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成周城遗址
西周成周城 |
西周成周城遗址洛阳市辖区西周成周时期都城遗址夏朝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五个遗址,被誉为洛阳的五大都城。而我市考古专家蔡运章提出了新的观点——洛阳应有“六大都城”,其中包括一个长久以来没有被人们正确认识的都城“西周成周城”。[1]
西周时期的成周城,是西周王朝的东都,在西周历史和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然而,关于成周城,仍存在着许多模糊的认识。
“在过去,很多学者认为,东周王城和成周城是同一个城。因为《公羊传》中有记载:‘王城者何?西周也……成周者何,东周也。’在此影响下,就连东汉的班固和郑玄也采信了这种说法。但是实际上,在王城遗址内,我们没有发现西周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址。这说明,它不可能是西周初年营建的东都成周城。”蔡运章说。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按照传统都城考古的基本思路,在洛阳市区西自涧河、东到瀍河两岸的广袤地区内,苦苦寻找西周成周的城墙和宫殿基址,仍然没有明显收获。
然而,在瀍河两岸,考古人员陆续发现大量西周时期的贵族墓葬、铸铜作坊、车马坑、祭祀遗址、大型建筑基址等文物遗迹,这些重要发现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一个概念逐步在蔡运章和一些考古专家的脑海中形成——西周初年周公、召公营建的成周城,可能就位于邙山与洛河之间的瀍河两岸。他们根据这些年的重要发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西周成周城的位置、形制规模以及结构布局有了大致的推测。
洛河之间的瀍河两岸。他根据考古文物和文献资料,勾勒出成周城的位置、形状和布局。
(1)西北角:元怿(yì)墓(位于北盟路上)东南约200米、洛孟公路东约100米处,也是西周贵族墓地。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坐标。
(2)东北角:由元怿墓东南约200米处向东,越过瀍河经洛阳东郊热源厂北,延伸至238省道的南侧。
(3)西南角:老城南关西约420米处。这里正是西周成周城宫城的位置,因其正好压在洛阳老城的下面,所以考古发现的遗迹较少。(如图位置③
(4)东南角:经洛八办、原洛阳日用化工厂,再向东延伸至洛河岸边,据估计已被洛河冲毁。
成周城分为两层,就好像在一个大盒子里面套着一个小盒子。外面这层“盒子”是外城,即“郭城”;里面这层“盒子”是内城,也就是“宫城”。 成周城宫城的面积是多少?学者们看法不一。周代文献中,常常把西周城称为“九里”城,即外城每边长九里,面积为八十一平方里。但古今尺度不同,周代的“里”和现代的“里”标准不一致。西周时期“里”的具体标准长度,史书又没有明确记载。
根据一件在20世纪30年代出土的东周铜尺作为标准进行计算,成周城宫城的面积大约相当于1.56平方公里。而成周城的总面积,大约相当于12.45平方公里。
目录
西周成周城,竟然不是“坐北朝南”?
西周成周城的位置清楚了,那么它是以怎样的方位坐落在这块土地上的呢?
“西周成周城的坐向,史书未见明确记载。虽然在《周礼》中保存有许多西周时期的原始资料,说周代的王城都‘坐北朝南’,是以‘宫城为中心’的主体结构,但是根据考古发现,周、秦、西汉时期都城的结构布局经常和这种说法不一致。再加上《周礼》是战国晚期经儒家重新编定的,可见这是一部当时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化政典,不可盲目采信。”对于《周礼》中的白纸黑字,蔡运章并不“买账”。 在蔡运章看来,要澄清西周成周城的结构布局,得从实际出发,根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做出较为合理的判断。 他认为,我国古代盛行“尊西”的思想观念。《论衡·四讳篇》说:“夫西方,长老之地,尊者之位也。”这就是“尊西”形成的思想根源。而根据考古发现,东周、秦、西汉时期的都城,确实大都“坐西朝东”,多为“宫城”居“郭城”西南隅的结构布局。譬如,山东曲阜鲁国故城(在今山东省曲阜市)就是“坐西朝东”的布局。
所以西周成周城,应该也是这么一个“坐西朝东”的结构布局。
您出生在当时,想从“启明路”搬家到“九都路”是不允许的
在西周成周城内,居民是不可以随便挑地方居住的——当时的统治者以规划“里坊”的方式来安置居民,就是以一平方里为单位来规划城市布局,如贾肆、铸铜作坊、百姓住地、军队驻地等。哪一个区域住什么人,哪一片地方用来干什么,都有着严格的限制。
《逸周书·作雒解》记载:“凡工贾、胥(庶)士、臣仆,州里俾无交为。”“工贾”指工匠和商贾,“胥(庶)士”指一般百姓,“臣仆”指奴仆,“州里”指城郭及四郊的居民里坊。这是说凡是城郭及四郊的居民,应按其身份和职业的不同,分别居住在各自的里坊内,不得相互混杂。 这种管理制度,在我国持续了一两千年,直到唐宋时期才走向衰落。在蔡运章眼里,西周成周城的里坊设置和管理,实开我国都市里坊制度之先河,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西周东都成周城的位置、形制规模、结构布局,都已经有了初步推断,这对研究西周王细节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蔡运章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