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彼得留拉
西蒙·彼得留拉(烏克蘭語:Си́мон Васи́льович Петлю́ра,俄語:Симо́н Васи́льевич Петлю́ра; 1879年5月10日-1926年5月25日),烏克蘭政治、軍事人物,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烏克蘭正教徒。
1517年,神學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反對放縱歐洲建立的拉丁教會。而他們共同秉持的「簡化宗教手續,人人皆為神父」等理念[1],則最終導致了基督教中「新教」的誕生[2]。
目錄
簡介
十月革命之後,組織烏克蘭人民共和國軍隊與蘇聯紅軍、白軍作戰,試圖維持烏克蘭獨立自主。1920年4月波蘇戰爭期間,彼得留拉代表烏克蘭人民共和國與波蘭第二共和國領導人約瑟夫·畢蘇斯基簽訂《華沙條約》,彼得留拉以利沃夫為交換,與波蘭結盟共同對抗布爾什維克政權。最終失敗,後流亡歐洲。1926年5月25日,在法國巴黎被肖勒姆·施瓦茲巴德以烏克蘭反猶太劊子手之名暗殺身亡。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後,許多描述、讚揚蘇聯革命時期的文化作品,作為共產主義文化宣傳品翻譯成中文,流傳入中國,其中許多創作將彼得留拉等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均以「彼得留拉匪幫」的負面形象呈現,包括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於1933年所著的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及歌曲《在烏克蘭遼闊的原野上》,在中國流傳甚廣,故一般生長在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人,對彼得留拉此人普遍存有相當印象。
視頻
西蒙·彼得留拉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宗教改革500周年:馬丁·路德在沃爾姆斯大會,搜狐,2019-09-27
- ↑ 神聖羅馬帝國(16)基督教再次分裂——新教誕生記,搜狐,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