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軟化症
角膜軟化症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一個科技名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目錄
名詞解釋
角膜軟化症是由於缺乏維生素A的高度營養障礙造成的早期角膜、結膜上皮乾燥、變質,晚期出現角膜基質細胞壞死、破潰。多見於3歲以下兒童,常為雙眼受累。
病因
主要是維生素A缺乏,可發生以下情況:
1.維生素A的攝取量不足
攝取量不足以維持體內最低限度的需要量,如人工餵養或斷奶期食物調配不良,營養失調;或因發熱、消耗性疾病,家長衛生知識缺乏,不適當的「忌口」,如麻疹、肺炎等。
2.維生素A的吸收不良
患兒有消化道疾病,如胃腸炎,消化不良,痢疾等,致使維生素A不能吸收。
3.消耗量過多
幼兒發育成長過快,或患病期間消耗過多,對維生素A的需求量大,而形成缺乏狀態。
臨床表現
維生素A的缺乏,不但引起結膜、角膜的上皮變質,身體其他上皮組織系統諸如皮膚、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黏膜上皮及由上皮演變而來的瞼板腺、淚腺等組織亦均發生或多或少的組織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呼吸道與消化道黏膜方面,可發生肺炎、支氣管炎、腸炎,而出現全身皮膚乾燥、瘦弱、四肢無力,聲音嘶啞、腹瀉等。其眼部體徵主要為結膜特別是瞼裂部分的特殊乾燥,及角膜基質的壞死變化,病態過程分四個階段。
1.夜盲期
患者最早的主要症狀,是在黑暗環境下失去健康眼所具有的暗適應功能,因此患者晚間視物要比白天模糊得多,俗稱「雞盲」或「雀盲」。主要為維生素A缺乏,致使視網膜神經上皮細胞層杆狀體視紫紅質缺乏原料,使暗適應功能下降的表現。嬰幼兒因年齡小而難以表達。
2.乾燥前期
眼球結膜表面失去正常光澤,角膜表面變為暗淡無光,結膜下血管呈現特殊的紫蘭色調,如把下瞼撐開,使眼暴露10秒鐘,則結膜及角膜表面的模糊狀態迅速加劇。結膜失去彈性,眼球轉動時,球結膜顯示向心性皺紋,角膜感覺顯著下降,瞬目反應不靈,從而加速乾燥症狀的發展。此時作眼球結膜上皮細胞刮屑塗片檢查可以見到上皮細胞的角化顆粒及無數的乾燥桿菌。對於此期症狀的發現具有意義,如能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便可迅速治癒。
3.乾燥期
眼球結膜明顯乾燥,在瞼裂部結膜上可有特殊的銀白色泡沫狀三角形斑,基底朝向角膜,稱為畢脫氏(Bitot)。角膜表面,光澤消失,呈霧狀混濁,如毛玻璃狀。在瞼裂部的角膜緣與結膜的乾燥斑相接。角膜周圍的混濁,可伴色素性變化。角膜的知覺可完全喪失,羞明現象明顯。
4.角膜軟化期
球結膜粗糙肥厚,皺褶明顯,角膜浸潤混濁加重,呈灰黃色或黃白色。角膜迅速自溶成潰瘍,前房積膿,一般在1~2天內可使整個角膜組織溶解壞死,最終形成角膜粘連白斑,或完全性角膜葡萄腫,或扁平角膜,眼球萎縮而導致完全性失明。
檢查
進行眼部專科檢查。血清維生素A含量低下。尿沉渣檢查角化上皮細胞陽性。
診斷
1.有發熱消耗性疾病,人工餵養不當或慢性腹瀉等維生素A缺乏的病史。
2.出現典型的臨床症狀。
3.血清維生素A含量低下。
4.尿沉渣檢查角化上皮細胞陽性。
治療
角膜軟化症治療原則是改善營養,補充維生素A,防止嚴重併發症。病因治療是最關鍵的措施,糾正營養不良,加強原發全身病的治療。大量補充維生素A,同時注意補充維生素B1或Bco。局部滴清魚肝油,適當選用抗生素眼藥水及眼膏,以防止和治療角膜繼發感染。
參考文獻
- ↑ 中國專門創製文字的民族:千人從遼東遷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見證殷商歷史 走進中國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