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蔡潮与云门洞(林栖)

蔡潮与云门洞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蔡潮与云门洞》中国当代作家林栖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蔡潮与云门洞

周末闲暇,几个驴友相约出城,逐水游山。

沿一条清亮透底的溪流前行,只见山大谷深,天空一线,格外的蓝。

溪叫鸭溪。溪中时现横架的木桥,老人、妇女、牛羊慢悠悠地走在桥上。溪谷两畔,古树丛荫,屋舍俨然,渔人撒网,水车悠悠,大群的飞鸟从头顶飞过,白的、红的、紫的山花烂漫,恰似陶渊明描绘的桃花源。

在一个叫和平的木质山寨前,我们停止了车行。左前方是两条岔道,一条路通进大山,一条路继续向溪谷延伸。寨人说,前方两三里处便是鸭溪的源头,传说中的云门洞就在那里了。

此时,山谷把溪床挤兑得越来越窄,道路坎坷不平,已不能行车。我们跟着寨人沿着溪谷徒步进山。

当我们走进一条盘山的古道时,浓荫便把头顶的烈日和天空遮没了。一股山中清凉袭来,迅速渗透全身,汗水消隐,我们疲惫的身心苏醒过来,充满了无限的轻松与活力。

神秘的溪流随着古道,曲曲折折,从林间的幽谷中倾泻出山。我们只闻溪水哗啦作响,却不能见着它的身影。

两壁万丈悬崖突兀挺立左右,前方被林木和峭壁挡住了视线,峡谷间的森林里响起更大的震耳欲聋的水声。昂首看去,一层一层的飞瀑,如翻滚的银龙,如飞梭的白练,从眼前的悬崖峭壁和森林山石间倾泻而出,那种壮丽,那种幽邃,那种奇特,使我们身心颤栗。

谁曾想到,百余里温婉娴静的鸭溪,在她出世的那一刻,却是如此的惊世骇俗。

最高者,一股巨流从高大幽深的黑洞口奔涌而出,途中被悬崖上的树石撕裂,分成若干银瀑,发出雷鸣般的吼声。瀑群冲下七、八米高的悬崖,落在涧底长满青苔的石头上。好一幅乱石崩云的奇观!

瀑布在一番溅花泻玉之后,积水成潭,方喘上一口气,又跌下二三十米的悬崖,落于巨大的碧潭,此为二潭。潭水碧绿阴森,潭底深不可测,靠山一侧,黑洞洞的,似乎全是空穴,风水相击,发出孔哐之声。当地群众说,古时,此潭有神龙出没,叫作龙潭。

水出龙潭之后,似乎消失不见,转眼在几米下方崖下的几块巨石中冲泻出来,似悬挂在山石间的巨幅壁画。第三层瀑布在此落于碧潭后,与众多瀑流汇合,变得清碧温婉,缠绕在溪石间,一路踏歌而去。

说好去看云门洞的,却被洞外的景象迷恋住了。刚刚沉醉进去,一场暴雨袭来,雷鸣电闪之中,天色暗如黑夜,深山巨谷顿时变得无比恐怖。

还好,洞外不远处建有一个水电站,已经废弃了。还好,有站房在,我们赶紧退回避雨。世界变得小了,我们的心却变得宽起来,几个人围在一起,齐声唱歌,驱赶心头的恐惧。

雨停的时候,太阳落山了。山谷里腾起一层层白雾,攀着两边高耸的白崖冉冉上升,恍如梦幻仙境。

从云门洞口回来,我寝食难安,反复在心里追问,云门奇景千里难寻,历史上一定有所留痕吧。

果然,在《思州府志.山川》里发现了有关云门洞的记载:“泉洞,土名黑洞,府北五十里,上有飞瀑,下有澄潭,明参政蔡潮镌‘云门’二字于石上。溃兵之乱,府中绅士多避居焉。”

此段史志值得玩味。一是说明云门洞有多个名字,它的原始名叫泉洞,当地人叫作黑洞,自蔡潮到此镌刻“云门”二字之后,泉洞才又叫作云门洞。也许是名人效应,此后,云门洞为大多数人所知并为官方所记。二是云门洞景色优美,令人留连。明朝贵州参政蔡潮不仅到此一游,还在洞石上亲手镌刻下自己的大名以作永久的纪念。三是云门洞在战乱年代,还是思州府官绅首选的藏身保命之地。这说明,云门洞早已为世人所知,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

蔡潮(1467—1549),浙临海人,字巨源,号霞山。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正德六年(1511),任湖广按察佥事,提督学政。正德十年(1515),任贵州右参议。期间平息苗民之乱。得知镇远距离省城较远,路途重岗复岭,行旅艰难,于是下令每隔十里便筑一亭,供行人往来歇息,此等惠民实事,被民间广泛传诵。

嘉靖元年(1522),蔡潮移任福建右参政。筹措督运军粮,协力抗倭有功,泉州、漳州为他立碑记功。嘉靖六年,蔡潮升任河南右布政使。其间开筑大道,劝民道旁广植榆柳。任满返里,治大恶滩,铺路修桥,梳泉掘井,福泽乡梓。

蔡潮一生为官,为民做了大量实事、好事,政绩显著,民众称道。蔡潮还是明代著名的文人学者,著作等身,著有《霞山集》十卷及其它著作九卷。其子官至刑部尚书,蔡潮被追赠为正奉大夫、刑部尚书。

无独有偶,蔡潮到此一百四十多年后,一个叫顾祖禹的著名地理学家也走入云门洞,实地踏勘了云门奇景,并将之载入史册。史载,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起,顾祖禹参考二十一史、一百多种地方志和其他大量文献,并尽一切可能“览城廓,按山川,稽道里,问关律”,实地考核异同,历时三十余年,编著成一百三十卷、二百八十余万字的《读史方舆纪要》。

关于云门洞,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是这样记载的:“泉洞,在司西七里,崖壁千仞,瀑泉飞泻,下成溪河。以艇从旁入,洞广容百人。”

这段文字更是令人惊异,说明泉洞内外风景奇特,早在三百年前,云门洞一带已是旅游名胜地,游客们在洞中乘舟览胜,好不热闹。

云门洞地处深山幽谷之地,直到今天依然偏僻难寻,连我们这些当地人都少有知晓,几百年前的蔡潮、顾祖禹这些官员学者,又是如何得知云门洞的,他们又是为何有如此大的兴趣找到这里来游玩的呢? [1]

作者简介

林栖,实名张维军,1974年10月29日生,土家族,贵州省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