蘄州鎮
蘄州鎮隸屬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位於蘄春縣南端,南面與陽新縣黃顙口鎮隔江而望。鎮中心位置為東經115°12′,北緯30°14′,鎮域面積172.86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63014人(2017年)。
2013年,蘄州鎮實現社會生產總值66.14億元,是湖北省管醫藥經濟開發區、湖北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中國創建文明小城鎮示範點,是「楚天明星鄉鎮」、「中國鄉鎮之星」、「湖北省文明鎮」。鎮政府駐蘄州鎮。
2013年,蘄州鎮實現社會生產總值66.14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億元,公共財政收入達1.46億元。主要景點有李時珍陵園、蘄州古城、昭化寺、龍泉花海等。[1]
中文名: 蘄州鎮
外文名: Qizhou Town
別 名: 蘄陽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湖北省黃岡市
地理位置: 蘄春縣南端,長江中游北岸
面 積: 172.86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銀山、竹林湖、席盤石、街口等村
政府駐地: 蘄州
電話區號: 0713
郵政區碼: 435315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63014人(2017年)
著名景點: 李時珍陵園、蘄州古城
車牌代碼: 鄂J
目錄
歷史沿革
南朝陳置,治所在齊昌縣(隋朝改蘄春縣,今湖北省蘄春縣西南蘄州鎮西北,南宋移今蘄州鎮)。
唐朝時的轄境約今湖北省長江以北、巴河以東地區。
自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建城,自南宋建州治於此,至清末,皆為州、路、府、治所在地。
元初,改「蘄州」為「蘄州路」,治所及領屬縣同宗。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准西宣撫司於蘄州路。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蘄州路」為「蘄州總管府」,置錄事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直隸湖廣行省,逾六年,復隸准西道。
元末,蘄州路先後為農民起義軍「天完」和「三又」政權所據。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滅漢,改「蘄州路」為「蘄州府」,治蘄春,上隸湖廣行省,領蘄春、蘄水、廣濟、黃梅、羅田5縣。
明朝初年改蘄州府,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降蘄州府為州,隸湖廣布政司。轄境約當今湖北省長江以北、蘄春縣以東地區。不久,改屬河南布政司,撤蘄春縣,以州領縣事,外領5縣。洪武十一年(1378年),蘄州轄縣蘄水、羅田兩縣劃出蘄州,屬黃州府管轄,蘄州僅代轄廣濟、黃梅兩縣。
明英宗正統十年(1445年),荊王朱瞻綱自江西建昌遷蘄,建荊王府於蘄州城。荊憲王設王府於蘄州,歷十代荊王,傳承198年。
清初,蘄州領縣如歸末,屬黃州府,上隸湖廣布政司漢黃德道。
清聖祖康熙三年(1664年),蘄州不再領縣,仍屬黃州府,因當年改湖廣為湖北、湖南兩省,蘄州上隸湖北省。
因其戰略地位顯要,明清兩朝先後設蘄州衛道、下江防道、蘄州營於此,清末、民國以後,一直為蘄春縣治。
中華民國成立後,裁州,復「蘄春縣」,屬湖北省江漢道,後江漢道撤直隸湖北省。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省、縣中國置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羅田、英山、廣濟、黃梅、浠水和蘄春均屬第二行政區,督察專員署治蘄州城,以督察專員兼理蘄春縣事,後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專員公署遷黃州。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蘄州鎮一直隸屬蘄春縣。
行政區劃
2013年,蘄州鎮轄12個社區34個村:一居社區、二居社區、三居社區、四居社區、雨湖社區、南門社區、城內社區、東門社區、一關社區、酈公園社區、紅石頭社區;上河口村、橫壩村、新塘村、紮營港村、韋莊村、龍泉奄村、銀山村、竹林湖村、席盤石村、街口村、打鼓台村、兩路口村、楓樹嶺村、西角湖村、土台村、沙徑村、王要村、邵壠村、恆豐村、潘垸村、赤東村、施家塘村、黃土嶺村、塘垸村、紅門樓村、老虎頭村、尤樹垴村、菩堤村、金雞村、雨台村、邱山村、曹英村、五里墩村、太常村、下石潭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蘄州鎮位於湖北省東陲,蘄春縣南端,長江中下游北岸,背靠大別山脈,面臨長江黃金水道,歷為交通要塞。西與彭思鎮相鄰,東接武穴,南面與陽新縣黃顙口鎮隔江而望。鎮區中心位置為東徑115°12`,北緯30°14`,鎮域面積172.86平方千米(2017年)。
氣候
蘄州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04小時,日照率為43.5%。年平均氣溫16.9℃,極端最高氣溫41.1℃,最低氣溫-14.9℃。無霜期在252~257天之間,年平均降雨量1374毫米,其中,春夏兩季約占全年總降水量的70~75%。
土壤
蘄州鎮境內土壤為紅壤,靠江邊地區為江水沖積而成的沙土。
自然資源
農作物
蘄州鎮境內有水稻、小麥、大麥、棉花、油菜、高粱、玉米、馬鈴薯、大豆、蠶豆、豌豆、綠豆、黃豆、花生、芋麻、甘蔗,桃、梨、李、杏、柿、柑桔、板栗、枇杷、西瓜、香瓜、甜瓜等。
水產品
蘄州鎮境內有青魚、草魚、鯉魚、鯽魚、鰱魚、鱖魚、黃顙、蝦、蟹、龜、鱉、鱔,以及蓮、藕、菱、芡實、蒲草等。
動植物
蘄州鎮境內野生動物54科、105種,植物資源519種。其中蘄竹、蘄艾、蘄龜、蘄蛇歷稱「蘄春四寶」。
人口民族
蘄州鎮總人口63014人(2017年)。主體民族為漢族。
經濟
綜述
2013年,蘄州鎮實現社會生產總值66.14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億元,公共財政收入達1.46億元,同2012年相比增長13.17%;農民人均純收入8015元,增長15%;規模以上企業達到21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5.14億元,增速17.8%。
蘄州鎮重點發展健康文化旅遊業、造船物流業、紡織服裝業、建築建材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等五大產業。
第一產業
2013年,蘄州鎮投資15億元,打造了以桂花、櫻花、海棠、紫薇等名貴花木種植為主的農業生產基地,其中,投資5億元建設1萬畝的「龍泉花海」生態觀光園已顯雛形。邱山、雨台、施塘等村,投資1億元建設5000畝的花木苗圃基地,投資5000萬元建設2000畝的菩堤、太常、曹英等花木基地正在建設。
第二產業
2011年,蘄州鎮引進大型工業項目20個,引資額度達10億元,新建廠房面積4萬平方米,規模以上企業30家。有投資40億元的李時珍國際健康文化旅遊項目、湖北省旅遊名村西角湖村、蘄州棉紡有限公司、蘄春縣永昌萬利造紙、祥雲燃氣、華辰麻紡、凱翔電源、潛龍集團冷固球團」。
第三產業
蘄州鎮把旅遊業的發展與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圍繞「千年王府-歷史名城-醫聖故里-健康之都」這條主線,整合赤龍湖、仿明一條街、李時珍假日酒店、李時珍紀念館、明朝荊王府遺址——昭化寺等特色資源,構建生態旅遊帶,依託赤龍湖風景區發展旅遊特色村、農業觀光園和風情農家樂,形成一村一品、各具特色的旅遊景觀。基本形成集醫藥論壇、休閒度假、綠色生態、觀光旅遊於一體的環赤龍湖旅遊經濟產業帶。蘄州鎮2010年接待遊客達15萬人次,旅遊業綜合收入達到1.2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
2013年,蘄州鎮區中小學有蘄州鎮第二中學(蘄春縣李時珍中學)、蘄州鎮初級中學、蘄州一小、蘄州實小(二小)、蘄州博士街小學(三小)、蘄州四小、蘄州五小、瀕湖晨光學校、蘄州各幼兒園。
衛生醫療
截至2013年,蘄州鎮內有三所醫院:黃岡市第二人民醫院(康復醫院)、李時珍醫院、蘄州鎮醫院三所著名醫院。
交通
蘄州鎮西臨長江,北靠大別山,京九鐵路擦東而過,滬容高速橫貫境內,長江港口船隻穿梭,交通十分便利,素有「吳頭楚尾、荊揚交匯、左控匡廬、右接洞庭」之稱,歷為交通要塞,商賈雲集之地。
歷史文化
據史記載,古蘄州城牆高聳,湖泊溝濠環繞,城內居民繁錯,濱江四十里長街,商船泊岸者眾,商賈雲集,貿易繁榮。南宋時期是中國六大商貿中心之一。
文昌之鄉
蘄州,自古崇文重教,歷代文人輩出,明代就有「洛陽二程」(程顥、程頤)「蘄州二顧」(顧問、顧闕)之說。陳溱、盧綋、顧景星等古代詩人,文學家眾多。更有近代詩人、文藝評論家、左翼文聯倡導者之一的胡風(張光仁),文學泰斗枚不勝舉,鄉里學風濃厚,自古科甲鼎盛,秀才進士甚眾,歷有「水淹紅石頭、壯元滿街游」之美稱。近代、現代博士、教授眾多,境內一條不足500米長的東長街先後走出博士、教授多達116位,被人們譽為「博士街」。
由於地理位置和王府建設,古蘄州就南北文化兼容,吳楚文化融合,詩詞歌賦,華麗文章比比皆是,戲曲、民間曲藝豐富多彩,宗教文化也異常盛行,歷史上釋、道、儒和天主教四教並存,境內至今還保存有道教場所純陽閣、靖烈宮、武聖宮;佛教場所昭化寺、缽蓮庵、東嶽廟、石鼓寺;儒教場所金陵書院等以及天主教古教堂遺址。
養生之都
李時珍的懸壺濟世和追求科學的精神激勵着後輩治病救人,醫藥濟世,壯我中華的志向,古蘄州曾普遍流傳「指草皆為藥,路人皆懂醫」的諺語,其藥市亦繁華異常,「千家萬戶懸菖艾,出城十星聞藥香」,更有「人往聖鄉朝醫聖,藥到蘄州方見奇」之說。
王府聖地
明正統十年(公元1445年)荊憲王朱瞻堈自江西建昌遷王府於蘄州麒麟山下,歷十代荊王,傳承198年。
據史記載,古蘄州城牆高聳,湖泊溝濠環繞,城內居民繁錯,濱江四十里長街,商船泊岸者眾,商賈雲集,貿易繁榮。南宋時期是中國六大商貿中心之一,稅收占中國百分之五。城中九十九座牌坊,九十九口水井,九十九座廟宇,至今還留有昭化寺,東嶽廟、缽蓮庵、金陵書院和古城北門——雄武門。
主要景點
綜述
蘄州自古就有「麟閣江山」、「鳳山曉鍾」、「太清夜月」、「龍磯夕照」、「城北荷池」、「東湖春水」、「鴻洲煙雨」、「龜鶴梅花」、「雨湖漁舫」、「北關雪映」等「蘄陽十星」的傳說,境內有「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李時珍紀念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時珍墓,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詹大悲墓、蘄州城北門、金陵書院、顧景星墓、蘄州革命烈士陵園和麒麟山、鳳凰山、玄妙觀、昭化寺、博士街等旅遊景點30餘處。
蘄州古城
築於南宋,全為石砌,依鳳凰、麒麟二山而起,臨長江而池,壯麗別致,規模龐大。據嘉靖《蘄州志》載,「城周九里三十三步,高一丈八尺,東南北闊一十七丈八尺,兩側天塹瀰漫,不可以丈尺計。有城門六,城垛二千一百六十五個,城上吊樓九百九十間」。北京人民大會堂(湖北廳)收藏有李時珍故里蘄州明代古城屏風。現有城牆得到了較好的修繕和維護,並建有「醫聖閣」等仿古建築。
蘄州城是鄂東最大的城池,現僅存北門及北門兩頭城牆162米。蘄州北門始建於南宋,風格為明代,保存完好。2002年11月7日被公布為第四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李時珍陵園
位於蘄州城東南面風景秀麗的雨湖之濱,占地80畝,由李時珍墓地、李時珍紀念館、李時珍醫史文獻館和藥物園四部分組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李時珍墓地坐落在蟹子地,與李時珍誕生地瓦硝壩隔湖相望,依山傍水,風景優美,古時即列入「蘄陽八景」,李時珍父子原墓及墓碑保存完好。李時珍紀念館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館名,為仿古(明代)建築群,氣勢恢弘,錯落有致,工程獲「魯班獎」,館內陳列大量珍貴的醫學資料、藥物標本和郭沫若、鄧穎超、方毅等同志的題詞。李時珍醫史文獻館由原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舒同題寫館名。
主要景點有李時珍墓園、玄妙觀和李時珍紀念館。
雨湖
歷為遊覽勝地,水面二千多廟,無污染,春多桃李、夏盛芙蓉,歷史上曾有「有雨湖、不下西湖」之讚譽。湖邊有名人教授館、藥都賓館。雨湖盛產武昌魚、鯽魚等。
龍泉花海
龍泉花海位於湖北蘄春縣蘄州鎮南側的龍泉庵村,是李時珍主題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配套工程,整個花海規劃面積2萬畝。截至2004年4月,已墾復荒山、坡崗地6000畝,種植桂花、櫻花、紅楓、紫薇、紅梅、紅葉石楠、垂絲海棠園達5000多畝。2015年1月,經湖北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評為3A級旅遊景區。
金陵書院
金陵書院位於蘄州鎮,是黃岡僅存的古書院遺址之一。為清代旅蘄南京人集資興建。現存建築興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建築面積210平方米,由「金陵書院」、「聚德堂」、「保嬰堂」三部分組成。院內有「鐘山遺秀」、「重修碑記」等碑刻5塊,大門首「金陵書院」幾個遒勁大字仍歷歷在目,現改為道觀。
四祖正覺禪寺
位於蘄州鳳凰山麓,又名「鳳山寺」,禪宗四祖道信於隋唐時創建。明洪武年間重建,正殿之外有轉輪藏閣、千仞亭、望江亭等建築,規模較為宏大,為「十方叢林之一」。清咸豐三年(1853年)毀於戰火,同治與光緒年間又重修,為蘄春佛教中心。
昭化寺
位於蘄州城北缺齒山南麓。明憲宗成化初,僧悟空在此結草為庵;1471年,在蘄州建王府的荊王捐金,僧智明主持,就庵建寺,一進四重,規模宏大。整個建築占地五十餘畝,內供佛像百餘座,殿內石雕香案和石柱石樑上雕刻的龍、鳳、花、鳥。
博士街
蘄州博士街由明清時期的瓦屑壩、熊化嶺、全勝坊、橫街等地的名人賢士、商賈百姓聚居於此逐漸形成街市,從東至西,全長數百米。1949年後稱為東長街,2003年,蘄春縣地名委員會將東長街更名為博士街。博士街歷來有崇學重教的傳統,古有崇正書院、義學、私塾、各姓族學,歷代走出了李時珍、馮天馭、顧問、顧闕、李樹初、顧景星、李際春、李盛春、李本晟、汪蘅、王開泰、王開寅、王中烈、黃恆學、劉文星、王健民、王大昌、黃磊等名人、博士、專家、教授達數百名之多。
地方特產
蘄州「四寶」指「蘄蛇、蘄竹、蘄龜、蘄艾」。
蘄竹
蘄竹,源於桃枝竹,別名笛竹、叢竹、孝順竹、蓬萊竹等,學名為Bambusamnltiplex(Lour.)Raeus.exj.A.etj.H.schnlt,其竹或細如拇指,或粗如酒杯,色澤晶瑩,竹節稀疏,篾質柔軟,用途廣泛,是全世界1200餘種竹子中的良品之一。《山海經》《本草綱目》《竹譜》《竹譜祥錄》《辭海》(1989)及湖廣、湖北、蘄州等地方志均有記載。蘄竹的主要功用有二種,一是其竹製品,二是其藥用價值。
蘄艾
蘄艾為菊科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cv.qiai及其近緣種。蘄艾與其它艾的不同之處在於植株高大,可達1.8~2.5米,含揮髮油較多,氣味深郁,葉厚紙質,被密厚長毛,取干葉揉之可成絨團,其形和質均屬上品。蘄艾比一般更香,人藥治病療效更好。蘄艾莖直生,葉北白色,柔厚而有茸毛,它多生長在田埂地邊或山坡,*水向陽。
蘄龜
蘄龜,因背腹上下生長有綠毛,毛中有金絲狀金線而得名,俗稱綠毛龜。蘄龜的綠毛為蘄龜基枝藻寄生、生長所致,由於藻類的生長,影響所寄生的龜活動攝食能力,使龜瘦弱,「脊骨有三棱,底甲如象牙色」。由於野生蘄龜極少,視為珍品,現用人工接種等方式進行飼養。
蘄蛇
蘄蛇為蝰科動物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Gunther),其鼻(吻鱗和鼻間鱗)尖尖上翹,稱「尖吻蝮」、「翹鼻頭」;背有二十四個方形花斑,稱「棋盤蛇」;背部棕黑色,頭側土黃色,腹部乳白色,並有黑色念珠斑,稱「白花蛇」;又善撲火,叫「火蛇」,《爾雅》載:「蛇死後皆閉,惟蘄州花蛇開」。蘄蛇為劇毒蛇,相傳人被咬傷,不出五步即死,故稱"五步蛇"。蘄蛇頭扁,呈蛇頭扁,呈三角形,背黑褐色,頭腹及喉部白色,散布有少數黑褐色斑點,稱"念珠斑"。蘄蛇雖毒,卻是中國的名貴傳統中藥,是封建王朝皇上指定進貢的珍品。
著名人物
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壁,號瀕湖山人,明代蘄州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世界著名醫藥學家、大明醫聖。他隨父學醫,刻苦鑽研,遍讀經史百家書,成一方良醫。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自1565年起,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完成192萬字巨著《本草綱目》。
顧景星
顧景星(1621-1687),字赤方,號黃公,別號玉山居士,蘄州城人,世代書香之家,曾祖父顧闕,大曾祖父顧問皆為進士、著名理學家;祖父顧大訓為藏書家兼著述家;父親顧天錫,通經史、精醫道,所著詩書多入《四庫全書》。
胡風
胡風(1902.11.1-1985.6.8),原名張光人,又叫張光瑩,曾用筆名還有谷非、高荒等。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下石潭村人。1927年加入共青團,1929年在日本留學期間參加日本共產黨。建國前,曾任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宣傳部長、書記,中華全國文藝抗敵協會常委,對進步文化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建國後,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全國委員會委員等職,1955年5月,因為「胡風集團」案入獄達20餘年,1979年無罪開釋,1980年宣布「平反」。1981年被選為全國政協第五屆委員會常務委員,並任中國作協顧問。
視頻
蘄春縣蘄州鎮搶抓開發機遇重振古鎮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