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交叉
视交叉(optic chiasm),系视神经的一段。此段位于蝶鞍上,故蝶鞍区域组织有病变时,多波及视交叉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及视力障碍;是双侧视神经部分纤维在中线交叉形成的结构。来自两眼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各自进入不同侧的视束中;来自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进入对侧视束。视交叉一般位于蝶鞍上方,鞍结节之后,垂体的前上方。若视交叉位于鞍结节之前,则称前置性视交叉;视交叉后移近鞍背时,称后置性视交叉。
目录
解剖结构
视交叉:视交叉属于下丘脑,位于脑底面,其前上方连接终板,后方为灰结节,两侧为前穿质。视交叉伸向前外的部分,称视神经,连于眼球;伸向后外的纤维束,称视束。即视交叉是由左、右视神经颅内部的纤维组成的,视神经内的纤维到达视交叉处,则发生左、右视神经的鼻侧(内侧)半部的纤维交叉,而颞侧(外侧)半部的纤维不交叉,交叉后延伸为视束。因此,一侧视束内包含同侧视神经的外侧半部和对侧视神经的内侧半部的纤维。
组成部分
视神经纤维进行部分交叉后形成视束的视通路的组成部分:
来自视网膜颞侧半的神经纤维不交叉而直接进入同侧视束;来自鼻侧半的神经纤维交叉到对侧视束。位于鞍结节的后方,由动脉环的分支供应血液。视交叉本身的中部损害时,引起双眼颞侧偏盲,多见于垂体瘤、颅咽管瘤的压迫;外侧损害则产生一侧鼻侧偏盲,多见于颈内动脉粥样硬化。
视交叉形态学结构及其生理机能
视交叉为两侧视神经交叉接合膨大部,位于蝶鞍之上,呈椭圆形或扁四边形。厚约3~5毫米,平均4毫米,前后径为4~13毫米,平均为8毫米,横径为10~20毫米,平均约13.3毫米。视交叉在鞍隔上的位置,因人而异。在正常人体中,位于蝶骨神经沟内者占5%,鞍横隔之上者占12%;视交叉后缘位于鞍背之上占79%,位于鞍背之后者占4%。视交叉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相当重要,视交叉下方有垂体为鞍隔所分开,垂体柄通过鞍隔使垂体与丘脑下部灰白结节相连。视交叉与鞍隔的间距为5~10毫米,其间为视交叉池,鞍内肿瘤未突破鞍隔前,不能直接压迫视交叉;视交叉上方是第三脑室底的前端,视交叉的上、后、下均与第三脑室的视隐窝和漏斗隐窝相毗邻,故任何原因引起的第三脑室扩大,均可压迫视交叉而发生视野缺损;视交叉前方由大脑前动脉借前交通动脉在此相连。视交叉位置偏前,前交通动脉位居其上,如该动脉发生动脉瘤,压迫视交叉,出现双眼颞下象限视野缺损;视交叉后方为四边形的脚间池,两侧为大脑脚,垂体漏斗沿视交叉后缘向下穿过鞍隔伸鞍内,与垂体后叶相连续;视交叉侧方与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相邻,海绵窦居其外下方。因此,除视交叉本身的疾病外,其周围区疾病,常可侵犯视交叉而引起相应的视野缺损,作为定位诊断的依据。视交叉内的神经纤维包括交叉和不交叉两组,交叉纤维来自两眼视网膜鼻半部;不交叉纤维来自两眼的视网膜颞半部。来自视网膜上半部的交叉纤维居视交叉的上层,在同侧形成后膝,然后走向对侧视束;下半部的交叉纤维居视交叉的下层,在对侧形成前膝,进入对侧视束。来自视网膜上半部的不交叉纤维,居视交叉同侧的内上方,下半部的不交叉纤维居同侧的下外方进入同侧视束。黄斑纤维亦分交叉与不交叉两种,交叉的黄斑纤维在视交叉的后上方交叉至对侧;不交叉的黄斑纤维进入同侧视束。由此,视交叉不同部位的病变可出现不同的视野改变,在临床上很有意义。
与视交叉相关的疾病
1、视交叉胶质瘤:
视神经胶质瘤是视通路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之一,按解剖部位可分为眶内型、颅眶沟通型及颅内型。颅内型又可分为三型:Ⅰ型,单纯视神经型;Ⅱ型,单纯视交叉或同时累及视神经型;Ⅲ型,累及下丘脑或其他结构型。临床症状主要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及视神经萎缩,若累及下丘脑可有肥胖、生长发育迟缓及性早熟、性功能障碍及月经紊乱等。
颅内视神经-视交叉胶质瘤有较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MRI显示病变明显优于CT。CT平扫病变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部分沿视神经偏一侧生长,正常视交叉结构很难显示,CT增强扫描多呈均匀中等度强化。MRI主要表现为鞍上长T1、长T2信号病变,边界较清楚,视神经或(及)视交叉增粗或肿大呈梭形、团块状,少部分可有囊性变和钙化,增强扫描呈中度均匀强化。
2、视交叉损伤:
多因额部受力致损,骨片压迫少见,血管损害可能为重要原因之一。因损伤部位和范围不同,可出现不同的视野缺损和眼底改变。
视交叉周围肿瘤
颅内先天性肿瘤:
1、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一)组织发生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一般认为是由皮肤外胚层的附件发展而成。这种附件是在胚胎发育早期3~5周,当神经管脱离外胚层而闭合时被包埋在颅内发生异位残留。如果异位出现于极早期,此时皮肤外胚层尚未分化为皮肤的各种结构,则在被包埋后将分化为皮肤的各种成分而形成皮样囊肿;如在皮肤外胚层细胞已分化后才被包埋的,则仅发育成表皮组织,而形成表皮样囊肿。亦有认为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与发育时间无关,如皮肤各层组织均发生异位,则发展成皮样囊肿;如仅有表皮组织异位,则发展成表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只含一个胚层,即外胚层成分。皮样囊肿含外胚层及中胚层两个胚层成分。畸胎瘤则含有三个胚层的成分。
2、脊索瘤:
颅底部的肿瘤起初在硬膜外生长,上面覆盖有包膜,底部浸润破坏颅底的骨质和侵犯神经。骶尾部肿瘤在椎骨和椎间浸润破坏。肿瘤多呈分叶状,表面光滑,触之有润滑感,灰白色,质软硬不等,早期分界多较清楚,晚期界限不清。切面可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含半透明胶冻样或黏液样物质,纤维组织分隔为小叶,可有钙化,常见陈旧出血、坏死和囊性变。瘤组织质软者产生黏液较多,倾向于良性,质硬者可能钙化较多,恶性倾向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