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装裱

来自 360娱乐网 的图片

装裱 是装饰书画类、碑帖等的一门特殊技艺,古代装裱的专称叫做"裱背和裱面",亦称"装潢",又称"装池"。据明代方以智《通雅·器用》载,"潢"犹池也,外加缘则内为池;装成卷册谓之"装潢"。中国书画史上特有的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等的一门特殊技艺。先用纸覆托在书画的背面,再用绫绢等丝织品或纸等装饰正面的天地头(上、下端)和边框,最后再装上轴杆。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装裱 [1]

外文名称 Mounting

拼音 zhuāng biǎo

别名 裱背、装潢、装池

定义 装饰书画、碑帖等的一门特殊技艺

来源 明代方以智《通雅·器用》

词语释义

读音

词目:装裱。

拼音:zhuāng biǎo。

基本解释

[mount a picture,etc] 装潢裱贴装裱字画

详细解释

裱背和装饰书画、碑帖等的专门技艺。其法,先用纸覆托于书画背面,再用绫、绢或纸镶边,然后用复背纸复背,干透后,或装框(镜片)。若是挂轴则安装地轴天杆。制成品有挂轴、手卷,册页等形式。书画、碑帖经装裱后更增美观,便于观赏收藏,残破的也能修补完整。宋曹士冕《法帖谱系北方印成本》:"每段自成一板,四围皆空白纸,不施筐缘装表而自然整齐成册,字画亦甚可爱。"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其装褾裁制,各有尺度。印识标题,具有成式。"《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只见车桥下一个人家,门前出着一面招牌,写着' 璩 家装裱古今书画'。"鲁迅《书信集·致台静农》:"我的信竟入于被装裱之列,殊出意外,遗臭万年姑且不管,但目下之劳民伤财,为可惜耳。"参阅 明周嘉胄《装潢志》、 清 周二学 《赏延素心录》。

代表

北京装裱,简称"京裱",是我国书画装裱的主要流派之一。流行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装饰上一般趋向于高贵华丽,质地厚重,锦锻作边,常用多色绫,外饰惊燕,以浓装为特色。百年老字号荣宝斋、故宫博物院书画装裱修复组,是京裱的主要代表。

相关内容

一幅完整的书画作品,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离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书画大多创作在容易揉皱的宣纸上和绢类物品上的。装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程序

装裱还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出土书画进行装裱。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而重新装裱的古字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中国画装裱的程序一般是先用纸托裱在绘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绞、绢、纸等镶边,然后安装轴杆成版面。传统的装裱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为挂轴,手卷,册页,折页四大类。原裱的绘画不论画心的大小、形状、及裱后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画心、镶覆、砑装三个步骤。只是画心的托裱是整个装潢工艺中的重要工序。而旧书画的重新装裱则就相当困难了。首先要揭下旧画心,清洗污霉,修补破洞等,再按新画的装裱过程重新装裱。

历史背景

我国的装裱工艺是伴随着中国书画的历史而产生的,从现今保存的历史资料看,早在1500年前装裱技术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对于装裱浆糊的制作、防腐,装裱用纸的选择,以及古字画的除污、修补、染黄等都有详细的文字记载。到了明代,周嘉胄着有《装潢志》,清代周二学着有《一角篇》,均是我国系统论述装裱的专门著作。

装裱亦称"装潢"、"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美化和保护书画及碑贴的技术。装裱也一是门艺术。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可见装裱之重要。书画作品一经装裱、便觉神采墨妙而成为完整的作品使人感到赏心悦目。其方法是先用纸托裱在书画作品的背后,再用绫、绢、纸镶边,及至扶活,然后安装,轴杆或版面。成品按形制可分为卷、轴、册页和片。经装裱后的书画,碑帖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明代周嘉胄所著《装裱志》,清代周二学所著《一角篇》及现代冯鹏生所著《中国书画装裱概说》杜子熊所著《中国书画装裱》;都是系统论述书画装裱的专门著作。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国书画市场已经出现了机裱,通过高温定型、化学胶膜粘压的方法装裱。省去了制作浆糊的工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益,但是机裱的字画不易揭裱、翻新、修补,所以具有收藏价值的字画还要慎重,尽量用传统浆糊装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