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西德尼·謝爾頓

西德尼·謝爾頓(導演)原圖鏈接來自 豆瓣網 的圖片

西德尼·謝爾頓1917年2月11日出生於美國芝加哥的一個平民家庭,他曾去紐約寫過歌詞,又去好萊塢撰寫電影劇本。二戰後參加空軍,數月後因健康問題退伍,去紐約創作音樂劇。1969年,50多歲的謝爾頓開始嘗試小說創作,「探索人類情感和行為動機」。1970年,他的長篇處女作《裸臉》問世,次年獲得「愛倫·坡」獎提名和《紐約時報》最佳小說獎。[1]

從此,他開始為人所知,幾乎每隔幾年都要發表一部長篇小說,共計18部,前17本小說全部登上過《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榜首。他還創作過20多部電影劇本、250部電視劇本和幾部舞台劇,曾獲托尼獎和奧斯卡獎。他的小說曾被譯成 51種文字,遍布180多個國家(此記錄列入1997年《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全球總銷量逾3億冊。西德尼·謝爾頓小說——撩撥全世界的視聽神經。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早已步入匆忙的「速讀時代」。為節省時間,讀者對許多經典書籍也只能瀏覽一遍,對通俗小說往往更是如此。

目錄

傳奇人生

美國傳奇作家西德尼·謝爾頓是當今世界最頂級的說故事高手,也是在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成最多國語言的作家,全球有180個國家引進了他的作品,其作品共計被翻譯成51種語言,全球總銷量逾3億冊,該項紀錄於1997年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西德尼·謝爾頓是一個奇蹟。謝爾頓在音樂、電影和電視三大舞台獲得最高榮譽獎托尼獎、奧斯卡獎和艾美獎後,又在52歲時跨入小說作家行列,續寫傳奇人生。他獲得過美國Mystery作家協會的埃德加·愛倫·坡獎提名和《紐約時報》最佳年度Mystery小說獎, 幾乎每本小說都是出版不久就登上全美暢銷書排行榜。謝爾頓於2007年1月30日在洛杉磯艾森豪威爾醫療中心逝世,享年89歲,傳奇一生就此落下帷幕。

他的小說大多以西方上流社會的活動為背景。早期作品主角都是年輕美麗而聰明的堅強女性,着重描寫她們混跡演藝圈的經歷。女主角們經過各種各樣的悲慘遭遇,終於鼓起勇氣,與黑暗面作拚死一斗,暴露了美國好萊塢內部的種種黑暗和邪惡。

自《血緣》(Bloodline,1978)起,西德尼·謝爾頓開始擴展自己的創作領域,縱深發展到社會的各種層面和各種人物。1985年的《假如明天來臨》(If Tomorrow Comes)被認為是西德尼·謝爾頓的女性暴露小說的代表作。以後的作品多以女性為主人公,既有細膩的情感描寫又充滿了衝突懸念。

西德尼·謝爾頓的小說具有無可比擬的可讀性。他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懸念叢生,時空跨度大、人物多、涉足領域廣,讀罷有酣暢淋漓的感覺。對強者的推崇有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氣息。

在美國,以《達·芬奇密碼》風靡全球的丹·布朗曾經承認,謝爾頓的《世界末日的陰謀》讓他踏上通俗小說創作道路;最近獲第79屆奧斯卡獎提名的電影《血鑽》,則是據謝爾頓作品改編的。在中國,止庵先生把謝爾頓與馬里奧·普佐、阿瑟·黑利並列,稱之為「中國通俗小說之父」。雖然中國俗文學創作史源遠流長,並非始於二十世紀,但謝爾頓的確對中國當代通俗小說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以前,中國長篇通俗小說以《水滸傳》、《西遊記》、《官場現形記》及金庸小說等為代表,多半屬於演史、魔幻、黑幕、武俠等範疇,離現實生活頗有差距,寫法往往為直敘為主。自八十年代起,謝爾頓作品引入中國之後,中國通俗小說家才開始把眼光轉向都市,小說的寫法、格局也日趨多樣化。因此,謝爾頓作品曾經改變過我們的生活。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謝爾頓的名字就是圖書暢銷的保證,許多不法商販甚至趁機推出假冒的謝爾頓作品,用以欺騙讀者。那時,不法商販往往只敢用「全庸」之類的名字出版假金庸

作品,對謝爾頓卻毫不客氣,我就親眼見過幾種署名謝爾頓的偽劣作品。直到現在,你在中文網上還能看到幾部「謝爾頓小說」,其實卻跟謝爾頓沒有半點關係。不過,對熟悉謝爾頓作品的讀者來說,鑑別其作品的真偽並不困難,因為它們都擁有獨特的「謝爾頓特色」。儘管謝爾頓作品內容異彩紛呈,但主題都是一個:愛與夢想。謝爾頓小說的主人公都甘願為了這兩個目標拚搏奮鬥,鋌而走險,哪怕不能自拔。因此,他的每部作品都洋溢着愛的激情,奮鬥與掙扎,復仇與毀滅,全是愛與夢想的衍生品,令讀者為之感慨扼腕。

寫作方式

與一般作家不同,謝爾頓不會坐在打字機或電腦前「苦幹」,他的目標僅僅是每天成文50頁。

謝爾頓有時向秘書口述小說情節,有時自己用打字機打字。他絕不趕工,50頁一到,他就立即停手。他會在第二天修改前一天內容,再續寫50頁。當寫夠1200頁至1500頁時,謝爾頓便開始反覆修改重寫。

「我會完全重寫12至15次,花一整年時間重寫。」謝爾頓說。

早年經歷

謝爾頓出生俄裔猶太家庭。父親是一家珠寶店的經理。在10歲時他就以五美元出售了他的一首詩。在大蕭條時期,他做過多種工作。東部高中(East High School)畢業後,他上了西北大學(Northwest University),並開始為戲劇團體寫短劇。

主要作品

1941年,創作《Gambling Daughters 》(編劇)

Borrowed Hero》 (編劇)

Mr. District Attorney in the Carter Case 》(編劇)

巴拿馬之南》 英文原名:《South of Panama》(編劇)

1942年,創作《Fly-By-Night》 (編劇)

She's in the Army》(編劇)

單身漢與時髦女郎》,英文原名:《The Bachelor and the Bobby-Soxer 》(編劇)

1948年,創作《花開蝶滿枝》 英文原名:《Easter Parade 》(編劇)

1949年,創作《金粉帝後》 英文原名:《The Barkleys of Broadway》(編劇)

1950年,創作《Nancy Goes to Rio 》(編劇)

飛燕金槍》,又譯《安妮,拿起你的槍》 英文原名:《Annie Get Your Gun》(編劇)

1951年,創作《Three Guys Named Mike》(編劇)

No Questions Asked》(編劇)

Rich,Young and Pretty》(編劇)

1953年,創作《Remains to Be Seen》(編劇)

Dream Wife》(導演、編劇)

1955年,創作《春宵脂粉客 》 英文原名:《You're Never Too Young 》(編劇)

1956年,創作《鳥與蜜蜂》 英文原名:《The Birds and the Bees 》(編劇)

Anything Goes 》(編劇)

兩傻捉屍記》 英文原名:《Pardners》(編劇)

1957年,創作《The Buster Keaton Story 》(導演、編劇、製作人)

1959年,謝爾頓暫回百老匯,和別人合作的《紅髮人》獲得托尼獎。

1961年,創作《All in a Night's Work 》(編劇)1962年,創作《江湖女》 英文原名:《Billy Rose's Jumbo 》(編劇)

1964年,謝爾頓和熒屏精華公司合作,構思撰寫和製作《夢見精靈》(註:此作譯名不詳。疑與下文《太空仙女戀》為同一作品,即:《I Dream of Jeannie 》)

1965年,創作《太空仙女戀》 英文原名:《I Dream of Jeannie 》(編劇、製作人),並於1967年獲得艾美獎的傑出喜劇作品成就獎提名。

1970年,第一部小說《裸臉》(英文原名:《The Naked Face》)出版。

1974年,第二部小說《午夜另一面》(英文原名:《The Other Side of Midnight》)。

1974年,創作《Buster and Billie 》(導演)

1975年,《鏡子裡的陌生人》(英文原名:《A Stranger in the Mirror》)出版。

1977年,第四部小說《朱門血痕》(又譯《繼嗣佳人》、《血統》,英文原名:《Bloodline》)。

1977年,創作影視版《午夜情挑》 英文原名:《The Other Side of Midnight》(編劇)

1979年,創作《Hart to Hart 》(編劇)

影視版《血統》 英文原名:《Bloodline》(編劇)

1980年,《天使的憤怒》(英文原名:《Rage of Angels 》)出版。

1982年,第六部小說《謀略大師》(英文原名:《Master of the Game》)。

1983年,創作影視版《天使的憤怒》英文原名:《Rage of Angels 》(編劇、製作人)

1984年,創作電影版《謀略大師》(電影版又一譯名為:《遊戲高手》) 英文原名:《Master of the Game》 (編劇)

影視版《裸臉》 英文原名:《The Naked Face 》(編劇)

1986年,另一部No.1暢銷書《假如明天來臨》出版。

1986年,創作《天使的憤怒續集》 英文原名:《Rage of Angels: The Story Continues》(編劇、製作人)

創作影視版《假若明天來臨》 英文原名:《If Tomorrow Comes》(編劇)

1987年,第八部小說《眾神的風車》(英文原名:《Windmills of the Gods》)。

1988年,小說《時間之砂》(英文原名:《The Sands of Time》)。

1988年,創作影視版《眾神的風車》 英文原名:《Windmills of the Gods》 (編劇)

1990年,第十部小說《午夜的回憶》(英文原名:《Memories of Midnight》,《午夜另一面》的續集)。

1991年,第11本小說,《世界末日的陰謀》(英文原名:《The Doomsday Conspiracy》)

創作續集性質的《I Still Dream of Jeannie》 (編劇)

影視版《午夜的回憶》 英文原名:《Memories of Midnight 》(演員、編劇、製作人)

1992年,創作《Zvezda sherifa》(編劇)

第12本小說,《星光黯淡》(英文原文:《The Stars Shine Down》)

影視版《時間之砂》(編劇、製作人)

1993年,創作影視版《鏡子裡的陌生人》(編劇)

1994年,西德尼·謝爾頓出版了他的第13部小說《世無定事》(英文原名:《Nothing Lasts Forever》)。

1994年,創作《Hart to Hart: Home Is Where the Hart Is》 (編劇)

1995年,謝爾頓被美國圖書館協會和洛杉磯公共圖書館授予榮譽市民獎。

1995年,出版第14部小說《禍起蕭牆》(英文原名:《Morning,Noon & Night》)

創作《Hart to Hart: Two Harts in 3/4 Time》(編劇)

以及影視版《世無定事》(編劇)

1996年,創作《Hart to Hart: Harts in High Season》(編劇)

1997年,《天衣無縫》(又名《惡魔的遊戲》,英文原文:《The Best Laid Plans》)出版。

1998年,《告訴我你的夢》(又名《消失的地平線》,英文原名《Tell Me Your Dreamst》)出版。

2000年,出版第十六部小說《滅頂之災》(英文原名《The Sky is Falling》)

2004年,第十七部小說《你怕黑嗎》出版(英文原名《Are You Afraid of the Dark》)

2005年,自傳體小說《我的另一面》出版(英文原名《The Other Side of Me》)

2008年,出版《天衣無縫》(英文原文:《Mistress of the Game》)

經典評論

2007年1月30日,謝爾頓在洛杉磯去逝,享年89歲。

依據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記載,他是世界上被翻譯得最多的作家,他的作品被譯成51種語言,引介到18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總銷量超過3億冊。

上個世紀90年代,譯林出版社最早把巴謝爾頓的作品介紹到中國,為國人打開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現今斯人已逝,當明天真的來臨時臨,講故事的人已撒手西天。重讀這部作品應當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視頻

西德尼·謝爾頓 相關視頻

被稱為美國第三大城市的芝加哥,這美景確實名副其實
實拍芝加哥街景,作為美國第三大城市,風貌是什麼水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