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兆恒
詹兆恒(公元1613年—公元1646年),字月如(《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九为詹兆恒字仲常,号月如),江西永丰(今上饶广丰)人。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进士,南京御史。南明福王立,擢大理寺丞、少卿。唐王朱聿键立,拜为兵部左侍郎,协助黄道周防守广信。广信府失守,詹兆恒率部据守怀玉山(在今江西玉山县北)抗清,后又出兵进攻衢州的开化县,兵败阵亡。清朝廷有感于他的忠义,特赐谥号“忠烈”。 [1]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詹兆恒
别 名:字月如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日期:1613年
逝世日期:1646年
职 业:文臣,政治家
主要成就:举兵反清
出生地:上饶广丰
官 职:大理寺少卿、兵部尚书
谥 号:忠烈
人物简介
詹兆恒(1613—1646),字月如。排山镇卅八都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历官瓯宁(治今福建建瓯县)知县、南京御史。南京沦陷后,散尽家财起兵反清,投奔隆武帝,拜为兵部左侍郎。清军至,先诈降,复袭破清营。后清总督张存仁大兵至,詹兆恒力战不屈,死于阵。
履历
清兵人关攻陷北京后,明朝还有江南半壁河山。在南京的福王得知詹兆恒回到家乡,就带领随从赶到广丰卅八都,请詹兆恒出山。詹兆恒的老母想预卜一下福王的“国运”,在接待之时,先给福王送上一碗圆圆的、白白的蒸鸡蛋,看他怎么吃:要是把整个鸡蛋放进口中是“一统江山”,要是把鸡蛋夹碎就是“山河破碎”。只见福王拿起筷子,把鸡蛋夹成粒粒碎块。詹母见了,摇头叹息,闷闷不乐。老夫人把儿子唤进后堂,悄悄地劝他“不要出山,在家侍奉为娘”。但詹兆恒去意已决,跪下说:“儿子尽忠不能尽孝,请母亲恕罪!”老夫人深知无可挽回,长叹一声,说:“你去吧”。福王回南京登上皇位,称弘光帝,封詹兆恒为大理寺少卿,当时,朝中大权掌握在马士英、阮大铖等奸党手中。他们不顾民族危亡,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詹兆恒一到南京,便上疏建议革新政治,起兵抗清。昏庸的福王,贪图享乐,对兆恒的建议毫不采纳,兆恒深感忧虑。正在此时,得知老母亡故,便请辞还乡奔丧。不久,清帅多铎率兵10万,破扬州,渡长江,取南京,福王败俘被杀。消息传到卅八都,詹兆恒悲愤填膺,痛念壮志未酬身先还,未与福王共存亡,一直耿耿于怀。就在这一年的闰六月,明朝的唐王在福州即位,称隆武帝。他得知詹兆恒赋闲乡里,便派一位王妃为特使,到卅八都请詹出山。王妃见了詹兆恒,传达了圣旨:封詹兆恒为兵部左侍郎,协助黄道周守广信府(今上饶)。卅八都有一条山坡小路叫“娘娘岭”,就是当年这位王妃曾经走过的道路。
后记
詹兆恒受命以后,倾尽家财,招募乡里子弟三千人,操练成军,准备开赴广信。临行时,留下头发及衣冠,以表誓为抗清捐躯的决心。詹兆恒二度出山,来到广信与黄道周会合后,两人彻夜研究部署,收编各州府县地方武装,招募民壮,训练成一支抗清劲旅,然后兵分三路:一路出抚州、一路出婺源、一路出休宁,抗击清军。但因清军兵精马强,明军多被分割瓦解,婺源、抚州相继败退,广信失守。詹兆恒采取避实击虚战法,率军退守怀玉山。休整了几天,即进攻浙江常山、开化县,抄袭清军后方。在开化灵头山,不料清军后续部队赶到,詹兆恒陷入重围。清军派员劝他投诚,许封官爵。兆恒正气凛然说“誓死不做番官”。双方鏖战,尸横遍野,终因寡不敌众,全军惨败,兆恒阵亡,首级被清军割去示众。他所率领的乡里子弟兵三千人,只剩下18人生还。开化人民钦佩詹兆恒的忠勇,将他尸体人殓运送到卅八都。乡亲们对詹兆恒及三千抗清英烈深表哀痛,在卅八都垒起三座大坟,葬以头发衣冠,号“千人坟”,表示对他们的崇敬与怀念。
明史中的詹兆恒
在《明史》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第一百六十六,在前面的名字中是“詹兆恒”,而正文却是“詹光恒”,字是月如,应该是笔误,按广丰县网站人物传,正确的是詹兆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