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觀音溪鎮位於華鎣山南部,距市政府18千米。轄2個社區、10個行政村。襄渝鐵路過境。1941年置雞心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置觀音溪鎮。1997年,面積47平方千米,人口2.5萬,轄紫銅觀、高橋、鳳真院、過江、大屋咀田壩子李子埡、高坪、騎龍、跳石溝10個行政村,李子埡、金光2個社區。[1]

目錄

工業發展

觀音溪鎮的金鑫煤礦、觀音溪煤礦、誠信建材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斷增加資金投入,加快設備技術改造,提高生產能力。一是金鑫煤礦、觀音溪煤礦投資300萬元完成了雙迴路電建設和採掘工作面金屬支架支護改造,減少安全事故,提高了原煤生產能力實現了達標生產;二是誠信建材、順華鐵合金各投資1200餘萬元,對現有生產線進行了環保和擴能技改,促使水泥年產量達到了30萬噸,鐵礦產量可達5萬噸。

環境建設

華鎣市觀音溪鎮黨委、政府自2008年底以來,共投入40萬元治理城鄉環境,昔日"髒、亂、差"的面貌得到了很大改善,加快了共建清潔美好家園步伐。 該鎮成立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各村(居)、企事業單位建立了本村(居)、單位領導小組;建立長效機制,制訂整治方案,完善管理制度;細分責任,落實到人,實行轄區負責制。通過召開村(居)民大會、院壩會、職工會,發放宣傳資料、設置宣傳欄、書寫大型宣傳標語,使工作宣傳發動到每個角落,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制訂衛生公約、住戶"門前三包責任書",認真制定日常保潔工作責任制,實行定期與不定期考核檢查。考核結果與鎮、村、社幹部績效工資掛鈎,獎懲結合。突出整治場鎮、河道、農村、廠礦企事業單位四個重點,以點帶面,縱深推進。重點抓住產生垃圾源頭、責任明晰,切實改善環境。

投入20餘萬元鋪設人行道踩板300米、維修場鎮道路150米、補植綠化樹40株。新建農貿市場1個,改變了過去以街代市、違章亂搭亂建面貌,市場秩序井然。合理新增公共設施,改建衛生公廁1座、修建垃圾處理池5個、安置垃圾桶10個、安裝路燈12個。切實抓好便民工程,硬化維修居民小區院壩6處、人行道500米、清理疏通下水溝1000米。

通過整治,全鎮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城鄉環境整治形成了工作經常化、管理制度化、環境優美化的"三化"制度,城鄉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防汛救災

該鎮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為重中之重:一是成立了地質災害治理領導小組。由鎮長任組長,分管副鎮長任副組長,黨政辦、財政所、社事辦、經發辦、派出所、衛生院、國土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於鎮國土所,由國土所負責人兼辦公室主任,負責處理日常事務;二是加強監測,以預防為主。該鎮在地質災害點均落實了監測人員,並要求監測人員每天到現場監測,作好檢測記錄,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向鎮政府報告;三是完善預案。

成立了搶險領導小組、鎮應急救護隊、村應急救護隊,擬定了預警信號、人員撤離路線、醫療救治,一旦發生災情,搶險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並將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四是強化宣傳。該鎮與地質災害點農戶簽發了《地址災害防災明白卡》和《地質災害避險明白卡》,並利用村社幹部會、群眾大會、黑板報、宣傳資料、牆標、岩標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地質環境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及地質災害科普知識,增強群眾對地質災害的防治意識,讓人人明白自己所處的特殊環境,一旦有異常情況,會主動採取措施避險。通過採取有力措施,該鎮6處地質災害點涉及105戶369人及一所學校師生550餘人均得到了妥善安置。[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