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垤
蟻垤,又譯(跋彌)是一位古印度詩人,是《羅摩衍那》的作者,相傳蟻垤出身婆羅門家庭,因靜坐修行數年不動,身上成了螞蟻窩的小土丘,故以蟻垤為名。其身份不詳,有很多傳說,有人說是語法學家,或古代仙人。另一種說法原本是個棄兒,被山中野人收養。長大成家後,以偷盜為生,專門搶劫朝聖者,後來被一位瑜伽士開導。一般專家傾向《羅摩衍那》是漫長歷史累積的產物,由歷代宮廷歌手和民間詩人不斷添加擴充,直至最後定型。蟻垤有可能是史詩原始形式的「最初的詩人」,也可能只是一位虛構的作者。
目錄
作品簡介
《羅摩衍那》(梵語,Rāmāyaṇa,意思為「羅摩的歷險經歷」),與《摩訶婆羅多》並列為印度梵文敘事詩之一。
全書是詩體,用梵文寫成,詩律幾乎都是輸洛迦(意譯為頌),即每節2行,每行16個音節。全文共分為七章,24000對對句。
內容介紹
作品以羅摩和悉多的悲歡離合為故事主線,描寫印度古代宮廷內部和列國之間的戰爭。敘述王子羅摩因受老王妃嫉妒被放逐,妻子悉多被擄,後得群猴幫助,夫妻團聚,恢復王位。全書約有兩萬四千頌,共分七章:《童年篇》、《阿逾陀篇》、《森林篇》、《猴國篇》、《美妙篇》、《戰鬥篇》和《後篇》。 其間穿插了不少神話傳說和小故事及描繪自然景色、戰鬥場面,故而篇幅宏大。
作品中阿逾陀城國王十車王有3個王后,生有4個兒子,長子羅摩。羅摩通過比武獲勝,娶了彌提羅國公主悉多。十車王年邁,決定立羅摩為太子,繼承王位。但他的第二個王后吉迦伊受侍女慫恿,竟提出流放羅摩14年和立她的親生兒子婆羅多為太子的非分要求。由於十車王有諾言在先,必須應允王后的要求。羅摩為使父王不失信義,甘願流放。悉多為了夫妻之情,十車王的小王后親生子羅什曼那為了兄弟之誼,都甘願隨同流放。他們3人離開都城不久,十車王即抑鬱而死。當時,婆羅多不了解內情,被召回舉行父葬和繼承王位。他得知真相後,痛斥母親,舉行完父親葬禮後,親自去森林尋找羅摩,讓他繼位。但羅摩堅決不肯,一定要等流放期滿再回去。婆羅多隻得帶回羅摩的鞋子供在王座上,代為攝政。羅摩3人在森林中歷盡艱險。楞伽島十首魔王羅波那劫走悉多,羅摩與猴國結盟,猴王坐下有一神猴哈奴曼神勇異常,(據猜測可能為中國西遊記孫悟空原型之一)在神猴哈奴曼及猴群相助下,終於戰勝魔王,救回悉多。但羅摩懷疑悉多的貞操,使她投火自明。火神從熊熊烈火中托出悉多,證明了她的貞潔。夫妻團圓,流放亦期滿。羅摩回國登基為王,阿逾陀城出現太平盛世。但波折又起,羅摩聽到民間又傳悉多不算貞女,為不違民意,忍痛把懷孕在身的悉多遺棄在恆河岸邊。悉多得到蟻垤仙人的救護,住在淨修林里,生下一對孿生子。後羅摩舉行馬祭,蟻垤安排孿生子與羅摩相會,並向羅摩辯明悉多的貞節,但羅摩仍認為無法取信於民。悉多無奈,向大地母親呼救,說如果自己貞潔無瑕,請大地收容她。頓時大地裂開。悉多縱身投入大地懷抱。最後羅摩兄弟都升入天國,復化為毗濕奴神。
作品特點
《羅摩衍那》在印度以及世界文學史上有這樣顯著的地位,除思想內容以外,還有藝術技巧方面的原因。《羅摩衍那》與《摩訶婆羅多》內容相似,文體也很接近,但是後者被稱做「最初的歷史傳說」,而前者則被稱做「最初的詩」,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藝術風格方面。
《羅摩衍那》具有印度古代長篇敘事詩中必不可少的 4種因素:愛情(生離死別)、戰鬥(人人之間、人神之間、人魔之間)和風景(四季或六季的自然景色和山川、城堡、宮殿),政治(宮廷鬥爭或其他矛盾)、描繪手法的藝術水平相當高。從印度文學史來看,《羅摩衍那》描繪自然景色,可以說是開闢了一個新天地。首先是對於四季或六季的描繪,主要集中在第 4篇《猴國篇》中;對於夜景的描繪,對於宮殿的描繪,比如第5篇《美妙篇》哈奴曼眼中的魔王宮闕,珠光寶氣,金碧輝煌。只是對宮殿中那一輛雲車的描繪就占了整整一章,其鋪陳雕鏤之生動細緻就可以想見了。對於印度的聖河──恆河的描繪,更是膾炙人口。這對於鼓舞印度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起了很大的作用。風格雖然樸素無華,簡明流暢,但已經呈現出講究藻飾和精心雕鏤的傾向,有極少數詩篇甚至達到「五色相宣,八音協暢」的地步。[1]
藝影響術
它在印度一直被奉為敘事詩的典範,古代和中古的文學創作大多從中取材。其影響早已遠超出印度,特別是在亞洲廣泛流傳,而列入人類最寶貴的文化遺產。其故事早已隨佛經的翻譯而傳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