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草
蝙蝠草,中藥材名。本品為豆科蝙蝠草Christiavespertilionis(L.f.)Bahn.f.[Loureavespertilionis(L.)Desv.;HedysarumvespertilionisL.],以全草入藥。功能主治為:清熱涼血,接骨。主治肺結核,支氣管炎,扁桃體炎。外用治跌打骨折。[1]
目錄
藥理簡介
中文名:蝙蝠草
拼音名:Biān Fú Cǎo
別名:蝴蝶草、飛錫草、月見羅藟草、雷州蝴蝶樹、蝙蝠豆、月見藟草、雙飛蝴蝶、蝴蝶葉、飛機草、雷州蝴蝶草。[2]
來源
豆科蝙蝠草Christia vespertilionis (L. f.)Bahn. f. [Lourea vespertilionis (L.)Desv.; Hedysarum vespertilionis L.],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部
性味
微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接骨。主治肺結核,支氣管炎,扁桃體炎。外用治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
4~5錢,水煎服。外用鮮全草搗爛或研粉,調酒炒熱敷患處。[3]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原形態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60-120厘米。常由基部開始分枝,技較纖細,上部略被灰色柔毛。葉通常為單小葉,稀有3小葉;托葉刺毛狀,長5-6毫米,脫落;葉柄長2-2.5厘米,被稀疏短柔毛;小葉近革質,灰綠色,頂生小葉菱形或長菱形或元寶形,長0.8-1.5厘米,寬5-9厘米,先端寬而截平,近中央處稍凹,基部略呈心形,側生小葉倒心形或倒三角形,兩側常不對稱,長8-15毫米,寬15-20毫米,先端截平,基部楔形或近圓形,上面無毛,下面稍被短柔毛,側脈每邊3-4條,平展,網脈在下面不明顯;小葉柄長1毫米。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有時組成圓錐花序,長5-15厘米,被短柔毛;花梗長2-4毫米,被灰色短柔毛,較萼短;花萼半透明,被柔毛,花後增大,長8-12毫米,網脈明顯,5裂,裂片三角形,約與萼筒等長,上部2裂片稍合生;花冠黃白色,不伸出萼外。莢果有莢節4-5,橢圓形,莢節長3毫米,寬2毫米,成熟後黑褐色,有網紋,無毛,完全藏於萼內。花期3-5月,果期10-12月。[4]
參考資料
- ↑ 蝙蝠草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 ↑ 蝙蝠草Christia vespertilionis (Linn. f.) Bahn. F.植物通網
- ↑ 蝙蝠草中醫世家
- ↑ 蝙蝠草Christia vespertilionis (Linn. f.) Bahn. F.植物通網
相關影片
扁桃體發炎, 肺結核? 農村稱它「蝙蝠草」, 老中醫卻高價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