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鳶沼澤亞種
蝸鳶沼澤亞種 |
中文學名:蝸鳶沼澤亞種 拉丁學名:Rostrhamus sociabilis plumbeus 別 名:沼澤蝸鳶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隼形目 科:鷹科 亞 科:齒鷹亞科 屬:鳶屬 種:蝸鳶 亞 種:蝸鳶沼澤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Ridgway, 1874 |
蝸鳶沼澤亞種(學名:Rostrhamus sociabilis plumbeus)為鷹科齒鷹亞科的鳥類,是蝸鳶的亞種之一,中型猛禽。體長約45厘米,上體羽毛深藍色,頭和下體羽毛灰白色或雜色,腿爪黃色有黑爪尖,眼睛棕紅色。棲息於沼澤,湖泊和有水域的地區。主要食譜是蝸牛屬的福壽螺,偶爾也吞食海龜,在乾旱時期也捕食小型哺乳動物。通常一窩產3枚卵,白色或棕色。雌雄親鳥交替孵化27-28天。雛鳥孵化後仍留巢23-30天。 [1]
目錄
蝸鳶沼澤亞種外形特徵
蝸鳶沼澤亞種 是一種中型猛禽,體長45厘米,翼展120厘米,體重360-520克,壽命17年。成年雄性的整個頭部,背部,翅膀,胸部,腹部,側腹和大腿形成一個整體的深石板灰色,展開的羽毛和尾巴羽毛幾乎是黑色。
上體覆蓋有少許棕灰色的色彩。尾巴底面和尾部根基是白色。虹膜深紅色,有的亞種有白眼眉,眼睛的黃亮色在各時期不同。蠟質,口角的色彩也不盡相同。
雌性頭頂和脖子大多是灰色的羽毛,頭頸部兩側是黑色,腹部的羽毛,中間有一個紅色覆蓋的邊界,尾巴下類似雄性,虹膜橙色,臉部有裸露的皮膚。
蝸鳶沼澤亞種棲息環境
棲息於沼澤,湖泊和有水域的地區。主要食物源是屬於蝸牛的福壽螺,而這些食物的棲息地可以被定性為有常設新鮮水源的地域。棲息的地方一般是小灌木和樹木,巢址離地面很少有超過1米高,一般選擇冬青樹,柳樹和番石榴,最常見的是烏桕樹。在佛羅里達州,也選擇訪問蘆葦叢和蒲草附近的地區。
蝸鳶沼澤亞種生活習性
蝸鳶沼澤亞種是在沼澤地群居和遊牧的鳥類。在乾旱期間要離開自己的巢區去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棲息地的水產品產區。有時在棲息地和覓食地來往要飛行相當大的距離。這種猛禽在繁殖季節非常活躍,由眾多鳥類在此期間進行空中雜技表演。
雄性會進行短暫飆升,並在空中急速盤旋,緩慢拍擊翅膀。在此之後,會邀請雌性合作夥伴,共同構建巢和提供的食物。蝸鳶的食譜和菜單幾乎完全是蝸牛屬的福壽螺,偶爾也吞食海龜,在乾旱時期偶爾食小型哺乳動物。
蝸鳶沼澤亞種分布範圍
分布於美國東南部的佛羅里達大沼澤地,古巴和松樹島。
蝸鳶沼澤亞種繁殖方式
蝸鳶因為是遊牧鳥類,所以伴侶在繁殖期間結成聯盟,但夫妻關係並不鞏固。蝸鳶的領土意識非常強,在產卵期間,它們會為捍衛巢址和周圍的小區域而打鬥,巢址一般選擇在食物豐富的水域邊,在沼澤邊的樹木上可以俯瞰沼澤植被。巢雖然相當大,但結構鬆散,比較脆弱,往往會被破壞導致損失,建巢一般選在雨季開始的80天前,產卵季節為2月至6月。
通常一窩產3枚卵,每兩天產一枚,白色或棕色。父母交替孵化27-28天。雛鳥孵化後仍留巢23-30天,這期間由父母繼續餵養。起飛後,仍然偶爾依賴餵食,直到達到約11周齡後才完全自立。年輕的猛禽鳥類的死亡率相對較高。
蝸鳶沼澤亞種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