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草
菟丝草,中药名。为旋花科菟丝子属植物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Lam.和日本菟丝子CuscutajaponicaChoisy及其同属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植物菟丝子,具有清除异常黑胆质或异常黏液质,散气通阻,解郁除狂,爽心悦志,清脑安神,软坚消肿之功效。主治黑胆质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寒性抑郁症、神经症、抽筋、失眠,硬性炎肿。[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菟丝草
汉语拼音:tú sī cǎo
别名:金丝草(《全国中草药汇编》),阿夫忒蒙、阿福体门、阿福体木尼、阿福提门、可卡述西、可述苷(《回回药方三十六卷》),色日克月改,艾非提蒙、开苏斯、阿卡斯比里(《药物之园》)
性味:味辛,性热
功能:清除异常黑胆质或异常黏液质,散气通阻,解郁除狂,爽心悦志,清脑安神,软坚消肿
主治:黑胆质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寒性抑郁症、神经症、抽筋、失眠,硬性炎肿
目录
药理简介
各种名称
中文名:菟丝草
别名: 金丝草
来源
旋花科菟丝草Cuscuta sp.,以带花果的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功能主治
凉血散热毒。主治吐血,衄血,崩漏下血,痈毒恶疮。
用法用量
内服1~3钱。[2]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功能
清除异常黑胆质或异常黏液质,散气通阻,解郁除狂,爽心悦志,清脑安神,软坚消肿。
主治
黑胆质性或黏液质性疾病,如寒性抑郁症、神经症、抽筋、失眠,硬性炎肿。
用法用量
内服:9~12g,可入汤剂、泡剂、诃子膏剂、蜜膏剂、蒸露剂、糖浆剂等制剂。
注意事项
不宜多研、多煎,装入布袋后下。本品适合于寒性气质、年老和50岁左右者,胆液质性气质、热性气质、身患肺病者和儿童不宜用。若需用,需配阿拉伯胶、西黄芪胶。
药理作用
强心作用。
临床应用
相关配伍
- 1、治忧郁症,取适量菟丝草,苦艾煎汤内服。(《拜地依药书》)
- 2、治异常黑胆质和黏液质增多,取适量菟丝草与适量食盐和蜂蜜煎汤内服。(《注医典》)
- 3、治致病体液停留在体内,取适量菟丝草、天山堇菜煎汤内服。(《药物宝库》)
- 4、治黑胆质性头痛,心悸胆怯,取适量菟丝草,浸泡在适量牛乳中与适量醋糖浆同服。(《药物宝库》)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季采收,晒干。
药材鉴别
药材性状
干燥茎多缠绕成团,呈棕黄色,柔细,粗不及1㎜,叶退化成鳞状片,多脱落,花簇生于茎节,呈球形。带有圆形或扁球形的果实,呈棕黄色。气微,味苦。
植物学信息
植物种属
旋花科菟丝子属植物菟丝子和日本菟丝子。
形态特征
- 1、菟丝子,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直径约1毫米,无叶。花序侧生,少花或多花簇生成小伞形或小团伞花序,近于无总花序梗;苞片及小苞片小,鳞片状;花梗稍粗壮,长仅1毫米;花萼杯状,中部以下连合,裂片三角状,长约1.5毫米,顶端钝;花冠白色,壶形,长约3毫米,裂片三角状卵形,顶端锐尖或钝,向外反折,宿存;雄蕊着生花冠裂片弯缺微下处;鳞片长圆形,边缘长流苏状;子房近球形,花柱2,等长或不等长,柱头球形。蒴果球形,直径约3毫米,几乎全为宿存的花冠所包围,成熟时整齐的周裂。种子2~49,淡褐色,卵形,长约1毫米,表面粗糙。
- 2、日本菟丝子,别名金灯藤,一年生寄生缠绕草本,茎较粗壮,肉质,直径1~2毫米,黄色,常带紫红色瘤状斑点,无毛,多分枝,无叶。花无柄或几无柄,形成穗状花序,长达3厘米,基部常多分枝;苞片及小苞片鳞片状,卵圆形,长约2毫米,顶端尖,全缘,沿背部增厚;花萼碗状,肉质,长约2毫米,5裂几达基部,裂片卵圆形或近圆形,相等或不相等,顶端尖,背面常有紫红色瘤状突起;花冠钟状,淡红色或绿白色,长3~5毫米,顶端5浅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钝,直立或稍反折,短于花冠筒2~2.5倍;雄蕊5,着生于花冠喉部裂片之间,花药卵圆形,黄色,花丝无或几无;鳞片5,长圆形,边缘流苏状,着生于花冠筒基部,伸长至冠筒中部或中部以上;子房球状,平滑,无毛,2室,花柱细长,合生为1,与子房等长或稍长,柱头2裂。蒴果卵圆形,长约5毫米,近基部周裂。种子1~2个,光滑,长2~2.5毫米,褐色。花期8月,果期9月。
分布区域
- 1、菟丝子,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浙江、福建、四川、云南等省,伊朗,阿富汗向东至日本,朝鲜,南至斯里兰卡,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也有分布。
- 2、日本菟丝子,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越南,朝鲜,日本也有。
生长环境
- 1、菟丝子,海拔200-3000米的田边、山坡阳处、路边灌丛或海边沙丘,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
- 2、日本菟丝子,寄生于草本或灌木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