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蔡炳炎(1902―1937),安徽合肥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步科和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毕业生。曾参加北伐战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任国民党陆军第十八军六十七师二○一旅少将旅长,参加淞沪抗战。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1]

目录

英烈事迹

蔡炳炎别号孑遗。1900 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东乡胡家浅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聪颖,就读私塾时深受老师喜爱。少年时入三河孙举之学馆三年,17 岁辍学回乡当塾师,后去三河开设学馆。1924 年,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后, 被分配到黄埔军校第二教导团任排长。1925 年2 月,跟随教导团东征讨伐叛军陈炯明。6 月,回师广州参加平定杨希闵、刘震寰之乱,战绩显著,提升为连长。旋即参加第二次东征,在河婆之战中表现突出。1926 年,参加国民革命军领导的北伐运动。在长达两年的战事中,因勇敢善战,足智多谋,相继晋升为第三师第八团副营长、中校营长、第九军军事教导大队上校主任、总司令部补充第五团团长、第一军第三师第八团团长等职。 1929 年,调往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学习。期间,参加了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之间爆发的中原大战和在井冈山对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第三次“围剿”。后复回校修完学业。毕业后,调至南京,任第一师参谋长兼开封警备司令,旋任第十八军军部参谋兼干部训练处副主任,后升任安徽省保安处少将参谋长、安徽省保安处中将处长, 因镇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安徽地区人民革命武装受到蒋介石嘉奖。1935 年,调任中央陆军经理处少将处长。 1937 年8 月13 日,日军进犯上海,淞沪会战开始。时任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第二○一旅少将旅长的蔡炳炎,主动上书请缨。在开赴抗日前线时,他曾再三嘱咐妻子:“现在抗战很紧张,何时回来很难预料”,“你照顾好幼小的子女外,还可参加妇女抗日救亡团体,为国家出点力”。临战前,写信给妻子:“国将不保,家焉能存在! ”表达了誓死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决心和意志。 8 月23 日,日军在川沙河口、狮子林、吴淞一带强行登陆后,即于次日向吴淞、宝山、罗店、浏河之线发起进攻。中国军队立即调集部队增援宝山、罗店一线,以阻止上陆之敌。蔡炳炎率部星夜赶往罗店,周密部署,准备反击敌人。26 日凌晨2 时,蔡炳炎在阵地前方埋伏的一个排兵力,全歼了偷袭阵地的两个排日军。随后,蔡部完全占领日军的前哨阵地。蔡炳炎奉命下令向日军主力盘踞的陆家宅冲击。黎明时分,日军十一师团在海空火力的掩护下,继续从川沙河口登陆,陆家宅的日军兵力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重整阵容的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烈进攻,蔡炳炎部坚持顽强阻击敌人,伤亡惨重,形势万分危急。蔡炳炎见状,一面继续部署兵力向前推进,训令全旅官兵:“本旅将士,誓与阵地共存亡,前进者生,后退者死,其各凛遵!”全旅馆兵在他的指挥和鼓舞下,与日军展开肉搏。中午12 时30 分,蔡炳炎亲率一个营和特务排向敌人冲击,鏖战中,他不幸胸部中弹,壮烈殉国。时年37 岁。 蔡炳炎灵柩运往安庆时,沿途各地的各界人士皆为之举行公祭。国民政府追晋他为陆军中将,并于1947 年发布了对蔡炳炎的褒扬令:“抗战军兴,御敌淞沪,身先士卒,为国捐躯,寰宇重光,弥远忠烈,应予明令褒扬。” 1985 年4 月,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蔡炳炎为革命烈士。1986 年9 月,合肥市人民政府将蔡炳炎灵柩葬于合肥蜀山烈士陵园。[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