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國畫大師董長青先生系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名人名家書畫院東北書畫研究院院長,魯藝畫院院長。 董長青先生生於一九三八年,祖籍浙江省華亭,系明代大畫家董其昌之後人,遵循先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導,八歲時拜著名畫家齊白石老人為師,被齊白石老人收為門下弟子,跟從齊白石老人和其三子齊良琨(號子如)專心學習齊派繪畫技法,得到了齊派的真傳。董老畢業於北京大學,曾任中國駐外使館參贊,在國畫,油畫,工藝畫,雕塑,外語等都多方面有着傑出成績。齊白石大師和其三子逝世後,董長青先生遵照齊白石大師生前的努力方向,開拓國畫藝術平民發展道路,開創"奇俊豪放,酣暢朴茂"大寫意新風,重在寫意取神,立意取象,獨創了魚、蝦、蟹同在一個畫面上的"水府三友"題材,展現了水中生物和諧共處動人形象,寓意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賦予靜止的輪廓以韻律之美,從而展現了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力,實現了水中生物形象的藝術再塑及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美學理想。

董長青
出生 1938年
浙江省華亭  
國籍 中國
知名作品 九龍迎春潮-彩色版
百駿迎春

目錄

簡介

國畫大師董長青先生系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魯藝畫院院長。

個人經歷

董長青先生生於1940年,祖籍河北省華亭,系明代大畫家董其昌之後人,遵循先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教導,董長青先生在幼年時拜著名畫家齊白石老人為師,被齊白石老人收為門下弟子.董長青先生畢業於北京大學,在求學期間又跟從齊白石老人三子齊子如專心學習齊派繪畫技法,得到了齊派的真傳,並在國畫,油畫,工藝畫,雕塑,外語,等都多方面有着傑出成績。齊白石大師和其三子逝世後,董長青先生遵照齊白石大師生前的努力方向,開拓國畫藝術平民發展道路,開創"奇俊豪放,酣暢朴茂"大寫意新風,重在寫意取神,立意取象,獨創了魚、蝦、蟹同在一個畫面上的"水府三友"題材,展現了水中生物和諧共處動人形象,寓意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賦予靜止的輪廓以韻律之美,從而展現了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力,實現了水中生物形象的藝術再塑及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美學理想。 齊白石老先生之門人董長青,繼承了白石老人的技法--水墨,特別是白石蝦,達到爐火純青,至高無上的思想境界,給人無限美的藝術享受。世界人民看到了白石蝦,就知中國畫。無疑白石蝦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繪畫的傳統。董長青先生把齊派樸實無華,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傳向全中國,傳向全世界。白石蝦是中華民族偉大創舉,古今中外無有先例。白石老人用畢生心血不斷完美充實白石蝦,自今全世界藝術大師都無法臨摹和仿造齊派畫蝦作品,其筆墨和功力的深厚造詣令世人望洋興嘆!世界級藝術大師都有可能被臨摹和仿造,唯白石蝦你用畢生經歷想畫出齊派的白石蝦作品比登天還難。

十年動盪之後,撥亂反正,董長青先生以全新的藝術視角與豐富的表現手法,創作了氣勢恢宏,栩栩如生的(30㎡)巨幅國畫長卷《百龍迎春潮》。這幅《百龍迎春潮》,謳歌了改革的時代大潮及中華民族直奔社會主義奮發圖強的時代精神,繼承並發展了齊派藝術擅長於用水,用墨,用色,求韻的基本手法,使其繪畫創作走進了一個新的境界。

細讀董長青先生的畫,我們能察覺到他與時代共進的步伐。董先生已年逾七旬,但仍堅持白石老人提出的"衰年變法",繼續致力於開拓創新,信守"厚今而不薄古,基中可以融洋"的藝術觀念,並且身體力行,發揚光大。在他創作渤海海軍基地雙擁廣場《軍民共建魚水情長》大型長廊浮雕時,發揮的淋漓盡致,他以中西相結合的藝術語言,再現了中華民族在黨的領導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乘風破浪,奮勇前進的動人形象。

而今董長青先生精深的藝術造詣和精美的藝術畫作,是對先師白石大師乃至整個美術界一份真誠的回報與奉獻。董先生從事教育工作幾十年,教學之餘創作了大量的國畫及命題畫,主要作品有《錦繡江山圖》、《萬里江山聽濤聲》、《無限江山無限情》、《桃園人家》、《百龍迎春潮》、《水府三友》、《鶴鄉情》、《紅海灘的呼喚》、《九門口水上長城》、《女媧補天》、《酒神依狄的傳說》等。作品經常在報刊上發表,創作的國畫《迎春》發表在文化部中外交流中心,中國生產力學會組辦的《龍行天下》畫集上,深受中外友人的歡迎。董先生還多次赴全國各地舉行作品巡展,一九九八年赴韓國舉行畫展,受到韓國政府和各界人士的歡迎,並寫出標語:"歡迎東方畢加索---齊白石的傳人來我國獻藝"。董長青先生先後同著名畫家鄭浩成先生(鄭板橋第十二代嫡孫)在南方舉行畫展,受到南方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二〇〇〇年曾在北京國賓館為西哈努克親王作畫《梅花頌》並題:"鐵骨丹心,清氣滿乾坤"。2002年在北京龍飛天下拍賣會上,董老先生的《春潮》(蝦)拍出人民幣五百萬元。曾受英國女畫家路西的邀請,在英國倫敦舉辦畫展,受到英國各界人士的歡迎。與著名畫家,書法家查日華先生共同創《神駿圖》獻給聯合國領導人。還曾多次到美國,英國,德國以及東南亞多個國家舉辦畫展,多幅作品被多國領導人及國際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