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
蒙阴县是山东省临沂市下辖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脉腹地、蒙山之阴,地跨东经117°45′-118°15′,北纬35 °27′-36°02′,南北最大长距65.4公里,东西最大宽距45.8公里,总面积1601.6平方公里,占临沂市总面积的9.3%。
蒙阴县自西汉初置县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截至2012年,蒙阴县辖8镇、1乡、1街道,总人口55.10万人,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17个(回族、苗族、傣族、满族、蒙古族等)。
截至2012年,蒙阴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47.58亿元,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果品生产十强县、全国果品生产龙头县。[1]
目录
历史沿革
蒙阴县,古为有穷国。
西汉初建县,因在蒙山之阴而得名,隶属兖州泰山郡。王莽篡位后,曾改称蒙恩县。
东汉初,地属盖、牟二城。
三国魏复置蒙阴县,属徐州琅邪郡。
西晋末因战乱废。
南北朝时,北魏于蒙阴地置新泰县,属南青州东安郡。
东魏时,东安郡之新泰县改称蒙阴县,仍属东安郡。
北齐将蒙阴县并入东泰山郡之新泰县。
自此经隋、唐五代直至南宋景定三年,共712年,都属新泰县。
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蒙阴地又由新泰县划入沂水县,称新泰镇(旧蒙阴县志叫新寨镇)。
元皇庆二年(1313年),重建蒙阴县,属益都路莒州。另据《重建蒙阴县碑》载,重建蒙阴县为元延佑二年。
明洪武二年(1369年),属青州府。
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属莒州。
雍正十二年(1734年),属沂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蒙阴县属济宁道。
民国十四年(1925年),
改属琅琊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属于省。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将原蒙阴县的大部分地区划为新蒙县、泰宁县、博莱县。蒙阴县属鲁中区二专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3月,蒙阴县撤销,同年9月恢复,仍属二专区。
1947年,蒙阴县更名为灵甫县。
1949年,恢复原名。
1949年7月,属沂蒙专区。
1950年6月,改属沂水专区。
1953年8月,属临沂地区。
1994年12月,临沂撤地设市,仍属临沂市,至今。
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蒙阴县辖8镇(常路镇、岱崮镇、坦埠镇、垛庄镇、高都镇、野店镇、桃墟镇、联城镇)、1乡(旧寨乡)、1个街道(蒙阴街道),共464个行政村。[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蒙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脉腹地,蒙山之阴,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5′-118°15′,北纬35°27′-36°02′,南北最大长距65.4公里,东西最大宽距45.8公里,总面积1601.6 平方公里,占临沂市总面积的9.3%。
地形地貌
蒙阴县位于泰沂山脉腹地,是纯山区,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逐渐倾斜。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94%,座落着较大山峰520余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有12座。蒙山绵延百余里,是山东省第二高山,云蒙峰海拔1108米,已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沂蒙七十二崮,其中三十六崮在蒙阴,中科院将其命名为"岱崮地貌",成为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
气候
蒙阴县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40℃,极端最低气温-21.1℃,年平均无霜期200天,年平均降水量820毫米。
水文
蒙阴县境内河流长度5公里以上的有44条(含3条干流),东汶河境内长56公里,梓河境内长66公里, 蒙河境内长22公里。[3]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1年,蒙阴县土地面积240.2万亩,其中山地63.1万亩,丘陵138万亩,平原23.99万亩,其他15.14万亩。有耕地面积45.33万亩。全县林地面积达91万亩。
水资源
截至2011年,蒙阴县水资源总量6.7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5.98亿立方米,地下水0.76亿立方米,全县水利工程总库容9.22亿立方米,其中县内水利库容0.88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贮藏量年平均3.44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0.76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截至2011年,蒙阴县已发现矿产38种,有煤、瓷土、磷、河沙、金、 铜等,以煤和河沙储量较大。各类矿床、矿点、矿化点203处,其中能源矿产(如煤)1种5处;黑色金属矿产(如铁)2种30处,有色金属矿产(如铜、铅、锌等)4种10处,贵金属矿产(如金)1种11处,各种非金属矿产(如花岗岩、石灰岩等)27种137处,矿泉水矿4处。已探明矿产12种。
生物资源
截至2011年,蒙阴县有乔木(如银杏、山楂、核桃)43科129种、灌木(如花椒)16科59 种、草本植物(如大蒜)20科200种、药材(如金银花)150科559种、野生动物(如刺猬)10科15种、鸟类(灰喜鹊、黄雀、麻雀等)28科78种。农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地瓜、大豆、花生、黄烟为主。
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末,蒙阴县总户数17.76 万户,总人口55.10万人。男女性别比104.7:100。出生人口6760人,死亡人口396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4‰。
截至2012年末,蒙阴县汉族人口占99.86%,有17个少数民族,共674人,占0.14%。少数民族中,农村占58%,城市占42%;回族578人,占85.8%。其他少数民族是:苗族、傣族、满族、蒙古族、彝族、朝鲜族、瑶族、土族、壮族、布依族、藏族、鄂伦春族、哈尼族、景颇族、怒族、佤族。[4]
交通
蒙阴县境内,205国道、兖石公路横贯东西,沂蒙公路纵穿南北,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且全部硬化,村村通汽车,京沪高速公路穿越蒙阴境内43公里,在境内留有蒙阴、孟良崮2个出口。
经济
综述
2012年,蒙阴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47.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1年(以下增长基础均为2011年)增长11.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4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59.8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62.38亿元,增长14.6%。三次产业比例为17.21:40.52:42.27,与2011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降低1.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33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数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6785元。
第一产业
2012年,蒙阴县农业增加值实现19.30亿元,比2011年增长4.35%;林业增加值实现0.89亿元,增长6.03%;牧业增加值实现3.16亿元,增长3.27%。其它行业中,渔业增加值实现1.1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实现0.90亿元。
2012年,蒙阴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6.94万亩,比2011年下降0.22%。其中:粮食作物41.30万亩,下降2.2%,经济作物25.64万亩,增长3.18%。粮食作物总产量18.97万吨,比2011年下降1.7%;其中,夏粮5.89万吨,下降1.8%,秋粮13.08万吨,下降1.7%;粮食单产459.4公斤,增长0.5%。全年油料产量4.02万吨、棉花产量0.18万吨,分别下降2.4%、3.3%。
2012年,蒙阴县新增造林面积2.83万亩,新育苗0.29万亩,零星植树220.41万株,新增活立木蓄积量9.76万立方米,累计达到168.5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5%。
2012年,蒙阴县全年生猪出栏17.05万头,增长0.1%;牛出栏1.06万头,下降29.7%;羊出栏27.92万只,下降0.9%;家禽出栏542.69万只,增长23.1%。肉类总产量25496.06吨,增长5.3%;禽蛋产量8135.94吨,增长5.5%。2012年末生猪存栏8.79万头,增长4.1%;牛存栏1.01万头,下降5.2%;家禽存栏275.51万只,增长57.6%。
2012年,蒙阴县水产品总产量1.87万吨,比2011年增长2.37%。其中:优质水产品增长较快,鲢鱼、鳙鱼产量分别为0.32万吨、0.41万吨,分别增长19.37%和14.60%。
2012年,蒙阴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81.09万千瓦时,增长4.05%。大中型拖拉机2696台,增长1.97%。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到59.8万亩。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达到4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达125种。
第二产业
2012年,蒙阴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达175家。按收入法计算,实现增加值63.16亿元,增长19.3%。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4.91亿元,增长21.3%;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8.25亿元,增长16.8%。在纳入统计的主要产品中,产量增长占70.0%。
2012年,蒙阴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7.80亿元,增长19.1%;实现利润、利税分别为13.79亿元、20.12亿元,分别增长18.2%和20.1%。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97.9%。
2012年,蒙阴县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0.51亿元,比2011年增长19.4%,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上年的95.6%提高到95.8%;实现利润13.42亿元,增长18.5%,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比重由96.9%提高到97.3%。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持续上升,实现产值51.1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1.0%,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
2012年,蒙阴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7家(不含劳务分包企业),实现总产值6.55亿元。全年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4.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1.37万平方米。
2012年,蒙阴县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78亿元,增长24.1%。其中,城镇投资完成66.20亿元,增长26.7%;农村投资完成17.30亿元,增长14.7%。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87个,完成投资额57.63亿元,占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4.2%;亿元及以上项目44个,完成投资额41.34亿元,占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6.0%。
2012年,蒙阴县5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中,一产投资完成2.01亿元,增长1.2%;二产投资完成58.41亿元,增长43.1%;三产投资完成29.36亿元,增长0.7%。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11年2.7:56.7:40.6调整为2.2:65.1:32.7。
2012年,蒙阴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27亿元,同比增长25.6%,房屋施工面积88.56万平方米,增长10.0%;销售商品房34.12万平方米,增长3.8%。
第三产业
2012年,蒙阴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23亿元,增长15.66%。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5.43亿元,同比增长15.67%,占全县消费品市场的78.9%;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80亿元,同比增长15.23%,占全县消费品市场的21.1%。
2012年,蒙阴县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3.18亿元,同比增长30.05%,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1.5%。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4.25亿元,同比增长29.1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7.17亿元,同比增长30.55%;住宿业实现零售额0.43亿元,同比增长24.1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3亿元,同比增长32.02%。
2012年,蒙阴县批发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0.59亿元,同比增长15.67%,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6.3%。其中,批发业实现20.72亿元,零售业实现39.87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15.25%和15.83%。住宿餐饮业全年实现零售额9.64亿元,同比增长15.78%。其中,住宿业实现2.46亿元,餐饮业实现7.18亿元,分别比同期增长15.46%和15.89%。
2012年,蒙阴县实现进出口总额4950万美元,增长2%;其中,出口4210万美元,增长0.1%;进口740万美元,增长57%。合同利用境外资金1000万美元,增长50%;实际利用303万美元,增长116%。出口企业达98家。
2012年,蒙阴县全年招商引资项目达到90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0个,合同利用外资175.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7.8亿元,同比增长31%。
2012年,蒙阴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378公里,增长3.3%;年末营运汽车拥有量0.92万辆。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4315.9万吨,增长17.2%;客运量1469.4万人次,增长27.3%;公路货运周转量87.2亿吨公里,增长23.55%;公路客运周转量9.6亿人公里,增长23.6%。
2012年,蒙阴县旅游景点总数达到17个,其中4A级旅游区2个。全年接待游客580万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游客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4亿元。(注:以上数据含蒙山云蒙景区)
2012年,蒙阴县国、地税系统实现税收10.9亿元,增长24.86%;其中,国税系统实现税收6.33亿元,增长15.58%;地税系统实现税收4.57亿元,增长40.45%。全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42亿元,增长30.1%;其中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2.6%。全县财政总支出16.51亿元,增长20.0%。
2012年末,蒙阴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04.99亿元,比2012年初增加18.51亿元,增长21.4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82.06亿元,比年初增加15.04亿元,增长22.44%。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61.04亿元,比2012年初增加8.64亿元,增长16.48%。2012年末短期贷款余额42.29亿元,比2012年初增加3.76亿元;2012年末中长期贷款余额16.68亿元,比2012年初增加3.21亿元。[5]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2年,蒙阴县各类学校187所,专任教师4370人。在校学生76294人。其中,普通中学学校20所,专任教师2520人,在校学生28839人。在普通中学当中,初中学校17所,专任教师1817人,在校学生18512人;高中学校3所,专任教师646人,在校学生10327人。职业中学学校1所,专任教师143人,在校学生1315人。小学学校104所,专任教师1846人,在校学生30783人。幼儿园学校61所,专任教师51人,在校幼儿1519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22人,在校学生166人。
科技事业
截至2012年,蒙阴县科技活动机构247个,筹集科技经费1100万元。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1项,受市级以上奖励成果9项。专利申请92件,授权专利80件。
文化事业
截至2012年,蒙阴县文艺表演团体为群众演出6612场次,观众人数170万人次。文化馆(站)、图书馆共举办展览105场次,组织文艺活动163次。博物馆藏品0.20万件。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17.5万册,借阅图书11.8万册。档案馆1个,档案室110个,档案馆藏总量6.66万卷,其中,2012年进馆档案420件。2012年末电视人口覆盖率95%。全年广播节目制作1890小时,电视台节目制作2190小时。
体育事业
截至2012年,蒙阴县体育场地238处,增加40处。等级运动员17人,等级裁判员24人。全年举办县级以上体育运动会12次,参加运动员5214人。在市级体育比赛中获得奖牌29.5枚,其中金牌20.5枚。
医疗卫生
截至2012年,蒙阴县各类卫生机构531处。其中医院、卫生院14处,专科防治所(站)3处,社区服务中心1处,诊所、医务室42处,农村卫生室471处。卫生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071人,其中医生647人,注册护士643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781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782张。各级医院、卫生院共完成诊疗人数124.35万人次,健康检查人数14.38万人次。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达43.96万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12年,蒙阴县收养类福利事业单位14个,床位1852张,年末收养人员1446人。社会福利企业5个,安置职工202人。全年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11599.9万元,有4.5万名城乡困难群众和五保户得到经济救助。
截至2012年,蒙阴县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3.6万人,增加0.19万人;支付离退休费16323万元,增长33%。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1.20万人,支付离退休费1002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2.6万人,支付失业保险金1975万元。企业工伤保险参保职工5.1万人,增长3.0%。企业生育保险参保职工2.3万人,增长4.0%。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8万人,征缴医疗保险基金5730万元,增长15.0%。[6]
名胜古迹
蒙山国家森林公园
蒙山国家森林公园(蒙山云蒙景区)地处蒙阴县南部,蒙山山脉北侧,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5.5万亩,包括蒙山瀑布、雨王庙、云蒙峰、百花峪、老龙潭、望海楼6个景区,最有名的有蒙山叠翠、叠瀑、云海、日出、林海花潮、赏涛观瀑、蒙山秋色、雪山玉谷8大景观。1993年被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5年被评为"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第二名和国家级地质公园。
杏山溶洞
杏山溶洞位于蒙阴县城南部10公里处的桃墟镇杏山村。此洞是杏山村民在1994年1月6日修建房屋采石时发现的,并已于1994年12月17日正式向游人开放。
孟良崮
孟良崮旅游区,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垛庄镇驻地,距县城28公里,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3A级旅游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传统教育基地。孟良崮旅游区是集国防教育、军事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旅游景区。主要有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山上军事公园、孟良崮国家级森林公园等景点。
云蒙湖
云蒙湖,位于蒙阴县城东15公里,它占地4200公项,蓄水7.82亿立方米,坝高29.8米,坝长1665米,流域面积160公顷,灌溉面积10.7万公顷,每年平均向下游供水3.79亿立方米,为山东省第二大人工湖,中国北方大型人工湖之一。
中山寺
中山寺,位于蒙阴县城东部的坦埠镇驻地西北2.5公里处,距县城30公里。建于唐朝,因座落在中山之阳的林荫之中,故名。该寺规模宏大,鼎盛时期有僧人500余人,年年有盛会,乡乡有客来。"中山晚照"是蒙阴古八景之一。唐朝诗人白居易和宋朝文学家苏轼曾到此游览,并留有诗句。主要有大雄宝殿、文昌殿、古槐、古柏和银杏树群等景点。
地下银河
地下银河,位于蒙阴县城西北6公里(蒙阴县完庄)处,是一处溶洞景观。溶洞全长10000余米,分上、中、下三层,是山东省发现的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地下自然景观。溶洞形成于始新纪时期地壳运动,距今约一亿两千万年左右,是中国钟乳发育最丰富的溶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奇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