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西安興國寺,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杜曲鎮東西楊萬坡之間的少陵原畔,唐代樊川八大寺之一。《咸寧縣誌》載:「興國寺在夏侯村西,離城三十里。唐三藏香火院。」宋代改名「延興寺」。

興國寺,寺前有古柏兩株,約三、四抱有餘,當為唐柏。寺內有清代大殿3間、東西廊房各3間。1939年,陝西教育廳以興國寺舊址為中心,建立了一所規模宏大的「興國中學」,以3間大殿作圖書館,第三任校長李瘦枝給寺院門楣上題「唐興國寺」匾額[1] 。 興國中學1949年停辦。解放初,西北軍政大學、西北藝術學院先後以這裡為校址。後曾為西安美術學院校址。

興國寺,現擴建為陝西職業技術學院,校舍林立、設施齊備。

中文名稱: 興國寺

地理位置: 陝西省西安市 著

名景點: 古樹

建寺時代: 唐代

目錄

歷經戰事

1939年,正值抗日戰爭烽火連天之際,日寇雖未攻入潼關,但日軍戰機卻時常在西安上空盤旋投彈。陝西省教育廳避開日機轟炸,在興國寺舊址創建了規模很大的「興國中學」,在正對兩棵古柏處建造了「工」字形的辦公室,在修於清代的三間大殿開設了圖書館,並將三間東西廊房闢為校舍。

興國中學當年規模較大,占用唐興國寺遺址,校區還地跨東西楊萬坡之間的董爺溝,這裡風景秀麗,空氣清新,溝底小溪終年流淌。學校為了連通溝兩岸的校舍,在溪流上架設一座木板橋,起名「蘆溝橋」。

橋東不遠處有座雲棲洞小廟,由清代雍正時道士董本雲創建,溝便也由此稱「董爺溝」了,興國中學修建時,原興國寺僧妙化和尚被遷居於雲棲洞廟中。雲棲洞四周竹樹環繞,芳草如茵,學校師生讀書散步常在此流連徜徉,靜靜地度過美麗的時光。時任教育廳長兼興國中學第一任校長的王捷三先生,曾專門為興國中學圖書館撰書了一副楹聯:「此地是韋杜名區,新景宜人,莫放春秋佳日去;所藏皆古今寶典,開卷有益,要將學問濟時艱。」後來的第三任校長、歷史學家李瘦枝還給寺廟門楣上題寫過「唐興國寺」匾額。第二任、第四任校長先後為王友直先生、傅鶴峰先生。1945年5月興國中學停辦。

寺廟典故

少陵原上名寺多。除了那些至今香火仍旺的古寺,也有一些寺院在動盪的歷史長河中漸漸沉寂了,但歲月的印痕仍深深刻在秀麗的原峁上。湮沒的興國寺就是一顆塵封的明珠。 據《長安縣誌》載,興國寺位於西安市杜曲街道辦事處和東西楊萬坡之間。

《咸寧縣誌》載:"興國寺在夏侯村西,離城30里。唐三藏香火院。 "宋代更名"延興寺"。即張禮《游城南記》中所說的「延興廢寺」。

興衰由來

興國寺的位置在少陵原畔夏侯村西、東西楊萬坡之間。寺建於唐代,曾是唐代高僧唐玄奘的香火院。宋代一度改名延興寺,香火依然興旺。興國寺院舍何時傾圮,香火何時中斷已不可考,其湮滅的原因亦不得而知。據資料記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山門猶存,寺中尚有僧人。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如今興國寺僅遺一片蕭索的遺址,好在尚存三間古樸的佛殿,殿前挺立着兩棵高大的唐植古柏,大的一棵十分粗壯,鬱鬱蔥蔥;另外一棵早年被雷電劈死了半片,殘留的半片仍頑強屹立。歷經一千餘年戰亂滄桑,古柏挺過重重劫難,化為歲月見證,不啻是一個奇蹟。

古寺現狀

建國初期,西北軍政大學藝術學院、後更名西北人民藝術學院、再更名為西安美術學院均以擴建後的興國寺校區為校址,在董爺溝畔常見托着畫夾的學生面對綺麗風光陶醉寫生。

1997年,美院完全遷入西安城區。同年,陝西省職業教育中心在興國寺開辦。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經聲佛號遠去的興國寺卻成為哺育一代代學子的美麗搖籃。

1998年--2012年,經過大規模擴建為陝西職業技術學院,校舍林立、設施齊備。

交通指南

1、長安韋曲南站做:905、923、4-19小公共汽車到陝西職教中心站下,寺院古樹、遺址在校區內。

2、明德門客運站西邊,大明宮建材家居城、或電視塔坐917路小公共汽車到陝西職教中心站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