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 楊慎
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此詞上闕以道德開篇,強調了道德在歷史長河中的核心地位。後二句描繪了春秋戰國時期七雄五霸的爭鬥場面,「頃刻」二字,既表達了時光短促,也暗示了爭鬥的無意義;下闋則借青史與北邙的對比,進一步強調了歷史無情和人生無常。末二句表達出對世事紛爭深刻洞察後的無奈和淡泊。
目錄
原文
譯文
道德風範是三皇五帝樹立的,功名利祿卻是由夏後商周享受的。戰國七雄和春秋五霸爭鬥多年,興亡換朝在歷史上,卻不過是頃刻之間的事情。
史冊上留下的幾行姓名,卻造就了無數的墓地墳丘。歷代都是前朝創下的基業後人接手,當事者自己卻以為是在進行龍爭虎鬥。
簡析
《西江月·道德三皇五帝》節選自《廿一史彈詞》,其取材於正史,用淺近文言寫成,被譽為「後世彈詞之祖」。此詞上闕以道德開篇,強調了道德在歷史長河中的核心地位。後二句描繪了春秋戰國時期七雄五霸的爭鬥場面,「頃刻」二字,既表達了時光短促,也暗示了爭鬥的無意義;下闋則借青史與北邙的對比,進一步強調了歷史無情和人生無常。末二句表達出對世事紛爭深刻洞察後的無奈和淡泊。全詞言淺意深,層次豐富,寄託了詞人的人生感喟,具有深刻的歷史況味。
楊慎
楊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號月溪、升庵,又號逸史氏、博南山人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明代著名文學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楊廷和之子。他參與編修了《武宗實錄》,嘉靖三年(1524年)因捲入「大禮議」事件,觸怒世宗,被杖責罷官,謫戍雲南永昌衛。在滇南時,曾率家奴助平尋甸安銓、武定鳳朝文叛亂,此後雖往返於四川、雲南等地,仍終老於永昌衛。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歲。明穆宗時追贈光祿寺少卿,明熹宗時追諡「文憲」。他的著作達四百餘種,涉及經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書畫、音樂戲劇、宗教語言、民俗民族等,被後人輯為《升庵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