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與魯迅
蕭紅與魯迅 |
民國作家蕭紅,被魯迅稱之為「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短暫而漂泊的一生留下近百萬字經典作品,終成大器未曾有負魯迅的期許。他們之間有師生之誼也有傳承之道;魯迅的欣賞、獎掖與扶持,蕭紅的早慧、勤勉與感恩,構築成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段感人佳話。本書作者潛心研讀大量翔實資料,並在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詳細梳理和考訂現代文學史上「父」與「女」兩代人之間的交往始末及後續影響,還原客觀事實的本來面目;既是對蕭紅創作成熟期精神源頭的探尋,又從別一視角觀照晚年魯迅的情感世界。對坊間一些紛紜的說法,也有釐清或思考。
目錄
基本內容
內容簡介
蕭紅,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魯迅稱為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蕭紅與魯迅相遇,是人間最美的相逢。蕭紅有幸,在短暫而飽經憂患的一生中,在她醉心的文學創作事業中,在永久「憧憬和追求」着「溫暖」和「愛」的旅途中,曾那樣近距離地接觸過「一個時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得遇魯迅,是她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與福祉,這一份幸運與福祉,使她年輕的生命得以煥發炫目的光芒,成為現代文壇天空中一道亮麗的虹彩。
魯迅亦當含笑,他對當時尚處於渾金璞玉狀態的蕭紅有發現之功,這隨後也給他帶來了「發現的欣喜」,這樣的認同和預期告訴人們,他的法眼甚是了得!那個最初就被他看好的「滿洲姑娘」,在文學之路上一路狂奔,才氣沛然又勤勉不懈,雖傷痕累累卻終成大器,未曾有負他的期許和厚愛!於今看來,蕭紅無疑是20世紀中國最優秀的中國作家之一,而這一切,自然又和魯迅斷不可分。
作者簡介
袁權,自由撰稿人。長年研讀現代文史資料,2011年出版《蕭紅全傳》(中國青年出版社);相關論文在《新文學史料》、《魯迅研究月刊》、《現代中文學刊》和《文匯報》等刊物發表。《解讀新近發現的蕭紅佚文》是蕭紅研究領域70餘年最重大的發現。孫郁評價她「諳熟掌故……文章如泉水般流瀉」「一切靠材料說話」。
媒體推薦
我確信她(蕭紅)的文章就像一隻生命之手,一百年後,五百年後,仍然可以觸摸到魯迅先生的體溫。
——周令飛
魯迅是蕭紅內心裡最信賴、最依賴、感覺最親近的男人。
——林賢治
圖書目錄
序 肖鳳/1
引 言/1
第一章 從荒島書店到內山書店/1
第一節 青島:兩個流浪文青投書魯迅/1
第二節 上海:魯迅「即復」/4
第三節 到上海去!到上海去!/8
第二章 初到上海的土撥鼠/12
第一節 窘迫與不適/12
第二節 對「先生」和「太太」稱呼的「抗議」/14
第三節 向魯迅求援/18
第三章 初 會/21
第一節 終於收到魯迅的約見信/21
第二節 初見:從內山書店到吃茶店/25
第三節 這些小事,萬不可放在心上/29
第四章 第一次出席魯迅邀請的宴會/34
第一節 一封「豫廣同具」的邀請信/34
第二節 一件山寨版新「禮服」/37
第三節 一桌新師友/40
第四節 一張永久的紀念照/43
第五章 作品初步得到魯迅認可/46
第一節《生死場》送給官僚檢查去了/46
第二節 廣也說問問您們倆的好/49
第三節 魯迅安撫蕭紅的焦慮/52
第四節 兩蕭的文字帶來一股清新的風/55
第五節 三個年輕人寫信讓魯迅請客/57
第六章 上海文壇初試啼聲/61
第一節《小六》發表於《太白》/61
第二節 我大約是「姑息」的一方面/64
第三節 單獨覆信「悄吟太太」/66
第四節 吟太太怎麼樣,仍要困早覺麼?/71
第五節 魯迅手稿的境遇……/74
第七章 魯迅繼續助推/78
第一節 為印製《八月的鄉村》努力籌款/78
第二節 魯迅全家突然光臨/80
第三節 那稿是我寄去的/83
第四節 文學社寄來了兩篇稿費的單子/86
第五節 她很坦率真誠,還未脫女學生氣/89
第六節 賀賀你們的同居三年紀念/93
第八章 與《生死場》有關/97
第一節 悄吟太太的稿子退回來了/97
第二節 久未得悄吟太太消息/99
第三節《生死場》的名目很好/102
第九章《生死場》出版前後/106
第一節 您們倆先去逛公園之後……/106
第二節 夜裡寫了一點序文/110
第三節 索要魯迅親筆簽名/113
第四節 魯迅和胡風高度評價《生死場》/116
第五節《生死場》帶來不少的新奇與驚動/119
第六節 蕭紅:新的名字,新的里程/121
第十章 一九三六年年初/126
第一節 我們想在舊曆年內,邀些人吃一回飯/126
第二節 小說寫得不壞/129
第三節 折翅的「海燕」/131
第十一章 搬至魯宅附近/134
第一節 只為方便往來和不勞魯迅過多寫信/134
第二節 和魯迅一家如親人般相處/137
第三節 在魯迅家結識史沫特萊/140
第四節 制蔥油餅為夜餐/145
第五節 對蕭紅進行服飾搭配常識的啟蒙/148
第十二章 沐浴師恩/152
第一節 被喻為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152
第二節 簽約文化生活出版社/155
第三節 聯署《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158
第十三章 情 殤/161
第一節 感情之路亮起「黃燈」/161
第二節 在痛苦中尋求出路/165
第三節 病中魯迅設家宴為蕭紅餞行/170
第四節 遠托異國/173
第十四章 這是異國了!/178
第一節 最初的東京/178
第二節 彼此牽掛 心有靈犀/182
第三節 噩耗確認——我想一步踏了回來/185
第十五章 歸國之後/191
第一節 拜 墓/191
第二節 撤離上海 惜別許廣平/197
第十六章 逃亡路上憶和念/201
第一節 晴川歷歷 芳草萋萋/201
第二節《萬年青》和《逝者已矣!》/204
第三節 和聶紺弩討論小說學/208
第四節 師從魯迅的文學觀/211
第十七章 山城重慶/215
第一節 要籌辦名為《魯迅》的刊物/215
第二節 系列回憶美文的誕生/219
第三節 枇杷山與塔斯社記者談魯迅/225
第十八章 香港的藍天碧水/228
第一節 魯迅六十誕辰的紀念活動/228
第二節 臨終之託/235
第十九章 裊裊餘音/238
第一節 許廣平的蕭紅之憶/238
第二節 周家子孫話蕭紅/242
第二十章 篇外綴語:他們是人世間美好的相逢/247
附 錄/261
後 記/268
後記
這是一本專論蕭紅與魯迅之間交往和影響的書,經過了認真的爬梳和鈎沉。
書的起緣有點怪異,不是為研究,不是為探討,甚至也不是為了單純的梳理,很大程度上竟然是為了「辯誣」——因為近年來圍繞着他們師生之間的有關說法未免太詭異太離譜,甚至是太荒唐。這些個詭異離譜和荒唐疊加在一起,醞釀成輕浮淺陋的雲霓,無形之中混淆了視聽,甚至本末倒置,引發了不小的負面效應。
內心深處,很清楚自己對這些雲裡霧裡捕風捉影的八卦之類是質疑的,同時也是拒斥的。
關於蕭紅與魯迅的故事,我和絕大多數讀者一樣,長期以來,都泛泛地淺淺地將其認知為一段佳話,一段美談;並在約略掌握的史實和資料的基礎上,被這段佳話和美談所感染,所慨嘆,但究竟是「美」在哪裡,又是怎麼個「佳」法,倒也不甚了了。乘着此書寫作之機,待到真的靜下心來細究,我發現自己心中的感慨越發強烈,要加一個「更」字。
作為現代文學史上最著名的作家,細細過濾他們的交往始末,打動我的往往並不是那些「大事情」,比如《生死場》的出版,接受斯諾採訪時稱許蕭紅是「當今中國最有前途的女作家」,一起聯署《中國文藝工作者宣言》,一起創辦《海燕》雜誌等等,給了我強烈衝擊的,反倒是一些看似上不了台面的「小兒科」,例如囑咐兩蕭寄信要掛號以免丟失,信末問一聲「儷安」什麼的,叮囑蕭軍不可跟那些俄國男女講話,關心「吟太太」是否仍要困早覺,請客的前一天冒雨去餐館訂菜,當然還有攜家人對拉都路351號的「突訪」……更有在大陸新村當作晚餐的蔥油餅,和魯迅日記中有關的記載;至於說尚未謀面就答應援助他們,第一次見面就把錢借給他們,我無法歸納這是「大事情」還是「小兒科」,但我知道,這無疑就是最讓人感動到進淚的壯舉了。
那個跟蕭軍一起闖入上海灘的蕭紅,顯然也不是凡人,在承受沐浴了一份大愛之後,在被一雙巨手推上文壇之後,這個深諳「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之道的東北女孩,她對於師恩的報答落實到行動上,就是不停歇不問斷地拚命地寫作,且是越寫越好,漸人佳境;為此,她已變成了吐絲的春蠶和啼血的杜鵑,這種奮不顧身的知恩圖報頗具幾分結草銜環之古風。
「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清]鄭燮:《新竹》)這樣一份知遇之恩很大程度上成就了蕭紅——距魯迅遠行三年之後,逃亡中的蕭紅,為現代文學史奉獻出了傳世之作《回憶魯迅先生》,堪稱是對恩師的最好報答。魯迅的關愛和幫助,是蕭紅寫作生涯後半程最主要的動力源之一。
願此書能真實客觀呈現出現代文學史上兩代作家之間的交往始末,願這些真實客觀的呈現能引起大家更多的關注和思考。
感謝肖鳳老師欣然做序,在我寫作的過程中,一直得到肖鳳老師的關心和鼓勵,她出版於1980年底的《蕭紅傳》(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是1949年以後中國大陸第一部蕭紅的傳記,作為晚輩,在蕭紅誕辰百年之際,拙著《蕭紅全傳》由中國青年出版社推出。兩代人,相隔三十年,相繼為蕭紅立傳,多麼的令人感慨!在我們之間,蕭紅是一個說不完的話題,深盼廣大讀者,能有更多的人走近她並讀她用生命留下的經典。[1]
感謝本書的責編和華文出版社,他們付出的努力為此書增色不少。[2]
參考文獻
- ↑ 蕭紅與魯迅豆丁網,2016-08-14
- ↑ 魯迅最經典的語錄50句,果斷收藏!搜狐網,201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