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葵花园新风景(孙同林)

葵花园新风景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葵花园新风景》中国当代作家孙同林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葵花园新风景

2018年秋天,袁庄镇孙庄村因千亩葵花开成一道亮丽风景,央视二套和省市电视台相继报道,孙庄村葵花在如东,乃至江苏全省走红,一时间,省内外游客闻香而来,争相一睹孙庄村葵花园芳容。

人们多不太关心风景背后的故事。

我长住孙庄,因此,比众多看客更多地看到孙庄村千亩葵花园风景的后风景。葵花开过之后,由于病虫的危害,由于采收的时候缺乏专门的收获机械,又因为收获季节遭遇连续阴雨,葵花园葵籽欠收,成本远远大于收益。千亩葵花园只起到了一个风景作用,昙花一现。尽管孙庄村年底没有欠农户一分钱的土地流转费,但政府和集体为此买了个不小的单。

第二年,孙庄村没有了葵花风景。但孙庄村并没有因此就冷落下来,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孙庄人在上年种葵花的那片土地上,搭建起200亩地的智能大棚,构成这个村的新风景。建成的大棚随即被一个山东小伙子承租,全部种上了玫瑰香葡萄。目前,智能大棚里的葡萄藤蔓已经爬满葡萄架,预想来年必又是一番喜人景象。

那天,我去葡萄园参观,村支书冒亚洲又给我说起孙庄村的一件新鲜事,这件事发生在他们村的最南端。

孙庄是个狭长形村子,南北顶端的直线距离近4公里,而东西却只有两公里左右。村子的最南端,有半个组位伸入邻镇地盘,这里的人常年种庄稼,在季节上多跟着邻镇人家走,邻镇人种什么他们种什么,因为这样做比较省事,尤其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因为害虫的产卵期在温度、湿度和季节相同的情况下是一致的,所以,在用药上必须跟邻镇人家步调一致。这半个组的人,常常笑称自己是孙庄村“肚子外的肉”。

半个组有多少面积呢,将近100亩。这100亩地原来是二十几块高低不一、大小不等的田块,平时所种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经过去冬今春的整理,推土机推,挖土机扒,东西整出一长溜5块大田,每块田在10亩到20亩之间。事实上,这些田并不能算标准农田,它们无一例外地在大田的四周筑起高高的岸子(大坝),大田四边框、大坝下均被挖成深深的沟槽,而大田的中间却是原田平地,原来,这里被修成放养小龙虾的“龙虾池”。

经营这片龙虾池的是该村一个叫冒云海的青年人。

冒云海原是个雕花工匠,他常年在外打工,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这在农村已经算不错了。但是,几年前,因为妻子的一场重病,他不得不回家陪妻子治病,因为常常要去医院,冒云海就不便再出去打工了。窝在家里的冒云海,除了为妻子寻医问药,早晚接送上学的孩子,就整天无所事事,妻子的病情是稳定了,但他的收入却没有了。平时,冒云海就钓钓鱼、打打牌,也跟朋友喝点酒,一个原来的兴旺家庭一下子跌进了贫困户行列。

冒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冒书记是冒云海的堂兄弟,云海称他大哥。在上门了解情况后,冒书记劝说冒云海振作起来,不能这样混日子。云海无奈地说:“你说我现在能做什么?老婆病着,早早晚晚的要照顾,两个孩子上学早晚要接要送,家是离不开了。而我,除了雕画,别的一无所长。”冒书记说:“你可以包点地种种,你的脑子又不比别人笨,总比在家闲着强。”云海说:“可我从来没有种过地呀,就连什么时候栽秧,什么时候种麦,我都弄不清楚,能承包土地种吗?”冒亚洲给他打气说:“这个你不用怕,我帮你找技术人员。”在冒亚洲的鼓动下,云海果真包了几十亩地。冒亚洲当然没有食言,农技上的事,他给包了下来。因为冒云海年纪轻,在外时间长,见识多,脑子灵活,而且人缘好,加之他请人帮工,开工资及时,人们都乐意帮他做。

我看到过云海种田,发现他是个好性子人,遇事不爱着急。秋后,人家麦子都种下去好多天了,有些田块已经长得绿油油的,而他地里的稻子还站立着。

天老是阴着,稻子都黄得快掉了,好心人都在为云海发愁,他倒好,开一辆红色小车,到田埂上转一圈,又走了。看看天放晴了,人们都催着云海赶紧收割,云海却说,不急,天气预报这几天还有雨。果然,第二天,天上又纷纷扬扬下起雨来。又过了几天,收割机才终于下了地。冒云海将稻子收上来,直接送进了粮食收购点,听说水杂打得低,卖了个很好的价钱。有人笑说云海这是“慢人有慢人福”。云海笑着说:“是的,我有福神罩着咧,这福神就是我大哥亚洲书记呀!”

这里的人们种田还是老作派,遵循“早麦早稻好”的惯例,赶在季节前好多天就种麦子,种水稻,冒云海却处处听他亚洲大哥的,按照科学来,种出的庄稼一点也不比农户一家一户种的差,因此一年下来收益不错。

紧跟着,播种机又及时开进了大田。因为稻田里一直有稻子覆盖着,又刚下过雨,土地潮润,地温又不低,因此麦子种下去不几天就出苗了。人们又说云海的运气好。云海说,不是运气好,是季节刚好。

尝到甜头后的冒云海,准备今年扩大规模。不想,在水稻收获后,他遇上了一个人,又改变了他的思路,改变了他的经营方向。

冒云海遇到的那个人是想在这一带投资养小龙虾的上海人。云海跟他相互交谈一拍即合。但云海自己一时没敢拍板,又去找他的亚洲大哥。冒亚洲也不敢轻率表态,帮他找镇上的渔技人员进行论证,再做细致的市场调查,觉得可行。有了大哥的支持,冒云海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便与“上海人”签下了开发小龙虾养殖项目协议。

暮春的一个雨天,我来到冒云海的龙虾池“坝”上“观光”。

近百亩地连成一片的5块大田,茫茫的水面,浩浩荡荡。5块大田,那4块,只是坝下的沟槽里有水,大田中间的“原田”现在水上。唯独中间的那块,洋洋20亩,一片汪洋。大水中间的“原田”上种了一片茭白,稀稀疏疏的茭白叶,在风雨中摇曳着,别具一番风光,一只小船系在大田一角,其情境便有了几分诗意。

云海陪我站在龙虾池坝上。我问了一些可笑的外行话,诸如龙虾会不会爬出水池逃跑之类,系在岸边的小船是不是供游人游玩之类。说到小船,云海说,小船是用来查看龙虾池情况的,每天我们都要在龙虾池上查看一两次。他说,如果你想坐到船上游玩一下,那当然是可以的。我说,不不,不用,站在岸上看也一样的。

看着雨中的小龙虾池,雨点落在水上的一圈圈涟漪,我一时竟然想起苏东坡“水光潋滟晴方好”的句子来,岂止是“晴方好”,其实,雨中的水光潋滟也是不错的。这里虽然没有山色,但葱茏的树木,青翠的竹篱,灰顶白墙的民居,缓缓流动的水渠……当是一幅很美的水墨画。

在孙庄的龙虾池我并没有看到小龙虾。冒云海告诉我,平时龙虾都是潜在水底的,它的存在人们很难看到,因此,龙虾的存在几乎不为人知。虽然没有看到龙虾,但我在坝上看到数口长长的网。云海说,那是用来捕龙虾的网,要收获龙虾了,只要在前一天晚上将网“下”在水底,第二天,起个大早,每口龙虾网里都能收上来十斤八斤小龙虾。

风景是多么地美妙。但风景的背后饱含了多少艰辛呀,有汗水,也有泪水。云海跟我说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譬如龙虾苗放入池中最初的那几个晚上,他们夜里都不敢睡,因为原来处在外地的龙虾苗,刚到新地方,对这里的水质是否适应,有没有不良反应,如果有,应该采取哪些应急措施等等,那可是他们数万元的血汗钱啊……在听云海讲故事的时候,我感受到风景创造者们的容易,而且,他们又多么希望看风景的人更多关心这些风景背后的故事。

云海告诉我,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小龙虾收入就能收回投资。看云海信心满满的样子,我为他家庭摆脱困境高兴,也为他饱满的精神状态高兴。这道风景当是最美的。 [1]

作者简介

孙同林,男,江苏省如东县袁庄镇人,1956年12月生,中共党员,江苏省作协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