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視覺文化》,副標題:圖像媒介與想象力,作者:[加]朗·伯內特等,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05-01,ISBN:9787532926954。

書,是歷史的見證、文化的賦形、知識的寶庫、智慧[1]的結晶,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顯示其文明的標誌。讀書,是時代的呼喚、歷史的昭示、職責的要求,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走向偉大復興的證明[2]

目錄

內容簡介

近幾年來,有關視覺文化的研究逐漸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課題,吸引了文藝學、傳播學、文化學、哲學和美術學等領域諸多學者的傾心研究。《視覺文化——圖像媒介與想象力》探討的是西方文化與意象、視覺和人類智力之關係的許多令人着迷的層面。書中的許多討論都集中於對攝影的研究,對電影和視頻圖像的研究,對視覺、話語、語言的研究,以及對現代媒介的社會文化語境的研究。《視覺文化——圖像媒介與想象力》認為,西方與圖像的關係並不像我們經常想象的那樣依賴於視覺或聽覺的活動。認為觀看就會看見或是看見就會理解的假說來源於大腦思維的模型,即在極大程度上把人的意識理解為對我們所生活世界所做的鏡像式反映。

目錄

視覺圖像文化及其問題域(代總序)

章 圖像與視覺

用錄像寫成的日記

觀看與感知的界線

觀看的權力

照片中的眼睛

波斯尼亞的死亡事件

聚焦模糊:大衛·科萊什

羅德尼·金:社會共同體與傳播

眼與耳:時間的維度

看不完的鏡子

第二章 明箱成像器——巴特與攝影

照片與圖像:拍立得

本雅明/巴特/伯格

阿維登的奴隸

攝影圖像與公共空間

視覺的展示

照片上的他者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大酒瓶

盧米埃爾和梅里埃

攝像師之死

薩特的記憶

關於投影

第三章 從攝影到電影:文本分析

圖像的消失:《波長》

從攝影到電影:是否存在一個信息媒介?

給簡·方達的一封信

賽璐璐時間和上映時間

攝影機·文本·畫格

威姆·溫德斯與小津(Ozu)

作為範式的經典電影

經典的掩飾

技巧的自然化

科學與文本

通過圖像的意義傳播

錯綜複雜的故事

透過蒙太奇鏡頭

第四章 投影

泰國的一場政變

閱讀海浪

事實永遠是虛構的

記錄片的仿真

放映

夢的影院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的行為》

《開羅的紫玫瑰》

《德國蒼白的母親》

敘事——放映

放映的地形學

作為放映的記錄片:《浩劫》、《辛德勒的名單》

聆聽放映

聆聽關島

《無意義》

表演、放映和意圖

身份的記憶:《寂靜中的尖叫》

論表演

放映的主體

在圖像的圓頂之中

尼爾瓦納:科爾特·克拜恩之死

第五章 電子圖像的新生命

開場白:生存還是死亡——虛擬

錄像激進主義

對理論的排斥

錄像與公共空間

媒介理論與電子圖像

認識視頻圖像

影像政治與傳播

以圖像的方式對話

錄像的身體與錄像的精神

主體性的屏幕

挑戰變化

共同體與傳播

第六章 後現代媒介的社會共同體

不同身份構成的社會共同體

當地旅遊

視覺媒介,人種學,本土文化

一次罷工的圖像

馬紹爾群島

論儀式

邁克爾·傑克遜、《快樂單身派對》以及超級碗橄欖球決賽

倒映景物的池塘

在薩蒂·本寧的客廳里等待波德里亞

虛擬印刷媒介

參考書目

鳴謝

譯後記

參考文獻

  1. 關於智慧的名言,人生屋,2013-07-15
  2. 書籍是文化的載體,豆丁網,201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