得榮譽
2015年10月13日,榮獲全國敬業奉獻模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