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山韻
歌曲簡介
中文名稱:聽香
歌曲演唱:張也
所屬專輯:《秋哥》
發行時間:2005-10-17
流 派:流行
所屬公司:天藝唱片
歌曲歌詞
林如海花如潮青山入雲霄
霧如紗雲似錦飛來相思鳥
蝶兒花叢戲百鳥枝頭鬧
叮咚咚的山泉呼啦啦的盪林濤
心隨歌飛綠擁懷抱
林如海花如潮青山入雲霄
水如鏡瀑似練銀河落九霄
魚兒澗底游珍禽岸上跑
光燦燦的金杯綠悠悠的連天橋
神遊仙境快樂逍遙
魚兒澗底游珍禽岸上跑
光燦燦的金杯綠悠悠的連天橋
神遊仙境快樂逍遙
神遊仙境快樂逍遙
歌手簡介
中文名:張也
別 名:也也
國 籍:中國
性 別:女
民 族:漢族
出生地:湖南長沙
出生日期:1968年5月28日
星 座:雙子座
身 高:154 cm
畢業院校:中國音樂學院
職 業:歌唱家
代表作品:《走進新時代》,《吉祥頌》,《多情的東江水》,《人間第一情》等
籍 貫:湖南
學 位:碩士 [1]
早年經歷
張也,生於1968年05月28日,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青年教師 1991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師從聲樂導師金鐵霖教授。1995年獲聲樂碩士學位。現為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青年教師。
主要成就
1995年獲「金唱片」獎
中國電視金鷹獎
國家一級演員
星路歷程
5歲登台演小常寶,5歲登台演壓台的小常寶,從此開始了她的藝術生涯.
1982年考入湖南省藝術學校學習戲曲。
1991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
1995年攻讀完碩士研究生,現任聲樂歌劇系教師。
1986年參加中央電視台第二屆青歌賽。
1988年再次參加第三屆青歌賽,獲專業組民族唱法銅獎。
1988年起,多次在全國各類音樂大賽中獲獎。
1990年在北京電視台舉辦的1980年 - 1990年優秀歌手演唱回顧展及1992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舉辦的觀眾投票活動中,均獲「觀眾最喜歡的歌手」殊榮。
1995年《萬事如意》獲「金唱片」獎;在中央電視台舉辦的第五屆音樂電視大賽中她演唱的「走進新時代」獲金獎、「最佳演唱獎」。此節目還獲「中國電視金鷹獎」、「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
2002年作為專業評委參加青歌賽。
2006年元月11、12日成功的舉辦了個人獨唱音樂會,得到了廣大觀眾和專家的一致好評。
2006,2008年再度任評委。
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領銜演唱。
2008年憑藉《走進新時代》被廣東深圳授予改革開放三十年金曲榮譽勳章。
2009年中央電視台出街聯歡晚會演唱《祖國頌》
舞台實踐
1986年·1988年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
1987年首次參加央視春晚,在聯唱《民族團結大聯唱》中演唱《瀏陽河》
1989年第2次參加央視春晚,獨唱歌曲《采檳榔》
1994年第3次參加央視春晚,獨唱歌曲《聽春風》
1995年第4次參加央視春晚,獨唱歌曲《萬事如意》
1996年第5次參加央視春晚,開場歌舞《這是美麗的祖國》中演唱。
1997年第6次參加央視春晚,與郁鈞劍合唱《黃河鼓震》
1998年第7次參加央視春晚,與李光曦,李谷一 等合唱《走進新時代》
1999年第8次參加央視春晚,在歌組合《金曲回顧》中 獨唱《走進新時代》
2000年第9次參加央視春晚,與郁鈞劍合唱《家和萬事興》
2001年第10次參加央視春晚,與呂繼宏合唱《咱老百姓》
2002年第11次參加央視春晚,與郁鈞劍合唱《知足常樂》
2003年第12次參加央視春晚,獨唱歌曲《歡聚一堂》
2006年第13次參加央視春晚,與王宏偉合唱《年夜飯》
2007年第14次參加央視春晚,與廖昌永,譚晶合唱《萬家燈火》
2008年第15次參加央視春晚,與呂繼宏,譚晶合唱《和諧大家園》
2009年第16次參加央視春晚,獨唱歌曲《祖國頌》
2010年第17次參加央視春晚,與呂繼宏合唱《幸福》
2011年第18次參加央視春晚,張也與閻維文合唱《幸福讚歌 》
2008年參加了元宵晚會 京劇《貴妃醉酒》 演員:張也
社會活動
2010年4月參加情系玉樹 大愛無疆抗震救災並演唱歌曲《凝聚每份愛》。同年參加愛的奉獻賑災晚會演唱歌曲《我的祖國》並捐獻捐助20萬元善款。
社會評價
張也的演唱甜美細膩、功力深厚、韻味獨特,被譽為「在當代中國歌壇獨樹一幟的歌唱家,無論是柔媚的民歌小調,還是技巧高超,音域寬廣的民族歌劇選段,她都能駕馭得非常出色。她的聲音具備多種特質:嬌柔、溫馨、祥和、靚麗、清脆、甜美、歡欣、快樂、婉轉、純潔、真誠,幾乎全可以用在她的身上。她的演唱沒有虛假的做作,全無雕飾的痕跡,不妖不媚,流暢自然,不落俗套。似雪山上消融的清水,甘冽、香甜、晶瑩透明,跳躍在石岩上,嬉戲在綠樹中,歡騰在草坪里,無拘無束地留下一串串歡快的回聲;她的歌聲極具穿透力,可以從龐大的交響樂隊中穿透出來,輕盈飄逸,明亮甜美.高低音上下自如,沒有坎.自然天成婉轉流暢,又好象是一陣陣輕柔、和煦的春風,翩翩地飛過大地,輕盈地穿行在五彩繽紛的花朵中間,將安詳和寧靜灑滿人間(新華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