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有術語。

漢字,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1]。千百年間,它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的發展[2]。從記錄的工具到藝術的載體,它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先人的心血。

目錄

名詞解釋

規模以上企業,簡稱為規上企業。一般以年產量作為企業規模的標準,國家對不同行業的企業都制訂了一個規模要求,達到規模要求的企業就稱為規模以上企業,規模以上企業也分若干類,如特大型企業、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等。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當年產品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含)的工業企業。

企業應按照前一年年報的主營業務收入來評定是否納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名錄。例如,一個企業2016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了2000萬,則該企業在2017年應納入規上名錄,若該企業2017年經營不善,主營業務收入回到2000萬以下,則該企業在2018年應劃入規下企業。企業應向當地統計局進行申報,經過國家統計局審批相關資料(財務報表、納稅申報單、營業執照等)後,便可入企業名錄庫,然後上報數據。

註:規模以下工業的範圍則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不含)以下的工業企業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發展歷程

1998年至2006年,規模以上工業是指全部國有及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0萬元及以上的非國有工業法人企業;規模以下工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下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和全部個體經營工業單位。

2007年開始,按照國家統計局的規定,這一界定又發生了新的變化,將年主營業務收入不足500萬元的國有工業法人企業不再作為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範圍。即目前規模以上工業的統計範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企業;規模以下工業統計範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下的工業企業和全部個體經營工業單位。

2011年3月8日,國家統計局據悉,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統計調查從2011年1月起,納入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範圍的工業企業起點標準從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統計的起點標準從計劃總投資額5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統計起點標準提高後,起報點以上的企業或單位逐一進行調查,未達到起點的則進行抽樣調查或科學核算。

1998年,國家統計局將工業統計範圍劃分為規模以上和規模以下兩部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98-2006年,是指全部國有和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非國有工業法人單位;2007-2010年,統計範圍調整為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2011年開始至今,統計範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