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蹲炮
名詞解釋
這是明代中葉的一種將軍炮,創製於明朝嘉靖年間,那時在我國東南山區,倭患猖獗,當地軍民利用多種形式與倭寇戰鬥。但由於水田裡溝渠縱橫,地形複雜,原來使用的武器顯現出很多缺陷,有的毒虎炮體輕易跳;佛朗機體重形笨,裝運困難,舉步維艱;鳥銃火力弱,難以抵擋倭寇的結隊衝鋒。於是兵器家們創製了這種虎蹲炮,它像一隻蹲臥的老虎,有着粗壯的炮身,首尾 2 尺長,周身加了 7 道鐵箍,炮頭由兩隻鐵爪架起,另有鐵絆,全重 36 斤。看起來虎虎勢勢,煞是威風。發射之前須用大鐵釘將炮身固定於地面,每次發射可裝填 5 錢重的小鉛子或小石子 100 枚,上面用一個重 30 兩的大鉛彈或大石彈壓頂,發射時大小子彈齊飛出去,轟聲如雷,殺傷威力及輻射範圍都很大,特別適用於防險守隘,轟擊倭寇密集的作戰隊形,有效地阻遏其瘋狂的攻勢。所以,在以後的抗倭戰爭中,戚繼光的軍隊里,每 500 人裝備 3 門虎蹲炮,專門用來扼守路口和要塞。
參考文獻
- ↑ 漲知識:100個漢字讓你讀懂中華文明!,搜狐,2020-09-27
- ↑ 如何從「漢字之美」認識中華文明?,搜狐,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