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歌
《襄陽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醉歌」。
詩人觸事遣興,借人寫己,充分表現了蔑視功名富貴、追求放浪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也流露了人生無常、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這首詩一方面讓從李白的醉酒,從李白飛揚的神采和無拘無束的風度中,領受到一種精神舒展與解放的樂趣;另一方面,它通過圍繞李白所展開的那種活躍的生活場面,能啟發人想象生活還可能以另一種帶喜劇的色彩出現,從而能加深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全篇語言奔放,充分表現出富有個性的詩風。
目錄
襄陽歌⑴
落日欲沒峴山西⑵,倒著接蘺花下迷⑶。
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
旁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翁醉似泥⑷。
鸕鶿杓,鸚鵡杯⑸。
百年三萬六千日, 一日須傾三百杯。
遙看漢水鴨頭綠⑹,恰似葡萄初醱醅⑺。
此江若變作春酒,壘曲便築糟丘台⑻。
千金駿馬換小妾⑼,笑坐雕鞍歌落梅⑽。
車旁側掛一壺酒,鳳笙龍管行相催⑾。
咸陽市中嘆黃犬⑿,何如月下傾金罍⒀?
君不見晉朝羊公一片石⒁,龜頭剝落生莓苔⒂。
淚亦不能為之墮,心亦不能為之哀⒃。
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⒄,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鐺⒅,李白與爾同死生。
襄王雲雨今安在?江水東流猿夜聲。
詞句注釋
⑴襄陽歌:為李白創辭,屬雜歌謠辭。襄陽:唐縣名,今屬湖北。
⑵峴山:一名峴首山,在今湖北襄樊市南。
⑶倒著接蘺:用山簡事。山簡 (253~312年),字季倫,河內懷人,山濤第五子。生於曹魏齊王曹芳嘉平五年,卒於晉懷帝永嘉六年,終年六十歲。山簡性溫雅,有父風。山濤起初不知其山簡的才華,山簡嘆道:「吾年幾三十,而不為家公所知!」與嵇紹、劉謨、楊淮齊名。初為太子舍人。永嘉中,累遷至尚書左僕射,領吏部,疏廣得才之路。不久出為鎮南將軍,鎮襄陽。嗜酒,每游習家園,置酒池上便醉,名之曰高陽池。當時有兒童作歌以嘲之。洛陽陷落後(311年),遷於夏口,招納流亡,江漢歸附。卒於鎮,追贈征南大將軍。山簡作有文集二卷,(《唐書·經籍志》)傳於世,今佚。
⑷山翁:即山簡。《全唐詩》校:「一作山公。」
⑸鸕鶿杓(sháo):形如鸕鶿頸的長柄酒杓。鸚鵡杯:用鸚鵡螺製成的酒杯。
⑹鴨頭綠:當時染色業的術語,指一種像鴨頭上的綠毛一般的顏色。
⑺酸醅:重釀而沒有濾過的酒。
⑻壘:堆積。魏:俗稱酒母,即釀酒時所用的發酵糖化劑。糟丘台:酒糟堆成的山丘高台。紂王沉湎於酒,以糟為丘。見《論衡·語增》。
⑼「千金」句:《獨異志》卷中:「後魏曹彰性倜儻,偶逢駿馬愛之,其主所惜也。彰曰:『予有美妾可換,惟君所選。』馬主因指一妓,彰遂換之。」小:《全唐詩》校:「一作少。」
⑽笑:《全唐詩》校:「一作醉。」落梅:即《梅花落》,樂府橫吹曲名。
⑾鳳笙:笙形似鳳,古人常稱為鳳笙。龍管:指笛,相傳笛聲如龍鳴,故稱笛為龍管。
⑿「咸陽」句:用秦相李斯被殺事。
⒀罍:酒器。
⒁羊公:指羊祜。一片石:指墮淚碑。
⒂龜:古時碑石下的石刻動物,形狀似龜。頭:《全唐詩》校:「一作龍。」
⒃「心亦」句:《全唐詩》校:「一本此下有『誰能憂彼身後事。金鳧銀鴨葬死灰』二句。」
⒄朗:《全唐詩》校:「一作明。」
⒅舒州杓:舒州(今安徽潛山縣一帶)出產的杓。唐時舒州以產酒器著名。力士鐺(chēng):一種溫酒的器具,唐代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帶)所產。
白話譯文
落日將沒於峴山之西。我戴着山公的白帽子在花下飲得醉態可掬。襄陽的小兒一起拍着手在街上攔着我高唱《白銅鞮之歌》。路旁之人問他們所笑何事?他們原來是笑我像山公一樣爛醉如泥。提起鸕鶿杓把酒添得滿滿的,高舉起鸚鵡杯開懷暢飲。百年共有三萬六干日,我要每天都暢飲它三百杯。遙看漢水像鴨頭的顏色一樣綠,好像是剛剛釀好還未曾濾過的綠葡萄酒。此江之水若能變為一江春酒,就在江邊築上一個舜山和酒糟台;學着歷史上的曹彰,來一個駿馬換妾的風流之舉,笑坐在馬上,口唱着《落梅花》;車旁再掛上一壺美酒,在一派鳳笙龍管中出遊行樂。那咸陽市中行將腰斬徒嘆黃犬的李斯,何如我在月下自由自在地傾酒行樂?君不是見過在峴山上晉朝羊公的那塊墮淚碑瑪?馱碑的石龜頭部剝落,長滿了青苔。看了它我既不為之流淚,也不為之悲哀。這山間的清風朗月,不用花錢就可任意地享用,既然喝就喝個大醉倒,如玉山自己傾倒不是人推。端起那舒州杓,擎起那力士鐺,李白要與你們同死生。楚襄王的雲雨之夢哪裡去了?在這靜靜的夜晚所能見到只有月下的江水,所聽到的只有夜猿的悲啼之聲。
創作背景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自巴蜀東下。開元十五年(727年),在湖北安陸和退休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結婚。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韓朝宗在襄陽任荊州長史兼東道採訪史。李白往謁求官,不遂,乃作此詩以抒憤。
作品鑑賞
此詩是李白的醉歌,詩中以醉漢的心理和眼光看周圍世界,實際上是以帶有詩意的眼光來看待一切,思索一切。詩一開始用了晉朝山簡的典故。山簡鎮守襄陽時,喜歡去習家花園喝酒,常常大醉騎馬而回。當時的歌謠說他:「日暮倒載歸,酩酊無所知。復能騎駿馬,倒着白接籬。」接籬,一種白色帽子。李白在這裡是說自己像當年的山簡一樣,日暮歸來,爛醉如泥,被兒童攔住拍手唱歌,引起滿街的喧笑。
但狂放不羈的詩人毫不在意,說什麼人生百年,一共三萬六千日,每天都應該往肚裡倒上三百杯酒。此時,他酒意正濃,醉眼朦朧地朝四方看,遠遠看見襄陽城外碧綠的漢水,幻覺中就好像剛釀好的葡萄酒一樣。啊,這漢江若能變作春酒,那麼單是用來釀酒的酒麴,便能壘成一座糟丘台了。詩人醉騎在駿馬雕鞍上,唱着《梅花落》的曲調,後面還跟着車子,車上掛着酒壺,載着樂隊,奏着勸酒的樂曲。他洋洋自得,忽然覺得自己的縱酒生活,連歷史上的王侯也莫能相比呢。秦丞相李斯也被秦二世殺掉了,臨刑時對他兒子說:「吾欲與若(你)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李斯的故鄉)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還有晉朝的羊祜,鎮守襄陽時常游峴山,曾對人說:「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沒無聞,使人悲傷。」祜死後,襄陽人在峴山立碑紀念。見到碑的人往往流淚,名為「墮淚碑」。但這碑到了此時已沒有什麼意義了。如今碑也已剝落,再無人為之墮淚了。一個生前即未得善終,一個身後雖有人為之立碑,但也難免逐漸湮沒,不能有「月下傾金罍」這般快樂而現實。那清風朗月可以不花一錢盡情享用,酒醉之後,像玉山一樣倒在風月中,顯示出無比瀟灑和適意。
詩的尾聲,詩人再次宣揚縱酒行樂,強調即使尊貴到能與巫山神女相接的楚襄王,亦早已化為子虛烏有,不及與伴自己喝酒的舒州杓、力士鐺同生共死更有樂趣。
這首詩為人們所愛讀。因為詩人表現的生活作風雖然很放誕,但並不頹廢,支配全詩的,是對他自己所過的浪漫生活的自我欣賞和陶醉。詩人用直率的筆調,給自己勾勒出一個天真爛漫的醉漢形象。詩里生活場景的描寫非常生動而富有強烈戲劇色彩,達到了繪聲繪影的程度,反映了盛唐社會生活中生動活潑的一面。[2]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