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營養級是指生物在生態系統食物鏈中所處的層次。生態系統的食物能量流通過程中,按食物鏈環節所處位置而劃分不同的等級。自養生物所固定的能量和合成的有機物質是生態系統中最初有機營養源,稱為初級生產。沿着食物鏈,這些能量和營養逐級傳遞。在食物鏈中距離初級生產距離相等的不同物種的組合稱為生態系統該距離級別的營養級。營養級可分為:由無機化合物合成有機化合物的生產者,直接捕食初級生產者的初級消費者(次級生產者);捕食初級消費者的次級消費者,以下順次是三級:初級消費者以及分解這些消費者屍體或排泄物的分解者等級別。從生產者算起,經過相同級數獲得食物的生物稱為同營養級生物。但是在群落或生態系統內其食物鏈的關係是複雜的,除生產者和限定食性的部分草食性動物外,其他生物大多數或多或少地屬於兩個以上的營養級,同時它們的營養級也常隨年齡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中文名:營養級

外文名:Trophic level

學 科:生態工程

領 域:環境科學

釋 義:生物在生態系統食物鏈中所處的層次

分 為:一級、二級、三級

目錄

定義

營養級即食物鏈中的一個環節。它是指處於食物鏈同一環節上所有生物物種的總和,因此也稱為營養物種。

簡介

生產者算起,經過相同級數獲得食物的生物稱為同營養級生物,但是在群落或生態系統內其食物鏈的關係是複雜的,除生產者和限定食性的部分食植性動物外,其他生物大多數或多或少地屬於2個以上的營養級,同時它們的營養級也常隨年齡和條件而變化。例如:寬鰭鱲(Zacco platypus)同時以昆蟲藻類為食;香魚(Plecoglossus alti-velis)隨着其生長,從次級消費者變為初級消費者:在苗種階段為動物食性,隨着個體發育而轉為植物食性兼雜食性。仔魚攝食枝角類和橈足類及其它小型甲殼類,一直持續到溯河洄游。在游進河川行程中,攝食器官發生演變,攝食逐步改為低等藻類。

營養級反映了食物鏈和食物網中某一層次上的生物與另一層次上的生物之間的關係。生態金字塔把生態系統中各級有機體的個體數量、生物量或能量,按營養級位置順序排列並繪製成圖,其形似金字塔,故稱生態金字塔或生態錐體。可分為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和數量金字塔三類。生態金字塔表示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和能流過程。一般來說,能量錐體最能保持金字塔形,而生物量錐體和數量錐體則可能倒置或部分倒置 。[1]

自養生物都處於食物鏈的起點,共同構成第一營養級。所有以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為食的動物都處於第二營養級,即食草動物營養級。第三營養級包括所有以植食動物為食的食肉動物。依此類推,還會有第四營養級和第五營養級。

由於能量通過各營養級流動時會大幅度減少,下一營養級所能接收的能量只有上一營養級同化量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之間,所以食物鏈不可能太長,生態系統中的營養級也不會太長,一般只有四、五級,很少有超過六級的。

一般來說,營養級的位置越高,歸屬於這個營養級的生物種類、數量和能量就越少,當某個營養級的生物種類、數量和能量少到一定程度,就不可能再維持另一個營養級的存在 。[2]

營養級分類

為了解生態系統的營養動態,對生物作用類型所進行的一種分類,是由R.L.Lindeman(1942)提出的。營養級可分為:

一營養級

作為生產者的綠色植物和所有自養生物都處於食物鏈的起點,共同構成第一營養級。

二營養級

所有以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為食的動物都處於第二營養級,即食草動物營養級。

三營養級

第三營養級包括所有以植食動物為食的食肉動物

依此類推,還會有第四營養級和第五營養級。

舉例說明

例如,一個捕食性食物鏈是青草→野兔→狐狸→野狼,牽涉了四種生物,是為四個營養級(青草是第一營養級,野狼是第四營養級),當中,狐狸吸收了野兔的部分能量,而野免吸收的能量是來自青草透過光合作用製造的。在能量傳遞的過程中,有大部分的能量散失,因此需要很大數量的青草才能供應足夠能量給很少量的野兔,從而再供應給更少量的狐狸及野狼。因此營養級被形容為金字塔形,即金字塔底部為青草,最頂部為野狼 [3]

視頻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態系統一個營養級能量流動的計算

參考文獻

  1. [彭崑生主編. 江西生態 生態知識手冊[M]. 2007]
  2.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委員會《[環境科學]]》委員會. 中國大百科全書, 環境科學[M].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2.]
  3. [周健民.土壤學大辭典:科學出版社,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