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裝裱

來自 360娛樂網 的圖片

裝裱 是裝飾書畫類、碑帖等的一門特殊技藝,古代裝裱的專稱叫做"裱背和裱面",亦稱"裝潢",又稱"裝池"。據明代方以智《通雅·器用》載,"潢"猶池也,外加緣則內為池;裝成卷冊謂之"裝潢"。中國書畫史上特有的保護和美化書畫以及碑帖等的一門特殊技藝。先用紙覆托在書畫的背面,再用綾絹等絲織品或紙等裝飾正面的天地頭(上、下端)和邊框,最後再裝上軸杆。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裝裱 [1]

外文名稱 Mounting

拼音 zhuāng biǎo

別名 裱背、裝潢、裝池

定義 裝飾書畫、碑帖等的一門特殊技藝

來源 明代方以智《通雅·器用》

詞語釋義

讀音

詞目:裝裱。

拼音:zhuāng biǎo。

基本解釋

[mount a picture,etc] 裝潢裱貼裝裱字畫

詳細解釋

裱背和裝飾書畫、碑帖等的專門技藝。其法,先用紙覆托於書畫背面,再用綾、絹或紙鑲邊,然後用復背紙復背,干透後,或裝框(鏡片)。若是掛軸則安裝地軸天杆。製成品有掛軸、手卷,冊頁等形式。書畫、碑帖經裝裱後更增美觀,便於觀賞收藏,殘破的也能修補完整。宋曹士冕《法帖譜系北方印成本》:"每段自成一板,四圍皆空白紙,不施筐緣裝表而自然整齊成冊,字畫亦甚可愛。"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其裝褾裁製,各有尺度。印識標題,具有成式。"《警世通言·崔待詔生死冤家》:"只見車橋下一個人家,門前出着一面招牌,寫着' 璩 家裝裱古今書畫'。"魯迅《書信集·致臺靜農》:"我的信竟入於被裝裱之列,殊出意外,遺臭萬年姑且不管,但目下之勞民傷財,為可惜耳。"參閱 明周嘉胄《裝潢志》、 清 周二學 《賞延素心錄》。

代表

北京裝裱,簡稱"京裱",是我國書畫裝裱的主要流派之一。流行於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地區。裝飾上一般趨向於高貴華麗,質地厚重,錦鍛作邊,常用多色綾,外飾驚燕,以濃裝為特色。百年老字號榮寶齋、故宮博物院書畫裝裱修復組,是京裱的主要代表。

相關內容

一幅完整的書畫作品,要使其更為美觀,以及便於保存、流傳和收藏,是離不開裝裱的。因為中國書畫大多創作在容易揉皺的宣紙上和絹類物品上的。裝裱是我國特有的一種保護和美化書畫以及碑帖的技術,就像西方的油畫,完成之後也要裝進精美的畫框,使其能夠達到更高的藝術美感。

程序

裝裱還可以分為原裱和重新裝裱,原裱就是把新畫好的畫按裝裱的程序進行裝裱。重新裝裱就是對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於管理收藏保管不善,發生空殼脫落、受潮發霉、糟朽斷裂、蟲蛀鼠咬的傳世書畫及出土書畫進行裝裱。經過裝裱的書畫,牢固、美觀,便於收藏和布置觀賞。而重新裝裱的古字畫,也會延長它的生命力。古人說:"古蹟重裱,如病延醫……醫善則隨手而起,醫不善則隨手而斃。"

中國畫裝裱的程序一般是先用紙托裱在繪畫作品的背後,再用絞、絹、紙等鑲邊,然後安裝軸杆成版面。傳統的裝裱是多種多樣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為掛軸,手卷,冊頁,折頁四大類。原裱的繪畫不論畫心的大小、形狀、及裱後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畫心、鑲覆、砑裝三個步驟。只是畫心的托裱是整個裝潢工藝中的重要工序。而舊書畫的重新裝裱則就相當困難了。首先要揭下舊畫心,清洗污霉,修補破洞等,再按新畫的裝裱過程重新裝裱。

歷史背景

我國的裝裱工藝是伴隨着中國書畫的歷史而產生的,從現今保存的歷史資料看,早在1500年前裝裱技術就已經出現了,而且對於裝裱漿糊的製作、防腐,裝裱用紙的選擇,以及古字畫的除污、修補、染黃等都有詳細的文字記載。到了明代,周嘉胄着有《裝潢志》,清代周二學着有《一角篇》,均是我國系統論述裝裱的專門著作。

裝裱亦稱"裝潢"、"裝池"、"裱背",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美化和保護書畫及碑貼的技術。裝裱也一是門藝術。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可見裝裱之重要。書畫作品一經裝裱、便覺神采墨妙而成為完整的作品使人感到賞心悅目。其方法是先用紙托裱在書畫作品的背後,再用綾、絹、紙鑲邊,及至扶活,然後安裝,軸杆或版面。成品按形制可分為卷、軸、冊頁和片。經裝裱後的書畫,碑帖便於收藏和布置觀賞。明代周嘉胄所著《裝裱志》,清代周二學所著《一角篇》及現代馮鵬生所著《中國書畫裝裱概說》杜子熊所著《中國書畫裝裱》;都是系統論述書畫裝裱的專門著作。

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我國書畫市場已經出現了機裱,通過高溫定型、化學膠膜粘壓的方法裝裱。省去了製作漿糊的工藝,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益,但是機裱的字畫不易揭裱、翻新、修補,所以具有收藏價值的字畫還要慎重,儘量用傳統漿糊裝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