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蔡暢(1900年5月14日-1990年9月11日),原複姓蔡林,名咸熙,生於湖南湘鄉(今雙峰縣)荷葉光甲堂,乳名毛妹子,是蔡家第六個孩子,中國婦女運動領導人之一。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和李富春結婚,1925年回國,歷任中共廣東區委婦女運動委員會書記 、江西省委婦女部長、湖北省委婦女部長等職位,1949年春,主持召開第一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當選為全國婦聯主席。1978年9月當選為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第四、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90年9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蔡暢

目錄

人物生平

蔡暢是清代著名將領曾國藩的後裔,光緒二十六年四月十六日(1900年5月14日)生於湖南雙峰縣荷葉光甲堂,乳名毛妹子,是父母的第六個孩子。在故鄉群山環繞的紫雲峰下,毛妹子隨兄姊割草放牛,栽花種豆,捉蝴蝶,采野果,度過了歡樂的童年。

母親葛健豪有着剛強的個性和堅定的政見,蔡暢兄妹成為共產黨人,受母親的影響極大。1913年,接受革命思想影響的母親變賣自己的衣服和金銀首飾等妝奩,帶着兒子蔡和森、女兒蔡咸熙(蔡暢)及蔡暢的姐姐蔡慶熙一起進學校求學。和母親一起在學校讀書的日子,是蔡暢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中的一段。她非常珍惜母親為她爭得的學習機會,讀書異常刻苦,每天直至深夜還抱讀不倦。因而她成績十分優秀,一連跳了好幾級,只用了兩年時間就讀完了別人四五年才能學到的功課。

母親在高級小學畢業後,回到家鄉辦了一所學校並自任校長。為了節約開支,蔡暢轉到母親辦的學校讀書,兼教音樂、體育課。十三四歲的蔡暢上音樂課時,要站在板凳上講,後排的學生才能看到她。

正當蔡暢潛心讀書之際,父親蔡蓉峰從上海回到家鄉,他素來認為女孩子應擅守「娘家做女,莫出閨門」的古訓,因而對蔡暢上學讀書很看不慣。這年夏天,他到一家地主家去了幾次,就擅自接受人家500元光洋的聘禮,將蔡暢許配給這家做小媳婦。一心想求學上進的蔡暢,得知這一消息,猶如五雷轟頂,驚呆了。

母親對丈夫為了幾個錢就把女兒往火坑裡推的行為極為憤慨,更何況蔡暢又是這樣一個好學上進的孩子。她面對丈夫的瘋狂舉動,表面不動聲色,暗地裡下決心讓女兒逃走。在母親的支持下,蔡暢逃婚長沙,考入周南女校音樂體育專修科,改名蔡暢。1916年春畢業後留校任體育教員。

投身革命

蔡暢抗婚出逃來到長沙,不久,長沙周南女校招生,她前去報考音樂體育專修科。在報名表格的姓名欄目內,端端正正地寫上了自己的新名字「蔡暢」(原名蔡咸熙),既表達了她與命運搏鬥後的舒暢心情,也反映了她渴望今後的生活道路暢通無阻的美好願望。

蔡暢在周南女校結識了向警予、陶毅、勞啟榮等進步學生。她們經常在一起談論時事、探討人生,抒發各自的理想和抱負。她還參加周南女校召開的「反對袁世凱簽訂賣國二十一條」大會,她第一次聽到動人心弦的愛國主義演講,第一次和同學們一起走上街頭宣傳演講,體會到喚起民眾覺醒的激昂心情。通過這次參加反帝反袁鬥爭,她開始悟出了「革命」二字的含義。她饒有興趣地探討有關女權主義、婦女解放、男女平等,以及社會主義革命等思想觀點,逐漸地對無產階級革命產生同情。當時,蔡暢雖然還沒有明確的革命目標。但是,由於她渴求真理,為她以後走上革命道路鋪墊了基石。1919年,蔡暢和向警予發起了湖南女界赴法勤工儉學運動,作為運動的組織者,她來到法國,跟哥哥一起鑽研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和婦女解放理論,並把在法國學到的新思想不斷地傳回國內,有力地推動了國內婦女運動的深入發展。

赴法留學

哥哥蔡和森和毛澤東友誼深厚,他們在長沙就組織成立了新民學會,在國內反響巨大。在毛澤東、蔡和森等人的啟發幫助、耳提面命下,蔡暢懂得了許多道理,決定和他們走同樣的道路。

1919年,蔡和森組織留法勤工儉學,母親通過姻親關係,向曾國藩的女婿家借到600塊銀元,準備全家一同飄洋過海。次年1月30日,蔡和森、蔡暢兄妹及母親葛健豪、好朋友向警予成為華法教育會組織的第十二批留法勤工儉學學生,來到法國馬賽。

留學生活是艱苦的,由於發放的生活費非常有限,蔡暢一家人經常以馬鈴薯、空心粉、黑麵包、大白菜果腹度日。但蔡暢精神上是充實的。課餘工余,留學生們相聚美麗的蒙達尼公園,懷着憂國憂民的思想,分析國內外時勢,爭論救國救民之策。蔡暢開始不大發言,常靜靜地在一旁傾聽,細細體味人們闡述的道理。後來,在潑辣大膽的向警予的影響下,也變得慷慨陳言、直抒胸臆了。

1920年,趙世炎、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等一大批熱血青年帶着追尋真理、振興中華的遠大理想也來到了法國。1922年,蔡暢由趙世炎、劉伯堅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1923年轉為中共黨員。為了方便黨的工作,蔡暢從里昂轉到巴黎,白天做工謀生養家,晚上做黨的宣傳工作。

李富春、蔡暢都是湖南人,他們同年同月生,蔡暢比李富春大一個多禮拜。認識之初,李富春便親切地叫蔡暢「大姐」,因此,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領導人都和李富春一樣,稱呼蔡暢為「大姐」,連身邊的工作人員,同事也這樣稱謂——「大姐」成了蔡暢的代名字。一次留法學生聚會中,年輕的李富春邂逅了手捧着傳單的蔡暢,蔡暢那青春煥發的神采吸引了他。他追了上去,送她回家,一路談學習,談生活,談革命,還談到了新民學會,十分投機……蔡暢的母親葛建豪非常喜歡這個質樸活潑的湖南小伙子,熱情地招待他吃家鄉的辣子拌麵。

1920年底,李富春到法國。當時正趕上北洋軍閥政府勾結法國當局刁難迫害中國留法勤工儉學學生,所以李富春一直沒有得到進學校的機會,他在巴黎一家機車廠當了4年工人,只是利用工余時間自學。起初,李富春還是信仰無政府主義的,到法國認識了蔡和森、向警予、蔡暢等馬克思主義者之後,開始研讀馬克思主義著作,很快就拋棄了無政府主義,站到馬克思主義立場上來。

李富春和蔡暢頗帶傳統色彩的婚姻生活,以一個浪漫新式的婚禮而宣告開始。葛健豪作主,1923年3月的一天,李富春和蔡暢攜手走進巴黎市區一個半地下的咖啡館,想單獨慶祝這個大喜日子。沒有想到提前得到消息,早早地躲在咖啡館裡,當新郎新娘才坐下,鄧小平突然笑着出現在他們跟前,一邊道喜,一邊嚷着要為大哥、大姐證婚。16歲就留法的鄧小平天性活潑,操着一日濃重的四川口音,當着二人快言快語說,「怎麼樣,該請我吃喜酒嘍!」

婚後不久,蔡暢懷孕了,性格倔強的她寧願放棄做母親的權力,選擇「革命家」這一危險且神聖的職業。蔡暢的生活中本來就沒有預留孩子的位置,不是她不想要孩子,而是害怕他們的事業會造成孩子的不幸。考慮再三,蔡暢果斷地作出了人工流產的決定。她連連找了幾家醫院,可當時法國的法律是禁止墮胎的,蔡暢悶悶不樂地回到家裡。母親葛健豪卻極為高興,因為她極力反對蔡暢去冒險流產,說是自己放棄做工也要撫養外孫。在母親和李富春的勸阻下,孩子終於還是生下來了。

1924年春,蔡暢在巴黎剖腹生下一個女孩,葛健豪高興地說:「很像她爸爸呢。蔡暢兩個字的法文字母開頭都是特,就給她起名特特吧。」蔡暢兩口子覺得女兒是在特殊條件下來到人世的,起名「特特」很有紀念意義,於是欣然同意。為表示自己為革命奮鬥終生的決心,蔡暢在產床上便做了結紮手術。

婦運先聲

1925年2月初,蔡暢和李富春奉黨的指示赴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學習。1925年8月,蔡暢從蘇聯回到上海,不久即赴廣州,擔任中共兩廣區委婦委書記。同時根據中央決定,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與鄧穎超一道協助國民黨中央婦女部長何香凝領導婦女運動,蔡暢領導的中共兩廣區委婦委為引導婦女走上徹底解救的道路,提出了婦女解放運動要同國民革命運動相結合,同工人階級解放運動相結合的方針,領導婦女積極參加支援省港大罷工,支援北伐戰爭,推動了兩廣地區以及全國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1926年11月,蔡暢任中共江西省委婦女部長,1927年任中共湖北省委婦女部長。蔡暢大力選拔培養婦女革命幹部,領導建立了兩省婦女解放協會,使兩省婦女解放運動迅猛發展。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中共中央於1927年4月27日在漢口召開「五大」會議,對陳獨秀的右傾錯誤進行了系統批判,蔡暢是「五大」正式代表,會上她完全贊同毛澤東、蔡和森、劉少奇等同志的正確觀點。在分組討論中蔡暢尖銳地批判了陳獨秀:「蔣介石公然提出清黨的反動主張,明目張胆地要對加入國民黨的共產黨人開刀了,陳獨秀卻說什麼那是國民黨內部的事,我們不要干涉,這不是投降主義是什麼?」在中共歷史上幾次正確與錯誤鬥爭的重大關頭,蔡暢都是堅定地擁護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表現出了蔡暢作為一個革命家的堅定原則性和敏銳的洞察力。

女權領袖

1934年10月,蔡暢跟隨紅軍走過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後,出任陝甘省委統戰部部長。蔡暢在寧夏、甘肅、陝西交界的定邊地區,正確地執行黨的民族政策,真誠耐心細緻地打動了當地一位回民首領。他佩服身為女性的蔡暢是真正的貧苦人的朋友,宰羊殺雞,和蔡暢、宋任窮歃血為盟,結為兄弟。不少回民青年,踴躍參軍,支援革命。1941年6月,蔡暢替代王明任中央婦委書記、改組中央婦委。為糾正湖南婦女工作推行的路線方針及右傾錯誤,蔡暢正式向中央提出了關於婦女工作新方針的建議,並受中央委託,組織起草了《中共中央關於各抗日根據地日前婦女方針的決定》這個決定具體體現了蔡暢關於婦女運動的指導思想,經毛澤東親自修改後,作為中央正式文件下發。這就是中國婦運史上著名的「四·三決定」,從而結束了王明右傾錯誤對婦女工作的干擾,使婦女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

1945年4月,蔡暢出席七大會議,當選為中央委員,抗戰勝利後,先派蔡暢赴東北解放區參加東北局的領導工作,她披荊斬棘,組建了東北局婦委,使全東北婦女迅速組織起來,走上了翻身解放的道路。

蔡暢是中國共黨第一個最先致力於國際進步婦女運動的著名活動家。1947年2月和1948年11月,她先後兩次代表中國解放區婦女聯合會,出席了國際民主婦聯理事會議,登上國際婦女活動舞台,開拓了中國婦女的國際交往。蔡暢以卓越的才華、高雅的風度、謙和的品格,贏得國際民主婦聯代表擁戴,被推選為國際婦聯理事、執委、副主席。

心繫家鄉

蔡暢自青年時代投身革命後,就從未回過家鄉。但是她的心與家鄉人民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

1957年9月,全國第三屆婦女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身為全國婦聯主席的蔡暢,知道新化縣國際主義戰士羅盛教的媽媽是本屆全國婦代會代表,非常高興。會議期間,她邀李貞女將軍對來自家鄉這位婦女代表單獨進行接見,親切交談達兩個小時之久。1973年8月,黨的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舉行,蔡暢在湖南小組參加討論。她聽到有位代表發言講的是家鄉話,就主動打聽是哪裡人。她得知這位代表是雙峰縣千金公社黨委書記,便多次與他交談家鄉的情況,委託他向家鄉人民問好。1980年9月至1982年,蔡暢因年事已高,主動辭去了黨和國家的一切領導職務,蔡暢退下來以後,雖然因病長期住醫院,但仍然心繫中華,不忘家鄉。她自己不能再回離別60多年的故鄉了,曾多次打發親屬回故鄉。其女李特特還曾給縣裡引進70萬元無息貸款,幫助家鄉發展農業機械生產。蔡暢在長期住院期間,羅紹志曾與縣委領導多次赴京看望,每次都受到她的熱情接待。1990年5月14日是蔡暢的90大壽,他們去北京醫院為蔡暢祝壽。縣委、縣政府敬贈了「邦家之光」的壽匾,她高興極了,連聲說:「謝謝家鄉領導,謝謝家鄉人民!」並與他們一起合影留念。但僅幾個月,蔡暢在北京醫院與世長辭。此次他們為她祝壽,竟成了她與家鄉人民的最後一別。

主要貢獻

1919年,發起湖南女界赴法勤工儉學運動,有力地推動了國內婦女運動的深入發展。

1925年,協助國民黨中央婦女部領導婦女運動,領導的中共兩廣區委婦委為引導婦女走上徹底解救的道路,領導婦女積極參加支援省港大罷工,支援北伐戰爭,推動了兩廣地區以及全國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

1926年,領導建立江西、湖北兩省婦女解放協會,使兩省婦女解放運動迅猛發展。

1927,作為中共五大正式代表,堅定擁護中共歷史上「正確路線」。

1931年,引導蘇區廣大婦女投入農業生產而成為生產主力軍,解決蘇聯後方農業生產勞力緊張。

1934~1936,參加長征,宣傳鼓動,提高士氣。

1934年,和平收服寧夏、甘肅、陝西交界的定邊地區回民族。

1941年,提出中國婦運史上著名的「四·三決定」,使婦女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

1945年,組建東北局婦委,使全東北婦女走上了翻身解放的道路。

1947~1948年,先後兩次代表中國解放區婦女聯合會,開拓了中國婦女的國際交往。

家庭成員

蔡暢的女兒李特特1923年2月25日生於法國巴黎。由於父母都在法國勤工儉學並準備赴蘇聯莫斯科學習,無暇照顧幼小的女兒。其外婆葛健豪便主動承擔起撫養外孫女的責任,還給她起了個「特特」名字。在法語裡這是「蔡蔡」的意思。顯然,葛健豪是取其母姓的疊音。

1923年秋李特特歸國後,有時跟外婆住長沙,有時跟父母在武漢、上海等地住中央機關。大革命失敗後,隨外婆回到永豐隱居鄉下,同表姐劉昂、表弟蔡博等住在鄉下,斷斷續續讀完了小學、初中。至1938年4月底,才離開雙峰前往蘇聯。抵達莫斯科時,已是1938年底了。

1939年秋,李特特入莫尼諾國際兒童院,開始了她在蘇聯的學習生活。在這裡她的俄文名字叫羅莎,她的媽媽也叫羅莎。人們只好在媽媽名字前面加個「大」字,在她的名字前面加個「小」字以示區別。羅莎在俄語裡是「玫瑰花」的意思。正是這朵小「玫瑰花」先後加入了少先隊和共青團組織,與蘇聯人民一道經歷了激烈的衛國戰爭。1940年夏,李特特進入伊萬諾沃第一國際兒童院和蔡妮、蔡博、蔡轉一起學習。衛國戰爭的爆發,結束了她在兒童院平靜的生活,每天或上山伐木備燃料,或進工廠勞動。時年17歲的李特特,就和國際兒童院的其他大孩子開始軍訓,還要進行全部武裝的行軍鍛煉。由於她能吃苦,軍訓任務完成出色,曾獲得「輕機關槍手」證書的獎勵。

如今90歲的李特特住在北京復興門外大街木犀地,她仍然十分關心政治,保持着每天看書讀報的好習慣。李特特有二兒一女。長子李勇,1948年出生,高級經濟師。曾在國務院辦公廳任秘書,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書記。二子李堅,1954年出生,幹部。女兒李琪,1963年出生,在上海從事電腦工作。

人物評價

在中國革命的進程中,婦女界有一位幾乎人人都以「大姐」相稱的英傑,那就是蔡暢。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起,她就是全國婦女運動的主要領導者,解放後又擔任全國婦聯主席近30年,其光輝的一生成為婦女解放運動的旗幟和驕傲。

著名美國進步作家尼姆·韋爾斯(斯諾夫人)在所著《續西行漫記》中,這樣評價早期革命的蔡暢:自從向警予犧牲後,她就是「中國最前導的女共產黨員」,「最活躍的女革命家」。「世界上再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產生一個比她更優秀的女革命家和比她更美麗的個性。」

1949年蔡暢當選為第一屆全國婦聯主席,成為公認的新中國婦女領袖,在第一屆政協會議上,當選為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國民黨元老柳亞子與蔡和森、向警予、蔡暢、李富春早在大革命時期共過事,友誼很深,在政協會上與蔡暢相逢,感嘆萬千,當即賦詩一首贈蔡暢夫婦:「革命夫妻有幾人,當時蔡向各成仁,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氣巍然並世尊。死生流轉各天涯,今日新都奠眾華。記取鐵肩擔道義,雙飛李蔡兩名家。」

詩詞緬懷了死難的先烈,又讚頌了蔡暢的革命功績。新中國成立後,蔡暢領導全國婦聯為發展中國婦女與世界各國婦女的友誼和團結,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從1949年至1966年,蔡暢先後接待會見來自亞歐40多個國家的婦女代表團,以及國際婦女界許多知名人士,周恩來曾稱讚說:「我們的蔡大姐,她是最敢於同外國朋友交往的人,她為中國婦女和各國婦女的友好往來做出了重要貢獻。」蔡暢畢生致力於中國婦女的解放事業,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婦運先驅和卓越的領袖。

毛澤東對蔡暢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性格特點都非常了解。他對蔡暢十分尊重愛護,早在中央蘇區,他就和大家一起尊稱蔡暢為「蔡大姐」,文化大革命中,天安門出現「打倒蔡暢」的標語,毛澤東聽後惱火地說:「蔡暢是老實人,連蔡暢也要打倒,那就『洪洞縣裡沒好人』了」。

鄧小平是蔡暢當年留法勤工儉學時尋求真理的同志戰友,鄧小平說:「我在年輕時就認識蔡大姐,和蔡大姐是幾十年的老戰友,我很敬重蔡大姐」。蔡暢晚年贊同老戰友鄧小平提出的廢除黨和國家領導職務終身制的倡議,於1982年辭去在黨中央的一切職務,以保證黨和國家的事業後繼有人。十一屆七中全會致信蔡暢,表達了全黨對蔡大姐的崇高敬意。蔡暢的崇高品德教育着千千萬萬的黨員和人民。

14歲讀書時便兼任女校教員,在長沙體育比賽中有「泰安球王」之稱。長征時以《馬賽曲》的歌聲鼓勵指戰員前進,曾被國際民主婦聯主席稱為「偉大的女英雄」。對於長征,蔡暢沒有任何怨言。那時,她身材纖瘦,但意志堅強,給她備了一匹馬,但她很少騎。而是讓給傷病員騎,她認為他們更需要馬。《軍事與泥巴》一書的作者哈里森·索爾茲伯里這樣寫道:「如果說長征有什麼聖徒的話,那麼,這個聖徒便是她(蔡暢)。」

蔡暢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威望。1948年11月,她到布達佩斯參加國際民主婦聯大會時,曾以端莊、嫻雅的風度和充滿激情的演說感動了幾千與會代表,在會上當選為國際民主婦聯副主席。主席戈登夫人還盛讚她是「一位偉大的女英雄」,「她代表新中國」。[1]

後世紀念

在1990年9月11日蔡暢去世。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訃告,沉痛哀悼蔡暢,對蔡暢光輝的一生及崇高品德給予了極高評價。蔡暢逝世前留下遺囑,不開追悼會,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筆者曾陪同雙峰縣黨政領導房鶴皋等同志代表家鄉人民赴北京參加了對她的悼念活動。一首輓聯對蔡暢光輝一生作了概括寫照:「為中華崛起婦女解放赴湯蹈火,功高德重與世同齡,當人民公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高風亮節萬代敬仰」。

為了紀念蔡暢,雙峰縣在蔡和森紀念館開闢了「蔡暢同志生平事跡陳列室」。陳列室名為原國家主席楊尚昆題寫。陳列品除300多幅有關蔡暢革命生平的照片外,還陳列她在荷葉的故居光甲堂的模型;蔡暢去世後,原蔡暢辦公室根據蔡暢生前的遺願,將其部分珍貴遺物贈給家鄉,在陳列室復原陳列了她在中南海故居慶雲堂的一間辦公室。

為了永久地紀念蔡暢及其光輝一家,雙峰縣委、縣政府在蔡和森廣場建立蔡和森、蔡暢、葛健豪、向警予、李富春、蔡麓仙群體銅像一尊,蔡暢及其光輝的一家永遠活在故鄉人民的心裡。 2005年來還對位於雙峰縣井字鎮楊球村的蔡和森、蔡暢故居光甲堂進行修復。

故居建於清朝末年,磚木結構,總面積550餘平方米,是一棟一縱三橫的平房。1900年5月14日蔡暢誕生在這裡,並與哥哥蔡和森在這裡度過了8年多的童稚時光。1985年鄧小平題寫的「蔡和森故居「金字紅木匾懸掛於故居大門。2011年,湖南省政府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899年,蔡和森的父親、母親從上海回來,便在荷葉買下這處住房光甲堂。蔡暢兄妹倆在這裡度過了8年多的童稚時光。房屋坐落在一處小坡上,綠樹掩映,鬱鬱蔥蔥;門前兩口水塘,芭蕉戲水,瓜蔓滋長,風景清新秀麗。走進故居,物是人非,只隱約感到,這裡曾經有一位少年,堅毅地成長。那活脫的身影,仿佛還在房前屋後跳躍。而救國救民的夢想,也是在這裡播種、發芽,向外一步一步有力延伸。

故居陳列物品中有許多是原物,臥室中的床、書桌和衣櫃,堂屋中的方桌和板凳,廚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櫃,農具室中的石磨、水車和大木耙等,都曾留下過蔡和森、蔡暢的印跡。是湖南省紅色旅遊五條精品線路中的重要景點,婁底市紅色旅遊的龍頭。通過把蔡和森、蔡暢同志的光輝業績和革命精神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與雙峰的自然人文資源、與陳列藝術有機地融為一體,蔡和森、蔡暢故居成為了湖南省的紅色旅遊經典。

參考資料

  1. 特稿:蔡暢:中國婦女運動的卓越領袖,中紅網, 引用日期2019-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