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山石門精舍
《藍田山石門精舍》是唐代詩人王維創作的一首詩。這是一首紀游詩,描寫作者游藍田山石門精舍的經過。全詩通篇顯示出作者對自然的清新審美感受。[1] 全詩二十四句,八句一層,「依次寫來,妙有步驟」(王文濡語),語句自然清新,而又蘊含着豐富的情味。同代人殷璠在《河嶽英靈集》中評論說:「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着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還特別例舉了這首詩「落日山水好,漾舟信歸風」、「澗芳襲人衣,山月映石壁」等句,足見對此詩的愛賞。
《藍田山石門精舍》 | |
---|---|
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作品 |
目錄
作品原文
《藍田山石門精舍》 落日山水好,漾舟⑵信歸風。探奇⑶不覺遠,因以緣源窮。
遙愛雲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轉,偶與前山通。
舍舟理輕策,果然愜所適。老僧四五人,逍遙蔭松柏。
朝梵林未曙,夜禪⑷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問樵客。
暝宿長林下,焚香臥瑤席。澗芳⑸襲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尋畏迷誤,明發更登歷⑹。笑謝桃源人,花紅復來覿。
譯文
傍晚時分,駕着輕舟,任憑晚風吹盪,令人感到愜意。不知不覺間,小船盪到了水的源頭。舟行至此似乎到頭了,又使人疑惑沿這條水路接近不了它,未免令人焦急。誰知水流一轉,發現源頭未盡,正通向前山。這意外的發現,又叫人多麼欣喜。僧眾不多,且在松柏下逍遙,環境顯得清靜而不枯寂;僧人起早貪黑地參禪、誦經,桃源人避世而居,那裡也有忙碌而有秩序的勞動生活。僧眾向他打聽外事。夜晚睡在這裡也十分可意:高林籠罩,床蓆象美玉一般潔淨清涼,室內焚燃的是寺中特有的香料,窗外飄來的是野花的清香,濃淡相間,山月初露,輝光搖曳,這又顯得多麼清幽。早晨離開時他擔心再來尋覓此地會迷路,出發之前他又到各處登覽了一番,要把這裡的山徑水道牢牢記住。
語句注釋
⑴藍田山:山名,在今陝西省藍田縣東南。
⑵漾舟:泛舟。《文選·謝惠連〈西陵遇風獻康樂〉詩》:「成裝候良辰,漾舟陶嘉月。」 李周翰 註:「漾舟,泛舟也。」
⑶探奇:尋找奇景。 宋 曾鞏 《寄鄆州邵資政》詩:「泝險飛遊艇,探奇漾釣緍。」
⑷夜禪:夜間打坐參禪。 唐 馮贄 《雲仙雜記》卷六:「 丁繫 自尚書郎參 靈度禪師 ,棄官修道,日食脫粟二升,諸僧鉢水一盂,夏月夜禪,雖飛蚊咂食,終不搖動,坐夏既滿,面為破爛。」
⑸澗芳:山澗中的花香。 唐 孔德紹 《送舍利宿定普岩》詩:「澗芳十步草,崖陰百丈松。」
⑹登歷:登臨遊歷。 唐 戴叔倫 《下鼻亭瀧行八十里聊狀艱險寄青苗鄭副端朔陽》詩:「雲涯多候館,努力勤登歷。」
賞析
這是一首紀游詩,描寫游藍田山石門精舍(佛寺)的經過。作於詩人晚年隱居藍田山中的輞川別墅時。這首詩一起筆就透出詩人特別輕鬆、快適。「落日山水好,漾舟信歸風。」傍晚時分,駕着輕舟,任憑晚風吹盪,令人感到愜意。這兩句是詩人內心感受的自然流露。「落日山水好」,「好」這個普通而又概括的字面最能表現此時觸景而生的豐富感受。這樣的景致,這樣的情致,自然是:「玩奇不覺遠,因以緣源窮。」不知不覺間,小船盪到了水的源頭。可以想象,一路上勝景有多少,詩人的興致有多高。「遙愛雲木秀,初疑路不同。」「雲木秀」指石門精舍所在,它遙遙在望,叫人感到興奮。舟行至此似乎到頭了,又使人疑惑沿這條水路接近不了它,未免令人焦急。「安知清流轉,偶與前山通。」誰知水流一轉,發現源頭未盡,正通向前山。這意外的發現,又叫人多麼欣喜。如果說,前面所寫是平中見「奇」,這裡所寫就是曲徑通幽了,這就是舟行的無窮樂趣。如果只是平奇而無曲幽,興趣就不會如此盎然了。 「果然愜所適」與「初疑」呼應,游山興趣繼續在增強着。到達山寺後見到:「老僧四五人,逍遙蔭松柏。」僧眾不多,且在松柏下逍遙,環境顯得清靜而不枯寂;「朝梵林未曙,夜禪山更寂。」這裡是寫僧人日常功課。僧人起早貪黑地參禪、誦經,但在詩人看來,這些方外人生活並不枯燥,自敬其事,自得其樂,精神世界充實得很呢。「道心及牧童,世事問樵客。」一是指這些僧人修行很高,佛法感化了牧童;二是說這裡和平寧靜,幾乎與外界不相交通,「問樵客」是很偶然的事。聯繫結尾的「桃源人」,詩中所寫似乎有桃花源生活的影子。桃源人避世而居,那裡也有忙碌而有秩序的勞動生活。「世事問樵客」與桃源人向武陵漁人打聽外界情況也相似,這裡只是將「漁人」換成「樵客」,甚至詩人在這裡就是自比樵客(僧眾向他打聽外事),把自己編入桃花源故事中,這又是多麼有趣啊。看來深山發現的既是一片淨土,又是一片樂土,這叫他更愜意了。
最後八句寫「暝宿」和「明發」。夜晚睡在這裡也十分可意:高林籠罩,床蓆象美玉一般潔淨清涼,室內焚燃的是寺中特有的香料,窗外飄來的是野花的清香,濃淡相間,山月初露,輝光搖曳,這又顯得多麼清幽。早晨離開時他擔心再來尋覓此地會迷路,出發之前他又到各處登覽了一番,要把這裡的山徑水道牢牢記住。出發時「笑謝桃源人」,說花紅時再來拜訪他們。「笑謝」透出他的滿足,也表現與山僧的情誼。「花紅」又暗示此游正是桃紅柳綠的時節,前面寫「山水好」、「雲木秀」就有了具體色彩,而又與「桃花源」聯繫起來,可見一路是花明柳暗,怪不得遊興是那般高了。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王維的山水詩大都寫於後期,與前人比較,他擴大了這類詩的內容,增添了它的藝術風采,使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他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突出貢獻。其中,寫鄉村景物和農家生活的田園詩充滿着牧歌情調,表現他閒逸蕭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適的心境。如《渭川田家》 ,《春中田園作》。更多的作品着重寫農村美麗如畫的風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農月無閒人,傾家事南畝。"《山居秋暝》寫暮雨方霽,山村呈現的美景。王詩中那些描繪大自然幽靜恬美的山水詩具有更高的審美價值。如《青溪》:言入黃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沒菱荇,澄澄映葭葦。我心素已閒,清川淡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王維的大多數詩都是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閒居生活中閒逸蕭散的情趣。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從中年以後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託,他自稱"一 悟寂為樂,此生閒有餘"(《飯覆釜山僧》)。這種心情充分反映於他的詩歌創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一方面固然由於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一方面也由於對其中體現的閒情逸緻和消極思想產生共鳴。明代胡應麟稱王維五絕"卻入禪宗",又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便是一個明證。雪景 傳為王維作 王維其他題材的作品,如送別、紀行之類的詩中,也經常出現寫景佳句,如"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都是傳誦不衰的名句。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