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龙
见龙一说本是一组单音节的两个词语。见就是看见的意思,龙是名词。农历二月初二,是俗称龙抬头的日子。[1]
最早的见龙说法应该追溯到《易经》。
《易经》乾条分析: (乾上.乾下) 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以后在金庸《天龙八部》中的降龙十八掌很多名字即取材于此。
2008年电影《三国之见龙卸甲》见龙也是出于此处。
据易经中的说法,这一天之前,虽然已属春天,但还蛰伏着,称之为“潜龙在渊”。这一天之后,阳气上升,春意隐约可见,故曰“见龙在田”。见龙即这里出现的。顾名思义,龙出现了,一切都开始崭露头角。到了这一天,北方的迎春花开始露出笑脸,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真的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