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记忆中的大姑(本思)

记忆中的大姑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记忆中的大姑》中国当代作家本思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记忆中的大姑

爷爷在的那些年,家里经常会有大姑的身影。她隔三差五就会来我们家一次,帮家里干干农活,打扫打扫卫生,洗洗衣服,做做饭。每次都是大清早过来,一直默默地干着活,忙到晚上天黑,一个人走回家。我站在门口,目送着她的身影走远。

每次做好饭,她都让我端给爷爷先吃,看着奶奶和我下筷子后,她才动筷子。她是个极孝顺的长辈。据说灾荒年的时候,她也是这样,礼让着公婆,即使是孩子和自己饿着肚子,也要让长辈先吃饱。

大姑的手很灵巧,编席子,织帽壳子(斗笠),炸油条,都做得有模有样,漂漂亮亮。她炸的油条又酥又脆,黄亮亮的,比街上买的还好看,还好吃。大姑干活的时候,我也想搭把手。没想到总会遭到她的训斥,“你瞧瞧你那笨样,别弄了,让我来。”笨手笨脚的我,没得到她几句好话。她在我们家干起活来,我们都不敢插手。

小时候,家里出了很多事儿。想起离家出走的妈妈和躺在医院的爸爸,我不免哭了起来。大姑看到后,教训道:“一个大老爷们,你哭啥哭。你还能像刘备一样,把天下哭下来不成。”听到这话,我肃然起敬。没想到大姑一个女人家,会有这般的见识。她的话刻在了心中,我收起脆弱的眼泪,学着变得坚强起来。

后来,我仔细观察,没看到大姑流过一滴眼泪。她其实身体并不好,不舒服的时候,也只是扶着头,轻轻地蹲坐下来,从来不叫苦叫累。爷爷去世后,要强的大姑跟媳妇相处不恰,不愿意在老家呆了。要走的时候,又来了我们家,奶奶拽着她,哭着说:“闺女,你别走。”大姑还是走了,去了上海,帮爸爸料理那里的生意。

到了上海,大姑经常抱怨,“俺娘那时候咋都不让我上学。到了城市里,连个路都不认得,真是个睁眼瞎。”奶奶也提过当年上学的事儿,说道:“你见过谁家姑娘上过学。”大姑生于1942年,到了上学的年龄,老家才刚刚解放不久,还没有出现女孩上学的现象。在那个年代的农村,要是哪个女孩敢上学,就会成为人家取笑的对象。不服气的大姑让几个子女都上了学。大表姐可能是学得最好的一个,她还在自己家开过一个班,给村里的孩子带过几年课。

爸爸在菜市场卖菜,我和大姑就在外面摆个摊卖,争取多挣一点。一起摆摊的人很多,把交通要道都堵住了,人和车子都过不去了。看到后,我忿忿不平地说:“咱做生意,别影响人家走路。人家连路都走不了了,谁还愿意到咱这儿来买东西?”听到这话,几个在斑马线上摆摊的退了回来,摆在了人行道上。大姑听到后,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对我说,“你说得真有道理,真有文采。还是上学好啊,能懂这么多道理。”长这么大,这是她第一次夸我,我很开心。看起来,大姑一直希望读点书,多懂点道理。

要强的大姑一直隐瞒着自己的病痛,最后还是撑不着了,在上海的一所医院去世了。为了怕奶奶伤心,爸爸让我隐瞒了消息。要下葬的那天,才告诉奶奶。看到躺在床上的大姑,奶奶呜呜地哭喊道:“闺女!闺女!”大姑的脸上带着安祥的笑容,静静地向我们告别了。

去世一段时间后,奶奶说,“你大姑是为了我走的呀。”没有了大姑,奶奶只好一个人硬撑着,照顾着家里的一切,一天天变老了。

如今,大姑已去世二十多年了。去年,跟病重的姑父通了电话,聊起去世多年的大姑,姑父带着哭腔感叹道:“她走得好啊,享福了。”没多久,这位姑父也走了。 [1]

作者简介

李应登,笔名本思,出生于1986年,安徽临泉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