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襲
拼音; xí
注音; ㄒㄧˊ
繁體; 襲
平水韻部; 入聲十四緝
部首; 衣
總筆畫; 11
五筆; dxye
倉頡; ipyhv
鄭碼; gmsr
四角號碼; 43732
統一碼; 88AD
造字法; 形聲字
結構; 上下結構
字級; 一級字
字源演變
形聲字。西周金文及籀文所見從衣,龖聲。 《說文》小篆從衣,龖省聲。
漢代以降承襲省聲寫法,或下形上省聲,或外形內省聲。
楷書以下形上省聲結體。楷書簡體把省聲"龍"寫作"龍"。本義表示死者穿的衣襟在左邊的內衣。
《說文》:"襲,左衽袍。"朱駿聲通訓定聲:"凡殮死者,左衽不紐。
"段玉裁注:"袍,褻衣也。"又表示給死者穿衣。
《釋名·釋喪制》:"衣屍曰襲。
襲,匝也。以衣周匝覆之也。"由以衣周匝覆之引申為衣上加衣。《禮記·內則》"寒不敢襲",鄭玄注:"重衣。"由此又引申為重疊、重複、承襲等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