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被放大的欲望

內容簡介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新一代的消費觀念已經完全不同於祖輩,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主動消費、隨性消費、享樂消費、衝動消費等多種形式並存。在《被放大的欲望》一書中,兼具創業者、研究者和環保倡導者等多重身份的瑪克辛·貝達特揭示了快時尚消費品——牛仔褲,從生產到消費,再到成為廢品的真實過程。

她參觀了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個棉花農場,探尋不必使用污染地球的化肥也能讓棉花種植業興旺繁榮的發展新路。她深入中國的印染和紡織工廠,看到了中國工廠中的先進設備和紡線、織布、印染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她見證了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的紡織女工必須如機器般高效,並整日勞作,卻只能掙到低於法定標準的微薄工資。回到美國,作者看到這些牛仔褲被亞馬遜倉庫的工作人員分裝、揀選和發運,這些工人疲於應對越來越快的工作節奏,並面臨隨時可能被機器取代的風險。最終,這些牛仔褲會被我們送到垃圾填埋場——或者,它們被我們「捐贈」,並跨越大半個地球運抵非洲,在那裡被以極低的價格在二手市場出售,或是被埋在堆積如山的垃圾中焚燒。

這些時尚牛仔褲從採摘棉花、紡紗織布到洗染印色、裁剪縫紉、包裝運輸,再通過層層銷售,才來到我們的手中。快時尚行業的運作極不透明,並正在不斷惡化,掩蓋了無數破壞環境和侵害勞工權益的行為。它集中體現了全球化經濟的痼疾,以消費之名,確保我們不斷購買更多商品,而越來越忽略其實際成本。


作者簡介

瑪克辛·貝達特(Maxine Bédat) 新標準研究所(New Standard Institute)的創始人兼董事,新標準研究所致力於將產業轉變為善行的力量。貝達特曾是一名律師,是道德時尚品牌Zady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她是雨林聯盟(Rainforest Alliance)的大使,曾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克林頓全球倡議組織(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發表過演講。

她是《紐約時報》、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華爾街日報》、《奧普拉脫口秀》、《瑪莎·斯圖爾特的生活》雜誌、《時尚芭莎》、《時尚》雜誌和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今晨》等媒體和節目的新寵。

讀者評論

商業使市場崛起,從而催生全球化的變革。消費使得人們一葉障目,不受控制的欲望催生了加工。過度的加工使得勞動力廉價,並且在越來越自動化的當下,有些流水線工作人類完全可以被機器所取代。這種現象無異於把有些人放在了「用後即棄」的位置。消費主義為何盛行?這些被「製造出來的共識」,對我們是有利的嗎?當我們想去反抗過度消費的現象的時候,你我能夠做什麼,本書給了很好的答案。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