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網膜血管炎
基本信息
易感人群:無特殊人群
患病比例:0.012%
傳染方式:無傳染性
常用檢查:造影檢查更多>
症狀表現:視網膜水腫 視網膜出血更多>
並發疾病:青光眼 視網膜脫離更多>治療
就診科室:五官科 眼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支持性治療更多>
治療周期:1個月
治癒率:68%
常用藥品:曲克蘆丁氯化鈉注射液 萊葛顆粒
病因
1.免疫複合物:免疫複合物沉積是多種視網膜血管炎發生的一個重要機制,已發現其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發生中起作用,但多數情況下,免疫複合物的沉積並不是特異性地針對視網膜血管的,目前不清楚此種免疫複合物的沉積是視網膜血管炎的起始因素,還是伴隨的結果,多數人認為視網膜血管炎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一個繼發性表現。
2.細胞免疫反應:已有研究發現,遲髮型過敏反應在一些視網膜血管炎發生中起重要作用,激活的CD4 細胞,CD8 細胞和巨噬細胞都可以釋放一些細胞因子,並引起一系列反應,導致血管損傷和炎症反應。
臨床表現
視網膜血管炎會由於血管通透性增加,通常會引起視網膜的滲出、出血。如果累及到了視網膜的中央部位,則會導致視力下降、眼前中央有暗影。如果彌散到了玻璃體腔內,隨着眼球的轉動,可能出現眼前的黑影飄動。另外,由於視網膜血管炎會反覆發作,因此症狀也會有所反覆。
診斷
視網膜血管炎的診斷主要根據病史,眼部表現,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和一定的實驗室檢查,病史詢問對獲得特異性診斷可提供診斷依據,雖然血管鞘,血管管徑的改變,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顯示視網膜血管染料滲漏和血管壁染色是血管炎的常見臨床表現,但受累的血管,炎症的病程,伴有的其他眼部炎症(如肉芽腫性或非肉芽腫性前葡萄膜炎,玻璃體雪球狀混濁,串珠狀混濁,睫狀體平坦部和玻璃體基底部雪堤樣改變,視網膜炎,視網膜脈絡膜炎,脈絡膜肉芽腫等)和全身性疾病(如皮膚病變,關節炎,神經系統病變,消化系統病變,呼吸系統病變和泌尿系統病變等)都可能對特異性診斷提供重要的線索,對一些可疑的患者進行相應的實驗室和輔助檢查將有助於確定特異性診斷。
鑑別診斷
注意與急性視網膜壞死綜合徵(ARN)相鑑別,急性視網膜壞死綜合徵是由帶狀皰疹病毒或單純皰疹病毒等引起的一種壞死性視網膜炎,可發生於正常人,也可發生於免疫功能受抑制的患者,典型地表現為周邊部全層壞死性視網膜炎,以閉塞性動脈炎為主的視網膜血管炎,中等度以上的玻璃體混濁和炎症反應,後期易發生視網膜脫離,不少患者有明顯的前房炎症反應,此種疾病中的視網膜血管炎主要為動脈受累,可見血管變細和血管鞘形成,視網膜壞死病灶有清晰的邊界,提示為一種缺血性壞死,也可看到靜脈血管鞘和視網膜內出血,相當於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檢查中的小動脈消失和微血管無灌注區域。
治療
視網膜血管炎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特異性病原體感染引起的炎症,比如巨細胞病毒、結核、梅毒等感染引起的視網膜血管炎,需要抗病毒、結核、抗梅毒用藥。另一種是非特異性炎症反應,和自身免疫反應有關,找不到具體的病原體感染。治療方法主要是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比如強的松龍靜脈輸液,強的松片口服等。也可以聯合免疫抑制劑治療,視網膜或視乳頭有新生血管的或出現大片視網膜無血管區,應該行視網膜激光治療。
併發症
視網膜血管炎可引起多種併發症。新生血管膜形成的發生率為10%~15%,可發生於視網膜或視盤,但視網膜新生血管膜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新生血管的形成可能與視網膜血管的閉塞和視網膜缺血有關,一些患者可能並沒有血管閉塞,僅有瀰漫性毛細血管滲漏。因此新生血管的發生還可能與缺氧有關,也可能與來自炎症部位或炎症細胞的刺激有關。視網膜和視盤的新生血管易於引起視網膜出血[1]和玻璃體積血[2]、黃斑缺血,常見於中心凹周圍毛細血管閉塞的患者。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顯示中心凹無血管區不規則和擴大。視網膜血管炎可導致嚴重的視網膜缺血,後者可引起虹膜紅變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視網膜脫離是一少見的併發症,它往往伴有活動性炎症和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
伴有全身性疾病的視網膜血管炎可出現相應的全身性併發症。由於視網膜血管炎可發生於全身病變之前,這些患者被診斷為特發性視網膜血管炎。所以對所有特發性視網膜炎的患者,均應注意以後是否出現了全身性疾病。
視頻
眼睛視網膜變異
醫學視頻:視網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