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發岩
蒸發岩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目錄
名詞解釋
蒸發岩 evaporite一種化學沉積岩。由湖盆、海盆中的滷水經蒸發、濃縮,鹽類物質依不同的溶解度結晶而成。海灣、潟湖和大陸上的乾燥地區是蒸發岩形成的有利環境。主要由氯化物(石鹽、鉀鹽等)、硫酸鹽(雜鹵石、石膏等)、硝酸鹽(鉀、鈉、硝石等)和硼酸鹽(硼砂等)組成。按成分可分為石膏和硬石膏岩、鹽岩、鉀鎂質岩等。寒武紀、志留紀、泥盆紀和二疊紀是世界上重要的蒸發岩形成時期,中國則以三疊紀、白堊紀和第三紀為主。蒸發岩中最常見鹽類礦物有天然鹼、蘇打、芒硝、無水芒硝、鈣芒硝等。蒸發岩是重要的礦產資源,廣泛用於農業和工業。
形成
蒸發岩的形成是由於封閉條件下水體蒸發、金屬離子和酸根富集的結果。把一盆海水放在陽光下自然蒸發,隨着鹽類礦化度的升高,會順次結晶出方解石、白雲石、石膏、硬石膏、石鹽等蒸發鹽類礦物。蒸發岩的主要類型有石膏岩-硬石膏岩、鈣芒硝泥岩、石鹽岩、光鹵石岩和鉀石鹽岩等。由於不同地區或不同成岩時代陸地水和海水的化學性質不同(如氯化物型、硫酸鹽型和混合型等),產生了含不同鹽類的礦物組合的現代鹽湖和不同鹽類組成的古代鹽類礦床。中國青海柴達木盆地中的察爾汗鹽湖,沉積了光鹵石礦層,青海和西藏的一些鹽湖中有硼礦沉積。內蒙古、新疆的一些現代鹽湖中天然鹼相當豐富。中國雲南勐野井存在由鉀石鹽組成的固體鉀鹽礦層,但儲量很小,在加拿大、前蘇聯和德國有很大儲量的鉀石鹽礦床,是世界範圍內的鉀肥礦產供應地;泰國和老撾有古代的固體光鹵石礦床;中國河南吳城發現了古代的固體天然鹼礦床。鹽湖或與固體鹽層有關的地下滷水包括多種稀有元素,如硼、溴、碘、銫、鋰等,都具有綜合利用價值,西藏的鹽湖中發現了含鋰和銫的沉積礦物。
應用
蒸發岩可用於提煉鈉,製造鈉鹽,也用於製造氯氣、鹽酸;鉀鹽用作農肥;石膏、硬石膏主要用作建築材料、製造水泥的添加劑和造紙填料;工業上用芒硝製取硫酸鈉、硫酸銨和硫酸,可用於製革、造紙、染料、人造纖維、醫藥及冶金等多種部門;天然鹼用來制純鹼和燒鹼。
參考文獻
- ↑ 文字記載前的1500年的歷史都發生了什麼,搜狐,2020-10-14
- ↑ 堯舜禹時期之中國和大禹之都及夏代都城之變遷,搜狐,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