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洪滨
蔡洪滨 | |
---|---|
出生 | 1967年11月 |
国籍 | 中国 |
民族 | 汉 |
母校 | 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 |
蔡洪滨[1]
- 蔡洪滨,1967年11月出生,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北京大学莫里斯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审计署特约审计员,兼任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独立董事。2010年底,将出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目录
人物经历
- 1988年 武汉大学数学本科
- 1991年 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
- 1997年 斯坦福大学统计学硕士
- 1997年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
- 1997年-2005年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系 助理教授
- 2000年-2001年 耶鲁大学经济系 访问助理教授
- 2005年-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教授
- 北京大学莫里斯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
-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 2010年12月12日晚间消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拟任人选日前产生,蔡洪滨将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一职。
社会职务
- 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 北京大学莫里斯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
-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 副院长;
- 发起组织了留美中国金融学会并担任首任会长;
- 编委: B.E. Journals in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ies B.E. Journals in Theoretical Economics
- 为三十多家学术期刊(包括经济学所有顶尖学术期刊)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加拿大社会人文研究委员会和香港研究资助委员会作匿名审稿人
- 被美国三十多所大学(包括绝大部分一流大学)邀请做学术报告
- 世界银行,亚州发展银行顾问 (consultant)
研究目标
- 蔡洪滨老师之所以回国,主要是希望把经济学前沿理论与中国经济实践相结合,努力做具有世界水平的中国学问。蔡老师认为,这是个非常高的目标,需要一大批经济学研究者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做。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市场机制改革的深化,我们所面临的经济问题和政策选择越来越复杂,对经济学研究和相关政策分析的要求大大提高。蔡老师指出,由于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人口结构、经济发展阶段和制度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经济问题往往体现出显著的特殊性,不能照搬现有理论。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中国的很多社会经济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因此,基于我国实际情况而得出的一些新的理论成果、新的思想和新的发现,在全世界都会有其意义。由于这种共性,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应能极大丰富经济学的内容。所以,做具有世界水平的中国学问,既有很强的现实性,也越来越具有可行性。
- 关于做学问的心得,蔡老师给我们区分了国内外做研究的区别。在他看来,与国内不同,国外的研究是细致的分工下非常专业化的工作。具体原因包括:
- 第一,国外的数据很多,并且分工很详细,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负责收集、分析与总结数据和事实。这些基本的素材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方便。国内则由于各种原因,缺少对数据和基本事实的归纳与系统总结。
- 第二,国外的情况比较简单,一项政策或者一个数据的意义比较直观,只要描述清楚,就很容易被理解;但是,中国的情况复杂许多。一项政策出台后,执行起来可能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另外,中国的数据背后有自己的故事,包括这个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填数据的人当时是什么想法等等。如果对这些政策或者数据的背景不了解,而只是将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机械地得出结论,那么对事实的掌握就会出现偏差。
- 因此,蔡老师认为,在中国做研究,就必须对中国的经济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制度等深层次的方面有很好的把握和判断。这是从国外回来的年轻学者需要向老一辈和回国比较久的学者学习的地方。例如,像厉以宁老师、张维迎老师和邹恒甫等学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都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这就得益于他们平时大量地接触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实际。通过到各地考察,与社会不同层面的人交流,再加上他们自身的接收能力和判断能力,他们能感觉到和把握住哪些问题比较重要和新颖,可以继续深入地研究下去,最后再借助恰当的研究工具去分析,在此基础上才不断出现有创新性的成果。
- 那么在中国要怎么做才能创造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问呢?蔡老师认为,我们必须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努力使用现代的、严谨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上和实证上的方法,扎扎实实地研究中国问题。所做的研究不仅要具有国际水准,研究成果也能对中国的政策分析和公众的讨论有所帮助。
- 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蔡洪滨老师领导建立了北京大学莫里斯经济政策研究所,集中了国内一些最出色的研究学者、国际经济学界最出色的华人学者,以及对中国问题感兴趣的国外顶级学者。蔡老师希望研究所能够采用现代的研究方法,从实证角度深入地分析我国的经济政策问题。他们的目标是:扎扎实实地做好中国问题的研究,一方面希望研究成果能够在国际顶尖杂志上得到发表,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另一方面希望一些基于理论和实践的有针对性的研究,能够对国内有关政策的制定提出有益的参考意见或者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成果
- 蔡洪滨老师长期致力于博弈论、企业理论、公司金融和新政治经济学等领域的研究,研究兴趣非常广泛。他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上有很多创新,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他已在国际顶尖经济和金融学术刊物,如“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金融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等刊物上发表了十余篇文章。 蔡老师还为三十多家学术期刊(包括AER、JPE、QJE等世界公认的经济学顶尖学术期刊)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加拿大社会人文研究委员会和香港研究资助委员会作匿名审稿人。他对经济学研究持续的投入,正体现出一名学者对追求知识的热情和执着。
- 让我们来看看蔡老师的研究中与中国有密切关系的领域——新政治经济学吧。他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系的学术新星Daniel Treisman合作,重点研究政府集权和分权对各级政府行为及经济增长的影响,挑战了该领域的流行观点。一直以来学者们都认为,分权能够促进下级政府之间的竞争,从而提高效率。而蔡老师及其合作者则用理论模型说明,只有当各个下级政府是均等时,分权才能带来效率的提高;否则分权反而会造成效率的损失,加剧各地区间原有的不平衡。这一结论的含义是,竞争对地方政府会有激励,但是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地方政府之间的出发点必须是平等的。
- 通俗地讲,当两个竞争者在赛跑时,如果起跑线是一样的,并且两者之间实力相差不大,竞争者才有足够的动力来争夺比赛的胜利;这也是制度设立者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但是,如果竞争者之间起跑线是不一样的,例如,让西部城市与上海一起竞争,那么就起不到激励作用;因为上海本身就比西部城市发达,不用努力也要比这些西部城市做得好,而西部城市再怎么努力,短期内也很难追得上。这样的竞争态势就达不到预期的激励竞争的效果。尤其在中国,由于许多地方的发展本来就不平衡,如果政府过分分权,不仅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还会加剧地方之间的不平等。这样一来,发达的省市利用原有的优势就会越来越发达,落后的地区由于没有竞争动力就会越来越落后,即富者更富,穷者更穷,贫富差距会更大。
- 此外,蔡老师及其合作者还研究了分权与投资环境、中国经济改革成功与分权的关系等。国际理论界对于蔡老师及其合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们“很高兴地看到了更有说服力的新观点的出现”。
荣誉奖项
- 2009 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 2008-2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
- 2006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
- 两次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系 优秀教学奖
- 两次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青年教师发展奖
- 斯坦福大学 John M. Olin 基金会论文奖学金
- 斯坦福大学经济系 优秀助教奖
- 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
- 两次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的研究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