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是指人体初次接触某些药物后,再次接触同类药物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一类超敏反应。
- 药物过敏(drug allergy),药物不良反应的一个类型,由药物引起的全身或局部变态反应病变。亦称药物变态反应。其表现有发热,各种形态的皮疹、溶血、肝、肾病变以至休克等。以上现象轻重不一,均与应用的药物种类、方式等不同有关,临床上应与发热、发疹性疾病鉴别。处理方法为立即停用引起过敏的药物,并对症治疗。
- 药物过敏是指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药物有异常反应,无论是处方药、非处方药或草药都可能导致药物过敏。
- 每个人药物过敏的症状不同,最常见的是荨麻疹(Urticaria)、出疹或发烧,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血压突然降低、呼吸道紧缩等致命的过敏性休克(Anaphylaxis),药物过敏并非药物的副作用也不是服药过量所导致的症状。
目录
药物过敏的症状
- 常见的药物过敏反应其临床症状,口诀“疹破痛红肿烧”来进行简单判断:
- 疹:皮肤红疹、搔痒及水泡
- 破:口腔溃疡、嘴破
- 痛:喉咙痛
- 红:眼睛红肿灼热
- 肿:眼肿、嘴唇肿
- 烧:发烧
- 药物过敏的症状通常发生在服药后1小时内,常见的药物过敏症状有:
- 皮疹/荨麻疹/搔痒/发烧/肿胀/呼吸短促/喘鸣/流鼻水/眼睛痒/流眼泪
- 必须就医的严重症状如下:
- 心跳或脉搏加速。/呼吸道、喉咙紧缩,造成呼吸困难。/焦虑(Anxiety)或晕眩。/意识丧失。
/荨麻疹与呼吸困难。
- 停药以后仍持续,长期药物过敏症状包含:
- 发烧、关节疼痛、肿胀以及恶心。
- 贫血(Anemia):一种红血球减少的反应,会导致疲倦、心律不整、呼吸困难或其他症状。
- 皮疹、白血球数量过高、全身肿胀、淋巴结肿胀或潜伏的肝炎复发。
- 肾脏发炎(Nephritis,又称肾炎):会引起发烧、尿蛋白、全身肿胀、意识不清以及其他症状。[1]
药物“过敏”与“副作用”大不同
- “副作用”跟药本身的药理特性有关,可能发生在任何人;
- “过敏”则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基因遗传都不同,少数人或特异体质才会发生,因此非常难以预防。
- 较常见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包括有抗生素、非固醇类抗发炎药、治疗痛风的药品、抗癫痫药、显影剂等,但基本上每一种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过敏症状,服药时不可不小心!
- 药物过敏依据*接触药物后到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以下3种:
- (1)立即型:几秒到几分钟内。
- (2)快速型:约1小时至3日内。
- (3)延迟型:约3日以后,可能长达数周甚至大于1个月。
- 过敏反应有可能在第一次接触药物时没有发生,而是多次接触药物后才发生。因此在每次服用药物之后,除了注意疾病症状是否有缓解之外,也应特别注意是否有相关症状产生。[2]
发现药物“过敏”的处置
- 这些严重过敏反应的初期症状可能类似感冒,常被忽略且难以预期,但若能及早发现,立即停药并适当处置,可降低严重度及伤害。
- 服药后,都应该持续注意是否有任何疑似药物过敏的情形。如有,应立即停止服用怀疑药物,携带所有曾使用过的药物立即回诊。
- 提醒曾经有过药物不良反应经验的民众,无论是过敏反应还是药物的副作用,别忘了记录下药物的名称(包括学名和商品名),看诊时主动提醒医师自己的药物不良反应史,避免再次处方相同的药物;领药时,也可以主动向药师询问,再次确认是否有相同或类似曾造成过敏成分的药物,以保障自身的用药安全。
- 食药署强调,疑似出现药物过敏症状时,应携带正在服用的药袋或用药纪录单回诊就医,但不要擅自自行停药、换药,以免造成原有疾病恶化,或药物过敏状况加剧。
- 另外,食药署提醒,若有药物过敏史的民众,可请医师将过敏药品名称注记于“药物过敏纪录卡”,连同健保卡随身携带,也可请医师注记于健保卡中。[3]
参考来源
- ↑ W.R. Su. 药物过敏. HELLO医师. 2019-11-09 [2020-04-22] (中文).
- ↑ 朱育娴. 别把过敏当副作用!药物过敏有哪些皮肤症状?. 健康2.0. 2020-01-13 [2020-04-22] (中文).
- ↑ 朱育娴. 别把过敏当副作用!药物过敏有哪些皮肤症状?. 自由健康网. 2020-01-13 [2020-04-22]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