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長安城圖 陸游
原文
譯文
報國之志雖堅定,但歲月不留情,如今頭髮已斑白,在山的這一邊想象着長安的終南山。
拿起干戈翻身上馬的雄心壯志仍在,敵人並不可怕,他們穿鑿護城河圍在城外以為防守,可見敵人實孱弱膽小。
日暮黃昏之際,站在城樓上看見一片秋風,一片雲煙,一直籠罩到隴山之上,直到隴內的長安。身在瞿塘,心在長安的曲江,兩地相隔萬里,秋風吹起的雲煙把兩地接成一片。
關中父老遺民一定很悲哀,因為祖國的軍隊就在這裡,可是幾十年過去了,王師為什麼從未出關收復失地呢?
賞析
報國之志報國之志雖堅定,但歲月不留情。如今頭髮已斑白,在山的這一邊想象着長安的終南山。拿起干戈翻身上馬的雄心壯志仍在,敵人並不可怕,他們穿鑿護城河圍在城外以為防守,可見敵人實孱弱膽小。日暮黃昏之際,站在城樓上看見一片秋風,一片雲煙,一直籠罩到隴山之上,直到隴內的長安。杜甫曾有詩說:「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身在瞿塘,心在長安的曲江,兩地相隔萬里,秋風吹起的雲煙把兩地接成一片。放翁詩也受有杜甫影響,用風煙表示兩地的相連,國家土地是完整的。下一句的「刁斗」是鐵器,白天用以為炊,夜間擊以巡邏。秋夜天高氣爽,刁斗之聲直傳天上,表示有軍隊在這裡駐軍。下一句「三秦父老應惆悵」,「三秦」指關中陝西,秦亡之時,項羽分封諸侯,咸陽附近共封了三個王,所以關中咸陽、長安附近即被稱為三素。這句是說關中父老遺民一定很悲哀,因為祖國的軍隊就在這裡,可是幾十年過去了,王師為什麼從未出關收復失地呢?他是設身處地替淪陷區的人設想,他想要統一中原收復失地的雄心壯志躍然紙上。
陸游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薰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創作詩歌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後世影響深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