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血當歸
血當歸原圖鏈接

中文學名: 血當歸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蓼目
科:蓼科 屬:酸模屬
種: 紅絲酸模
採收時間:秋季
毒   性:無毒

血當歸[1]中藥名。為蓼科植物紅絲酸模Rumex chalepensis Mill.的根。多年生草本。株高50~100厘米。主根肥大、肉質、有香氣,略成圓柱形,表皮黃色或土黃色,斷麵粉白色,具菊花紋。莖直立,稍帶紫色。葉互生,基部擴大呈鞘狀報莖,紫褐色。基生葉及莖下部葉為2~3回奇數羽狀複葉,邊緣有齒狀缺刻或粗鋸齒。復傘形花序,頂生,每1小傘形花序具小花12~36朵,白色;雙懸果,扁平,有摸翅,長橢圓形,熟時黃色。花期6~7個月,果期8~9個月。血當歸具有涼血止血,清熱通便,解毒殺蟲之功效。常用於吐血,咯血,崩漏,便秘,癰腫瘡毒,燙火傷,疥癬,濕疹。

目錄

形態特徵

紅絲酸模,又名中亞酸模。多年生草本。根肥厚。莖直立,高達60cm,有明顯深溝槽。葉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可達20cm以上,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圓形,全緣或稍成波狀,兩面無毛,中脈在下面凸起;莖生葉柄長約4cm,向上漸短;托葉鞘筒狀,膜質,易破碎。莖生葉的葉脈紅色。圓錐花序頂生,大型,分枝稀疏;花兩性;花被片6,成2輪,內輪在果時增大,三角狀卵形,長3-5mm,兩邊各具4-7齒,齒直,網脈甚明顯,蜂窩狀,每片有長約2mm的長圓狀的瘤狀突起,有時其中1-2片發育不完全。瘦果三棱形,淡褐色,光滑;果柄中部之下具關節。花期4-6月,果期6-9月。

生長習性

性喜氣候涼爽和濕潤環境,在海拔1500~3000米的高山,空氣濕度較大的自然環境下生長良好。土壤以微酸性至中性、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或腐殖質壤土為好。忌連作。

生長環境

生於低海拔區的路邊溝旁

分布區域

中藥化學成分

紅絲酸模很及根莖中含蒽蒽醌2.06%,其中以大黃素(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和大黃酚(chryso-phanol)為甙元的結合型蒽醌1.39%,游離型0.67%;還含大量酸模素(musizin),磷酸銨鎂和大量鞣質。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根莖粗短,直徑約3cm,有少數分枝,頂端有莖基與葉基殘餘,呈棕色鱗片狀及鬚毛纖維狀,有的具側芽及須狀根,並有少數橫紋。根類長圓錐形,長約17cm,直徑達1.8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上段具橫紋,其下具多數縱皺紋,散有橫長皮孔祥疤痕及點狀鬚根痕。質硬,斷面黃色,可見棕色形成層環及放射狀紋理。氣微,味稍苦。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木栓層薄。皮層為薄壁組織,有的薄壁細胞含有草酸鈣簇晶,直徑50-60μm。韌皮部細胞壓縮。形成層環明顯。木質部導管單個散在或數個成群,呈徑向排列。無髓。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類梭形、類球形,長徑5-32μm。根莖中央有髓部。

鑑別應用

歸頭止血而上行

歸身養血而中守

歸尾破血而下流

全歸和血而統治[2]

藥理作用

1、止血作用。

2、抗真菌作用[3]

目錄 功能
別名 牛西西、乳突葉酸模、紅筋大黃、金不換、土大黃、止血草、化血蓮、散血七、血絲大黃。
來 源 為雙子葉植物藥菊科植物血當歸的全草。
入藥部位
性味 味苦、酸,性寒。
歸經 辛,溫。入肺、肝二經。
功效 涼血止血,清熱通便,解毒殺蟲。甘補辛散,苦泄溫通,既能補血,又可活血,且兼行氣止痛,放能主治一切血症,為血病之要品,尤為婦科良藥。
主治 用於外感風寒之咳嗽、咳痰、跌打腫痛。吐血,咯血,崩漏,便秘,癰腫瘡毒,燙火傷,疥癬,濕疹。
相關配伍 1、治大便秘結:血當歸24g。煎水,對生菜油服。(《湖南中草藥常用手冊》)

2、治無名腫毒:血當歸9-15g。水煎服。並用血當歸根、葉適量,搗爛敷患處。(《湖南中草藥常用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外用:適量,搗塗。
採集加工 秋季採挖其根,洗淨,鮮用或曬乾;

視頻

山里這種植物名叫血當歸,它的根部價值不菲,被譽為土裡的石斛

參考資料

  1. 血當歸,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血當歸的鑑別應用,國藥文化,2017-11-05
  3. 血當歸的藥理作用,便民查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