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觀 |
觀(拼音:guān、guà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見於商代至西周時期 。觀本義指有目的地仔細察看,又指有目的地向別人顯示。引申表示對事物的認識和看法。因"觀"所見到通常是值得人們欣賞的景觀,故又引申為觀賞及值得觀賞的景象。以上義讀guān。由景象又可引申為觀賞景物的建築,即宮觀,讀guàn,特指道教的廟宇,即道觀。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觀
拼音; guān,guàn
部首; 又、見
倉頡; EBHY
鄭碼; XSLR
字級; 一級(0586)
注音字母; ㄍㄨㄢ,ㄍㄨㄢˋ
平水韻部; 上平十四寒,去聲十五翰
筆畫數; 2+4,4+2
總筆畫; 6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繁體字; 觀
異體字; 覌、観、्�、्�(其餘見擴展圖冊)
UniCode; CJK統一漢字-89C2
四角碼; 7741₅
文字溯源
"觀"一般認為是形聲字。其中"見"是形符,表示看見;"雚(guàn)"作聲符。觀,《說文解字》解釋為凝視、審視。趙誠《甲骨文行為動詞探索》:"甲骨文的萑字寫作圖A,象一種飛禽之形。或寫作圖B,增加了兩個表示一雙眼睛(圖C),隸定當作雚。看來這是一種有着大眼睛的鳥。《說文》釋萑為'鴟屬',當指鴟鵂(也叫鴟鴞)一類鳥。鴟鵂,即俗所謂貓頭鷹,也叫夜貓子。
這一類鳥確實是有一對大大的眼睛。大概就是因為有一對大大的眼睛,所以卜辭的"萑"或"雚"作為動詞有觀看之義,再由此發展而有觀察、監視之義。"甲骨文雚字用為觀看之義,又引申為觀察之義,正是《說文》所說的"諦視"之義。其本義也許是由貓頭鷹(雚)有兩個大眼睛而來。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皆用"雚"為"觀",後來才有從見雚聲的"觀"。大概當時的人們已經不知道雚就是觀的本字,不了解雚字的構形初義,因此才加形符"見"以顯示其字義。
從金文到楷書,"觀"字形態無較大變化。漢字簡化時,將左部"雚"簡化為"又",乃省寫符號。右部"見"類推簡化為"見"。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八下】【見部】古玩切(guān)
諦視也。從見雚聲。
ੁ�,古文觀從囧。
【注釋】①囧:張舜徽《約注》:"取闓明視物審諦意。"
說文解字注
諦視也。
注:宷諦之視也。《穀梁傳》曰:常事曰視,非常曰觀。凡以我諦視物曰觀,使人得以諦視我亦曰觀,猶之以我見人,使人見我皆曰視。一義之轉移,本無二音也,而學者強為分別,乃使周易一卦而平去錯出。支離殆不可讀,不亦固哉,《小雅·采綠傳》曰:觀,多也。此亦引伸之義。物多而後可觀,故曰觀,多也。猶灌木之為藂木也。
從見,雚聲。
注:古玩切。按玩當作完。十四部。
廣韻
古丸切,平桓見 ‖雚聲元3部(guān)
觀,視也。又音灌。
古玩切,去換見 ‖雚聲元3部(guàn)
觀,樓觀。《釋名》曰:"觀者,於上觀望也。"《說文》曰:"諦視也。"《爾雅》曰:"觀謂之闕。"亦姓,《左傳》楚有觀起。又音官。
康熙字典
【酉集上】【見部】 觀·康熙筆畫:25 ·部外筆畫:18
古文:्�、ॸ�、ॷ�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古玩切,官去聲。
《說文》:諦視也。《韻會》:所觀也,示也。《易·觀卦》: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朱注:觀者,有以中正示人而為人所仰也。《書·益稷》:予欲觀古人之象。傳:欲觀示法象之服制。觀,舊音官,陸音工喚切。《周禮·冬官考工記》:㮚氏為量。嘉量旣成,以觀四國。注:以觀示四方,使放象之。《前漢·宣帝紀》:觀以珍寶。師古曰:觀,示也。
又容觀,容貌儀觀也。《禮·玉藻》:旣服習容觀玉聲乃出。
又《爾雅·釋詁》:多也。《詩·周頌》:奄觀銍艾。箋:奄,久。觀,多也。一音官。
又《爾雅·釋宮》:觀謂之闕。注:宮門雙闕。疏:雉門之旁名觀。
又名闕。《白虎通》:上懸法象,其狀巍巍然高大,謂之象魏。使人觀之,謂之觀也。《三輔黃圖》:周置兩觀,以表宮門。登之可以遠觀,故謂之觀。《左傳·僖五年》:公既視朔,遂登觀台,以望而書,禮也。注:台上構屋,可以遠觀者也。
又《廣韻》:樓觀。《韻會》:道宮謂之觀。《史記·封禪書》:仙人好樓居,上令長安作蜚廉桂觀,甘泉作益延壽觀。
又太子宮有甲觀。《前漢·成帝紀》:元帝在太子宮,生甲觀畫堂。
又東觀,漢秘書監。《後漢·安帝紀》:詔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傳記。注:洛陽南宮有東觀。一名蓬觀。
又京觀,積屍封土其上也。《左傳·宣十二年》:潘黨曰:君盍築武軍而收晉屍,以為京觀。
又《韻會》:壯觀,奇觀,謂景趣壯麗,事端奇偉有可觀者。
又《字彙補》:熱也。《周禮·夏官·司爟注》:今燕俗名湯熱為觀。
又人名,國名。《竹書紀年》:帝啟十年,放季子武觀於西河。注:武觀,卽楚語五觀也。觀國,今頓丘衛縣。
又縣名,水名。《前漢·地理志》:東郡有畔觀縣,膠東國有觀陽縣。《應劭曰》:在觀水之陽。
又姓。《楚語》: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
又通作館。《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靈圉燕於閒館。又:虛宮館而勿仞。《史記》:《漢書》:俱作觀。
又與鸛通。《莊子·寓言篇》:如觀雀、蚊虻相過乎前也。
又《廣韻》《集韻》古丸切。《韻會》《正韻》沽歡切,並音官。《博雅》:視也。《正字通》:遠視、上視曰觀,近視、下視曰臨。《易·觀卦》:初六童觀。《朱子曰》:卦以觀示為義,爻以觀瞻為義。《書·盤庚》:予若觀火。傳:我視汝情,如視火。鄭康成讀去聲。《穀梁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傳:常事曰視,非常曰觀。《關尹子·二柱篇》:愛者我之精,觀者我之神。愛為水,觀為火。愛執而觀,因之為木。觀存而愛,攝之為金。
又游也。《孟子》: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觀也。
又占也。《史記·天官書》:觀成潢。晉灼曰:觀,占也,潢,五帝車舍。
又猶顯也。《前漢·嚴安傳》:以觀欲天下。師古曰:顯示之,使其慕欲也。
又《韻會小補》:區願切,音勸。《禮·緇衣》:在昔上帝,周田觀文王之德。注:周田觀,古文為割申勸。《陸德明·釋文》:觀。依注讀為勸。
又葉古黃切,音光。《汲冢周書》:師曠歌無射曰:國誠寧矣,遠人來觀。修義經矣,好樂無荒。
又葉規倫切,音均。前漢高彪詩:枉道依合,復無所觀。先公高節,越可永遵。
又葉居員切,音涓。傅毅《七激》:推深窮類,靡不博觀。光潤嘉美,世宗其言。
又葉扃縣切,涓去聲。揚雄《甘泉賦》:大廈雲譎波詭,摧嗺而成觀。仰橋首以高視兮,目冥眴而無見。
又《詩·小雅》:維魴及鱮薄言觀者。箋:觀,多也。《韓詩》:作覩。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近義辨析
觀、看、望
它們雖然都有"看"的意義,但差別較明顯:"觀"是仔細看,所以可以引申出"觀察、觀賞"的意義;"看"字始見於戰國末期,最初只是"探訪"的意思;"望"是向遠處看,所以可以引申出"盼望"的意義。
寺、廟、觀(guàn)
在上古,這三個字意義有很大差別。"寺"是官署,"廟"是祖廟,"觀"是台榭,兩漢以後,它們的意義有了演變:"廟"指供奉神的一般廟宇,"寺"是供奉佛的佛教建築,"觀"是供奉仙的道教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