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薛家古厝

薛家古厝
图片来自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薛家古厝[1] 位在台湾高雄市左营区,于民国92年(西元2003年)2月26日公告为历史建筑,民国103年(西元2014年)8月11日以 左营廍后薛家古厝之名公告为直辖市定古迹。该建筑曾入选高雄市历史建筑十景之一,现由财团法人高雄市左营区薛氏宗祠文教基金会负责管理,现今仍有后代子孙居住外,也有部分租给外姓人家居住。

目录

历史

  • 薛家先祖原世居于凤山,薛九重迁来内惟定居,其儿薛老晚年约清嘉庆25年(西元1820年)兴建本宅之第一进。
  • 第二进约于清咸丰元年(西元1850年)兴建。
  • 第三进约于日本明治43年(1910年)兴建。
  • 日本大正13年(西元1924年)增建右外护龙。

左营是汉人在高雄地区开发最早的聚落,从郑氏家族到清朝早期都是县衙署所在地。因时代的更移、都市发展,大都倾圮、拆迁或重建,目前以廍后海平路的闽南式建筑“薛家古厝”最出名,最年轻的屋舍(后落厝)也都年近百岁屋龄。

整个宅第从一条龙演变成单伸手→三合院→二进(落)→三进(落),将后代子孙展演在最后的“三落百二门”(大厝)里。这种大宅第、大聚落的群居,在旧时垦拓的时代有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一为防盗,一为聚集人力,以增进生产力。此种模式直到日治以后,台湾的建筑才发生变化,成为西方建筑模式,进而演变至现今的大厦式建筑。

廍后薛家古厝之“廍”即日治之前的私人糖厂,称之“蔗廍”,廍后即旧时蔗廍的后面。

薛家族人早期以务农为生,曾以古法制造黑糖和冰糖等农产品,也曾经营粮行生意,因此古厝的每个大门旁都留有给猫进出的小方洞(另一说是水洞,即排水口),方便猫捕捉老鼠,以免老鼠为患。

建筑特色

“左营廍后薛家古厝”为传统的闽南三进古厝,整体格局为三进三院双护龙,是高雄市极少数保存完整、三落带护龙之传统合院建筑;大小木作、灰作、泥塑及雕刻样式、灰作彩绘等原样尚存,代表传统建筑的营造技术及工法;且见证薛家先祖与左营廍后地区农垦、糖廍时期之历史,富人文、经济意义。

薛家古厝为一柱梁砖砌混合构造宅第,为高雄规模最大的三进落宅第。

古厝第一进使用石灰、黏土、土埆砖等盖成,面宽五间,门额题著“河东”;第二进门额题著“梅魁”;第三进建材使用红砖与半屏山的石灰石,门额亦题“河东”,而第三进也是保留较多原貌的一进。

三进的立面均用立面裙堵作仿石基座,身堵、腰堵则是斗砌的红砖,屋顶上则是红色仰合瓦,正身檐下出挑做“关刀栱”,其下屋身分为三落。

古厝厢房的门额上题有“居仁”、“由义”、“礼门端”等字来勉励后代子孙勤奋好学,亦有“得其所”、“占家祥”、“居之安”、“平安宅”等字来祈求后代居家平安。

  • 第三进保留较多原貌,左右护龙分别题“居仁”、“由义”。两边护龙之山墙有“鹅头坠”装饰。
  • 左一、二护龙间有一过水廊可通后面,此门廊特地做“三通五瓜”之屋架,门廊外墙砌平拱门通往屋后道路。

参考文献

  1. 薛家古厝,高雄旅游网,2017-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