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目錄

莘縣

莘縣徒駭河公園

莘縣[1]是山東省聊城市轄縣,位於山東省西部、聊城市西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行政區域面積1420平方公里,人口103.8萬人(2014年),是聊城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轄4個街道、20個鎮。縣人民政府駐政府街3號。

莘縣地處黃河下游沖積平原黃泛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主要河流有徒駭河、馬頰河、金堤河等。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岩鹽等。

莘縣是革命老區,是山東省委恢復地,抗日戰爭時期是冀魯豫抗日根據地中心區,朱德、劉少奇、鄧小平、宋任窮、楊得志、楊勇等革命家曾在這裡留下了工作和戰鬥的足跡。

莘縣是農業生產大縣,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特產香瓜、雙孢菇、小肉食雞。工業門類主要有化工、塑料、紡織、機械鑄造、農副產品加工等。德商高速、莘南高速、青蘭高速、范輝高速、鄭濟高鐵穿境而過。2015年,莘縣地區生產總值301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3億元。 2017年12月2日,榮獲「中國最美綠色生態旅遊名縣」。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莘縣

外文名稱: Shenxian County

所屬地區: 山東省聊城市

下轄地區:莘亭街道等4個街道、古雲鎮等20個鎮

政府駐地: 燕塔街道

電話區號: 0635

郵政區碼: 252400

地理位置: 中國華東地區、山東省西部

面 積: 1416平方公里

人 口: 104萬

方 言:冀魯官話、中原官話(南部)

氣候條件: 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

著名景點:燕塔、十字坡、野豬林、馬陵道古戰場等

車牌代碼: 魯P

行政區劃代碼: 371522

建制歷史沿革

《尚書·禹貢》中,今莘縣境域屬兗州。

春秋時期,為衛國莘邑(今縣城北14公里處)之地。

戰國時期,地處齊國、魏國交界地帶。

秦代,置陽平縣,治所在今莘城;又置東武陽縣,治所在今莘城南。陽平縣、東武陽縣均屬東郡。

西漢,置觀縣,觀縣、陽平縣、東武陽縣均屬東郡。

新莽,觀縣更名為觀治縣。東漢,觀治縣更名為衛國縣;建安十七年(212年),衛國縣、東武陽縣改屬魏郡。

曹魏,東武陽縣移治於朝城(今朝城鎮西),陽平縣由東郡改屬冀州陽平郡。黃初二年(221年),衛國縣、東武陽縣改屬陽平郡。黃初七年(226年),陽平縣改為陽平國。太和六年(233年),陽平國復為陽平縣。

西晉太康元年至三年間(280—282年),陽平縣屬司州陽平郡。永嘉(307—312年)後,陽平縣併入樂平縣。(樂平縣,戰國時魏國置清縣,

魏晉時期改為樂平縣,故城在今聊城西、堂邑東南)西晉時期,衛國縣改稱衛縣,陽平縣、東武陽縣、衛縣均屬陽平郡。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復置陽平縣,東武陽縣改為武陽縣。北齊,廢樂平縣,陽平縣改為樂平縣,廢武陽縣。北周,復置武陽縣,析樂平縣北境置莘亭縣,又置昌樂郡,衛國縣屬之;建德六年(577年),置武陽郡,轄樂平縣、莘亭縣、武陽縣,郡治樂平縣;大象二年(580年),置魏州,武陽郡、昌樂郡屬之。

隋開皇初年,廢武陽郡、昌樂郡,樂平縣、莘亭縣、武陽縣、衛國縣屬魏州。開皇六年(586年),樂平縣復名陽平縣;衛國縣改為觀城縣,縣治位於今清豐縣城南5公里;復置元城縣(西漢置,治所在今河北大名縣東,北齊廢),治所移駐今莘縣西南、朝城東北。開皇八年(588年),陽平縣改稱清邑縣。開皇十六年(596年),置莘州,清邑縣、莘亭縣、武陽縣屬之;析臨黃縣置河上縣,縣治設於觀城鎮東北河牧城。大業二年(606年),廢莘州;清邑縣更名為莘縣,「莘縣」之名始於此;廢莘亭縣,併入莘縣;廢河上縣,併入臨黃縣。大業三年(607年),廢魏州,復置武陽郡,治所設在莘縣,莘縣、武陽縣、觀城縣均屬武陽郡。隋末,瓦崗軍李密的魏政權將武陽郡改為前魏州,莘縣、武陽縣、觀城縣屬之。

唐武德元年(618年),前魏州屬宇文化及許國,復為武陽郡,治所設於武陽縣。武德二年(619年),武陽郡屬竇建德夏國,將武陽郡改為前魏州,莘縣、武陽縣屬之;觀城縣劃歸黎州。武德四年(621年),前魏州屬唐,觀城縣還屬前魏州,同年又劃歸澶州;析前魏州復置莘州,州治設在莘縣,莘縣、武陽縣屬之;析莘縣北部置莘亭縣,屬博州。武德五年(622年),廢莘亭縣,併入莘縣。貞觀元年(627年),廢莘州、澶州,莘縣、武陽縣、觀城縣復屬前魏州。貞觀十七年(643年),廢武陽縣,其地劃屬莘縣、臨黃縣;廢觀城縣,其地劃屬昌樂縣、臨黃縣;廢元城縣,併入貴鄉縣。龍朔二年(662年),前魏州改為後冀州。咸亨三年(672年),後冀州改為魏州。永昌元年(689年),析莘縣、臨黃縣置武聖縣,治所設在故武陽城(今朝城鎮孟莊孟窪)。開元七年(719年),武聖縣更名為朝城縣。天寶元年(742年),魏州改為魏郡,莘縣、朝城縣屬之。天寶十五年(756年)、乾元二年(759年)、寶應元年(762年),魏郡、魏州之名又三度更易,終定為魏州,莘縣、朝城縣屬之未變。大曆七年(772年),析昌樂縣、臨黃縣(一說析頓丘縣)復置觀城縣,治所設於舊觀城店(今清豐縣紙房鄉),屬澶州。

天祐三年(906年),朝城縣更名為武陽縣。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魏州升為興唐府,武陽縣復名朝城縣,莘縣、朝城縣屬興唐府。

後晉天福二年(937年),興唐府改為廣晉府,莘縣、朝城縣屬之。

後漢乾祐元年(948年),廣晉府改為大名府,莘縣、朝城縣屬之。

北宋建立後,莘縣、朝城縣屬河北東路大名府,觀城縣屬河北東路澶州。雍熙四年(987年),廢臨黃縣,其地併入觀城縣。明道二年(1033年),朝城縣治所遷至社婆村。皇祐元年(1049年),廢觀城縣,其地劃屬濮陽縣、頓丘縣。皇祐四年(1052年),復置觀城縣,縣治設於水北鎮(今觀城鎮)。崇寧四年(1105年),朝城縣劃歸澶州。崇寧五年(1106年),澶州升為開德府,觀城縣、朝城縣屬之。

金天會八年(1130年),開德府降為澶州,觀城縣、朝城縣屬之。天會十五年(1137年),置大名府路,大名府、澶州屬之。皇統四年(1144年),澶州改為開州,觀城縣、朝城縣屬之。海陵王在位年間(1149—1161年),朝城縣劃歸大名府。

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後,莘縣由大名府劃歸博州路。至元五年(1268年),朝城縣、觀城縣由開州劃歸濮州。至元十三年(1276年),博州路改為東昌路,莘縣屬之。

明洪武元年(1368年),東昌路改為東昌府,莘縣屬之;置山東行省,東昌府、濮州屬之。洪武二年(1369年),濮州改隸東昌府。洪武三年(1370年)三月後,濮州所轄的朝城縣、觀城縣、范縣被廢,不久即復置。至此,莘縣直屬東昌府,朝城縣、觀城縣、范縣屬東昌府濮州。洪武九年(1376年),山東行省改為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東昌府屬之。 [20] 洪武十三年(1380年)【一說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范縣舊縣城因水患遷至古城(今莘縣古城鎮)。

清雍正七年(1729年),濮州由東昌府轄州升為直隸州,轄范縣、觀城縣、朝城縣。雍正十三年(1735年),濮州直隸州降格為濮州,屬曹州府,范縣、觀城縣、朝城縣屬曹州府濮州。莘縣屬東昌府未變。 [22] 在省與府、直隸州之間還有一級「道」的准行政建制,到晚清,東昌府屬濟東泰武臨道,曹州府屬兗沂曹濟道。

民國二年(1913年)1月,廢除府、州建制,確認「道」為一級行政區劃;置濟西道,莘縣、觀城縣、朝城縣、范縣屬之。

民國三年(1914年)5月,濟西道改稱東臨道。

民國十四年(1925年)10月,廢東臨道,設立東昌道、曹濮道。莘縣屬東昌道,觀城縣、朝城縣、范縣屬曹濮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5月,廢東昌道、曹濮道,莘縣、觀城縣、朝城縣、范縣直屬山東省。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0月,設立山東省第六督察區,莘縣、觀城縣、朝城縣、范縣屬之。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9月,建立莘縣抗日民主政府,屬魯西行政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2月,觀城縣、朝城縣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屬魯西行政區魯西北專區;4月,莘縣屬魯西北專區;10月,析朝城縣西北部置朝北縣,屬魯西北專區;11月,魯西北專區改稱第三專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7月,魯西行政區和冀魯豫行政區合併為冀魯豫第三專區,莘縣、觀城縣、朝城縣屬之;9月,冀魯豫第三專區改為晉冀魯豫邊區第18專區;12月,在范縣、壽張、朝城、陽穀交界地區建立範壽朝陽邊區(縣級),屬冀魯豫第二(運西)專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7月,在莘縣南部、朝城北部毗鄰地區設立縣級莘朝邊辦事處,屬冀魯豫行政區第三(魯西北)專區。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月,觀城縣與朝城縣合併為觀朝縣;7月,莘縣與朝北縣合併為莘朝縣,屬冀南行政區第七(魯西北)專區,觀朝縣屬晉冀魯豫邊區第17專區,莘朝邊辦事處改為南峰縣;11月,撤銷范壽朝陽邊區,轄區分別歸原屬各縣。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5月,恢復朝城縣建制;秋季,撤銷觀朝縣,恢復觀城縣建制。

附日偽行政區劃: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春,設立魯北道、魯西道,莘縣屬魯北道,朝城縣、觀城縣、范縣屬魯西道。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6月,撤銷魯北道、魯西道,設立東臨道、曹州道,其中莘縣屬東臨道,觀城縣、朝城縣、范縣屬曹州道。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5月,撤銷莘朝縣,恢復莘縣建置,屬冀魯豫行政區第七(魯西北)專區;劃出朝北地區,與元城縣合併設立元朝縣;觀城縣、朝城縣屬冀魯豫第八專區;撤銷南峰縣,轄區劃回莘縣、朝城縣。同年9月,朝城縣更名為南峰縣,朝城縣、觀城縣冀魯豫行政區第二(運西)專區。10月,莘縣屬冀南行政區第一專區(亦稱魯西北專區、臨清專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6月,縣級抗日民主政府改稱民主政府;11月,南峰縣、觀城縣屬冀魯豫第八(濮陽)專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9月,南峰縣、觀城縣屬冀魯豫第九(濮范)專區。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秋,元朝縣、觀城縣民主政府改為人民政府。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南峰縣復名朝城縣;8月,撤銷元朝縣,朝北部分劃歸莘縣,冀南第一專區撤銷,莘縣改屬平原省聊城專區;10月,朝城縣、觀城縣劃歸平原省濮陽專區。建國後,莘縣、朝城縣民主政府改稱人民政府。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莘縣、朝城縣、觀城縣劃歸山東省聊城專區。

1953年8月,觀城縣、朝城縣合併為觀朝縣(1952年7月國務院批准)。

1956年3月,撤銷觀朝縣,原觀朝縣轄區北部劃歸莘縣,南部劃歸范縣,東北部劃歸壽張縣。

1958年12月,撤銷莘縣,其行政區域分別劃歸冠縣和范縣。

1961年7月,恢復莘縣建置,行政區域與1958年12月撤縣前相同。

1964年4月,范縣劃歸河南省,其金堤以北行政區域(含范縣舊城)劃入莘縣。

1967年3月,聊城專區改為聊城地區,莘縣屬聊城地區。

1997年8月,撤銷聊城地區,設立地級聊城市,莘縣屬聊城市。

行政劃分

截至2014年,莘縣轄4個街道、20個鎮, 共1154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莘縣位於山東省西部,聊城市西南端,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東與陽穀縣以金線河為界,東北鄰東昌府區,西與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以及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清豐縣相連,南與河南省濮陽市范縣、濮陽縣接壤,北鄰冠縣。縣境介於北緯35°48′—36° 25′,東經115°20′—115°43′之間。據2010年土地詳查數據,縣境東至東魯街道朱家莊村東南,西至古雲鎮西池村西南,最寬39.97公里;南至古雲鎮高堤口村東南,北至魏莊鎮邵淨莊村北,最長75.6公里;總面積1420平方公里,比原來認定的1387.74平方公里多28.2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莘縣屬黃泛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海拔35.7—49米,西南高,東北低,南北地面坡降1/6000,東西坡降1/4000。由於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道、泛濫,泥沙堆積,形成了高中有窪、窪中有崗的微地貌,主要由河灘高地、沙質河槽地、緩平坡地、河間淺平窪地、河道決口扇形地等組成。 [36-37]

氣候

莘縣屬暖溫帶半乾旱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乾濕季明顯,雨熱同季。春季回暖迅速,風大,光照充足,輻射強,常出現乾旱;夏季炎熱多雨,降水集中,易出現水澇;秋季氣溫劇降,輻射減弱,溫和涼爽,降水減少,易出現秋旱;冬季寒冷千燥,雨雪稀少。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氣溫明顯升高,降水明顯減少,極端天氣增多。

水文

古代    遠古時期,今莘縣境域屬黃河流域漯(tà)川水系。漯川(漯水)約形成於公元前21世紀初,黃河流至大邳(今河南省濬縣東南)一分為二,北側為幹流,南側即為漯川,經今濮陽、范縣、莘縣、聊城、臨邑、濱州入海。自夏禹至金代的三千多年間,黃河下游多次決口改道,有6次流經今莘縣境域,累計1600多年,其中多次為奪漯入海。武周久視元年(700年)開疏馬頰河,自此漸屬海河流域。開元十四年(726年),黃河決龍窩形成的龍窩河為境內徒駭河源頭前身。後梁貞明二年(916年)疏浚漯水,築通道,為老金線河的基礎。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黃河在魏郡決口,衝出二股河,分黃水行馬頰河。金明昌五年(1194年),黃河決口,改道為經淮河入海,漯水絕流,莘縣自此不再臨黃。金、元、明代逐步形成金堤河,屬黃河流域;其餘大部屬海河流域。

現代

縣域以北金堤為界,以北占縣域總面積97%的區域屬海河流域,以南的3%屬於黃河流域。境內主要有金堤河、徒駭河、馬頰河、金線河等河流和道口乾渠、東池乾渠、仲子廟乾渠、俎店乾溝、范莘乾溝等溝渠。金堤河、徒駭河、馬頰河為省際河道,自西南向東北斜穿而過;其中金堤河屬黃河水系,徒駭河、馬頰河屬海河水系。

金堤河源於河南省滑縣耿兒莊,在古雲鎮高堤口村(北金堤樁號39+ 936)入境,經古雲、大張家、櫻桃園、古城,於仲子廟(北金堤樁號73+604)入陽穀縣境,在河南省台前縣張莊入黃河。境內長33.668公里,流域面積37.7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42.88億立方米(范縣水文站數據)。

徒駭河源於古雲鎮文明寨村東,向東北流經大張家、觀城、櫻桃園、王莊集、張寨、妹冢、董杜莊、俎店、十八里舖、燕塔、莘州、東魯、莘亭14個鎮、街道,有新金線河、俎店渠、范莘乾溝等19條支流匯入,至莘亭街道李鳳桃村入陽穀縣境,最終注入渤海。境內長68公里,流域面積1059平方公里。

馬頰河源於濮陽市金堤閘,至冢北溝入口處入境,境內有鴻雁渠、辛莊溝、阮莊溝、道莊溝、沙姑廟溝5條支溝注入,自魏莊、河店兩鎮與冠縣交界處流出,最終注入渤海。境內長31.5公里,流域面積291平方公里。

金線河由古柯澤演變而成。發源於櫻桃園村西、道口乾渠東岸,經櫻桃園、柿子園、朝城、徐莊4個鎮,至東魯街道李鳳桃入徒駭河,全長47.6公里,總流域面積519平方公里,境內221平方公里。 仁義村以上為莘縣內河,以下為莘縣、陽穀兩縣界河;仲子廟乾渠至仁義村段稱新金線河,由仁義村入金線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莘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6.7711億立方米,可利用量3.2329億立方米。境內的水資源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兩部分。地表水主要來源於境內的降水徑流、過境河道徑流和彭樓引黃入境客水,多年平均水資源量5.1695億立方米,可利用量1.8919億立方米;地下水主要來源於降水、河道及坑塘入滲補給和灌溉回歸等,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6016億立方米,可利用量1.441億立方米。

土地資源

2010年,莘縣土地總面積14.2萬公頃,其中已利用土地14.17萬公頃,未利用土地0.03萬公頃。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2年,莘縣總戶數309229戶,戶籍人口1006625人,其中男性522492人,女性484133人;非農業人口208641人。

民族

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莘縣漢族人口946965人,占總人口的98.76%;有少數民族11862人,占總人口的1.24%。少數民族中,回族11630人,主要分布在張魯、朝城、徐莊等鎮的部分村莊;此外還有壯族43人,裕固族31人,滿族28人,蒙古族21人,白族15人,苗族11人,維吾爾族、朝鮮族各10人,藏族9人,佤族8人,柯爾克孜族5人,土家族、京族各4人,彝族、哈尼族、黎族、土族各3人,瑤族、水族、錫伯族、怒族各2人,布依族、侗族、哈薩克族、羌族、赫哲族、未識別民族各1人。

經濟

概述

2014年,莘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6.89億元,比2013年增長9.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4.77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02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1.28億元。

2015年,莘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01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5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540元。

第一產業

莘縣是農業大縣、蔬菜大縣,常年瓜菜菌播種面積90萬畝,其中冬暖式大棚26萬座、大中小拱棚19萬畝,食用菌栽培面積600萬平方米,瓜菜菌總產360多萬噸;擁有無公害、綠色和有機三品認證品牌38個。形成了以燕店、河店、魏莊等鄉鎮為主的香瓜生產基地,常年種植面積8萬畝,產量達到40萬噸,是全國最大的香瓜生產基地;以朝城、徐莊、王莊集等鄉鎮為主的雙孢菇、草菇基地,栽培面積350萬平方米,年產8萬噸;以董杜莊、俎店、妹冢等鄉鎮為主的西瓜基地,種植面積6萬畝,年產36萬噸;以王莊集、櫻桃園等鄉鎮為主的山藥基地,種植面積2萬畝,年產6萬噸;以大王寨、張魯、王奉等鄉鎮為主的富硒蘋果、黃金梨、葡萄等果品基地,種植面積2萬畝,年產優質水果7萬噸;以莘亭、朝城、古城等鄉鎮為主的大蒜、圓蔥、香菜等露地菜基地,年種植面積4萬畝。莘縣是畜禽養殖大縣,全縣常年出欄小肉食雞6億隻,規模全國最大;生豬年出欄110萬頭,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畜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82家,註冊商標42個。

2015年,莘縣糧食生產實現「十三連增」,達到「噸糧縣」標準,總產穩定在20億斤以上,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瓜菜播種面積達到97萬畝,食用菌栽培面積達到600萬平方米,總產470萬噸,被評為中國蔬菜第一縣;年出欄生豬達到125萬頭、小肉食雞達到2.2億隻,被評為全國生豬調出大縣。新增標準化瓜菜菌基地84處,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41處,合作社796家,家庭農場101家,「三品一標」品牌127個,認證面積達到65萬畝。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8家。在全市率先建成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平台和農產品質檢中心。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設立了莘縣蔬菜專銷區,開通了對北京首農集團等高端客戶的配送直供。莘縣綠色瓜菜菌種植科技園區被命名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

第二產業

2015年,莘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29家,比2010年增加98家;完成主營業務收入823.2億元,利稅79.1億元,利潤48.8億元。實繳稅金過500萬元的企業有10家,其中過千萬元的企業4家。156家工業企業新上二次創業項目186個,累計完成投資187億元。工業用電量13萬千瓦時,比2010年增長72.3%。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39.9億元。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個、山東著名商標13個、山東名牌產品1個。

第三產業

2014年,莘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65億元,比2013年增長12.7%;進出口總額6878萬美元,下降15.6%,其中出口4198萬美元。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1家,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80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99.07億元,比2013年增長9.5%。 [52] [54] 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完成110.6億元。

交通

公路

莘縣境內有2條高速公路、5條省道。

德商高速公路自東昌府區進入莘縣境內,設莘縣、莘縣南、古城3個互通立交互通立交,在馮姚村西南設莘縣停車區,向西南止於魯豫界;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28米。莘縣至南樂(魯豫界)高速公路始於北徐莊村南的德商高速公路150公里+400米處,向西至西段屯村南的徒駭河東岸與河南省南林高速公路豫魯界至南樂段相接,路線全長18.264公里,全封閉、全立交,雙向四車道,設計速度12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28米,設互通式立交2處,分離式立交5處,服務區1處。

316省道(東營—莘縣)境內長5.4公里。259省道(臨清—商丘)由冠縣界入境,經河店、莘亭、燕塔、莘州、十八里舖、妹冢、朝城、柿子園、櫻桃園至范縣界,境內長46.7公里。260省道(臨西—觀城)由冠縣界入境(與333省道重合3.9公里),經大王寨、張魯、董杜莊、張寨、王莊集、櫻桃園等鎮,到終點觀城鎮,境內長66.5公里。333省道(蒙陰—館陶)由陽穀界入境,經莘州、東魯、莘亭、燕店、魏莊、大王寨,境內長34公里。324省道(齊河—南樂)由南樂界入境,經張寨、朝城、徐莊,境內長18.99公里。

2014年,莘縣一級公路通車裡程34公里,二級公路162公里,農村公路2889公里;完成公路貨運量678萬噸,貨運周轉量89000萬噸公里;公路客運量442.8萬人,客運周轉量15890萬人公里。

鐵路

規劃中的鄭濟高速鐵路途徑莘縣,擬在縣城西側或南側設高鐵站1座。

規劃建設的古雲鐵路貨運專用線是古雲經濟開發區的專用鐵路,規劃自晉豫魯鐵路通道範縣站引出,上跨金堤河、古櫻路、金線河,轉向化工園區東側古雲貨場站。線路全長12.2公里,共建車站2座(范縣、古雲),線路所1個。鐵路建成運營後,主要承擔園區石油化工、鋼鐵和其他大宗物資的運輸,預計年貨運量1200萬噸,營運收入1.5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4年,莘縣有幼兒園280所,在園幼兒4.7萬人;小學216所,在校生8.07萬人;普通中學34所,在校生4.98萬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0.45萬人。 [52] 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連續15年居全市首位,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達到87%以上,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8個百分點。2014年考取本科生3487人,專科生1688人,中專生100餘人(不含職業中專)。

文化藝術

2014年,莘縣有博物館1個,檔案館1個,公共圖書館1所,文化館1個,農村文化大院1154個。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均達到100%。 [52] 2014年放映公益電影13800場,送戲下鄉600場。建設了莘縣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並免費對外開放,實現了縣鄉村三級文化網絡全覆蓋。莘縣城區有線電視用戶12500餘戶,寬帶用戶20戶;農村有線電視用戶10萬餘戶。民間文藝有獅、龍燈、花船、轉閣等,多在春節期間表演;墜子、大鼓書、嗩吶演奏等在鄉間常有活動。


醫療衛生

2014年,莘縣有衛生機構887個,其中醫院、衛生院3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I個。各類衛生機構共有床位2797張,衛生技術人員2800人。 莘縣人民醫院為二級甲等醫院,2014年門診病人1320475人次,各種疫苗接種覆蓋率90%以上。

體育事業

2014年,莘縣有體育館1座,新增群眾體育健身活動場地5.4萬平方米。全年參加市級及以上體育比賽共獲獎牌4枚。 普遍開展的體育項目有乒乓球、田徑、武術、籃球、排球、氣功、太極拳、太極劍、門球、檯球等。先後培養出的知名運動員有乒乓球世界冠軍劉偉、國家男排主力二傳手王超群、全國皮艇女子第二名王鳳芹、山東省第16屆運動會女子舉重冠軍陳平,第20屆亞洲田徑錦標賽女子400米冠軍趙艷霞等。莘縣體育館位於職業中專體校校區內,2014年建成並向所有市民以及校內學生免費開放。

歷史文化

莘縣地近中原,歷史上溝壑縱橫,交通便利,物產豐富,為兵家王侯「逐鹿」,「問鼎」必爭之地,發生在中原地帶的重大戰事,境內或作主戰場,或被裹挾其中。戰國時期的孫臏與龐涓馬陵之戰,三國時期曹操,臧洪等東武陽(今朝城)之戰,十六國時期趙王石勒與晉將苟睎陽平(今莘城)之戰,五代時期晉王李克用與梁將劉郇莘縣之戰以及清代愉林軍,邱莘教反清起義等著名戰役戰鬥均發生在境內。

名勝古蹟

燕塔

莘縣燕塔

莘縣燕塔坐落於莘縣縣城中心,是一座存放高僧骨灰的佛塔,因塔上棲息一種體型較大的鐵皮燕子而稱其為「燕塔」。建於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竣工於金天眷二年(1139年)。為樓閣式十三層平面八角型磚塔,塔底層東西長23米,南北長22米,高40多米。塔有四門,入北門可攀至頂部,南門內有一尊石雕女神像。塔內藏有五部北宋刻本《妙法蓮花經》,一部寫本《陀羅尼經》,一個精緻的小銀塔和一具石函(棺)。小銀塔用銀質薄片砸合而成,造型優美,玲瓏剔透。石函內有水,水上漂浮着銀質薄片船,水內有舍利子。歷史上多被用作軍事瞭望台。1968年遭拆毀。2006年重建,為8面13層,通高90米,重建修造了地宮。第13層修蓮花寶頂,寶頂下是4尊面向東西南北的四面佛,4面佛周圍是18羅漢。13層外廊牆壁設計了108個佛龕。佛龕對面的牆壁上是4大菩薩壁畫。一座具有古典特色的古塔巍峨聳立在縣城中心地帶。 另有其他等等古蹟。

旅遊

莘縣旅遊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古蹟有莘縣燕塔、文廟、徒駭河濕地公園、孔繁森廣場、張海迪廣場、三槐堂、伊尹躬耕處、朝城清真寺、孟窪漢墓遺址、三界碑、金代鐵鐘、秦皇堤、十字坡、野豬林、太子冢、琉璃井、唐槐、古馬陵之戰風景區、韓式墓地石刻群、陳家大院、仙鶴湖水利風景區、莘縣國有馬西林場、蔣店天主教堂、朝城清真寺、張魯清真寺等20餘處;革命舊址18處。

著名人物

古代

姓名 榮譽/成就 姓名 榮譽/成就
伊尹 商朝開國宰相 劉祥道 唐高祖時右相
劉景先 唐高宗時宰相 路隋 唐文宗時宰相
畢士安 宋真宗時宰相 王旦 宋真宗時宰相
竇謹 北魏都官尚書 李彪 度支尚書
王素 北宋兵部尚書 王古 北宋刑部尚書
王震 北宋吏部尚書 江東 明代兵部尚書
樂進 曹操麾下右將軍 潘璋 孫權麾下右將軍
譚延美 北宋上將軍 李世威 清代貴州大定總兵
王顯 北魏名醫 王倫 南宋外交家
步熊 西晉著名術士 陳宮 呂布帳下謀士

其中:劉祥道、劉景先、路隋、畢士安、王旦、竇謹、李彪、王素、王古、王震、江東,這十一人被後人稱為「五相六尚書」

近現代

姓名  榮譽/成就 姓名 榮譽/成就
馬本齋 抗日回族英雄 曾廣福 全國勞動模範
李岱江 著名呂劇表演藝術家 楊立功 原農業機械部部長
李來柱 上將,原北京軍區司令員 劉偉 乒乓球世界冠軍
張海迪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 王曙光 原國家海洋局局長
賈魯峰 原農業機械部副部長 邱學強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

特產名吃

土特產

1994年,莘縣開始引進種植香瓜。1996年建成國家級香瓜生產基地,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部、中國農學會特產專業委員會、中國特產報社授予「中國香瓜之鄉」稱號。莘縣所產香瓜有40餘種,分黃、白、綠、網紋四大類,外形美觀,表皮堅韌,香甜爽口。

雙孢菇

雙孢菇營養豐富,有「植物肉」之稱,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和礦物質等,藥用價值高。1995年,莘縣引進種植雙孢菇。1996年莘縣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部、中國農學會特產專業委員會、中國特產報社授予「中國雙孢菇之鄉」稱號。此後莘縣成為江北最大的雙孢菇生產縣。

小食肉雞

20世紀90年代初,莘縣利用羅曼蛋雞母本與雙A肉雞父本雜交培育出小食肉雞,俗稱「817肉雞」。817肉雞具有生長周期短、個頭小、抗病能力強、肉質好等特點。2008年全縣形成7個主要養殖區、160餘個專業養殖村。2009年,莘縣被中國特產之鄉暨組織宣傳委員會命名為「中國小食肉雞之鄉」稱號。 此外,莘縣的名優農產品還有董杜莊西瓜、張寨韭菜、魯西黃牛等,名優工業產品有雁賓特釀、特種鋼等。

美食名吃

傳說夏末商初,精於烹飪技術的伊尹曾躬耕於有莘之野。他以精美的菜餚取悅商湯,進而以做菜作比喻,闡述治理天下的道理,得到商湯重用,成就助湯滅夏大業,是中國烹飪鼻祖。至今莘縣民間仍有以伊尹之名命名的「伊餅」、「伊面」等小吃。莘縣依託伊尹文化,相繼舉辦了伊尹美食廚藝大賽 [62] 、伊尹文化美食節等活動。

莘縣傳統名吃分為麵食、菜餚、湯三大類。麵食類共有20餘種,主要有康園肉餅、張魯燒麥、熗面壯饃、朝城千層餅、古城肉鍋餅(鴛鴦餅)、朝城混湯餃、酥燒餅、伊尹空心面、古城灌湯包、朝城水餃、白馬廟糕點、大糖、大麻花、饊子、八批果子、蒸棗糜、古雲高饃等;菜類有30餘種,比較著名的有荸薺丸子、范氏燒鴿、糖醋鯉魚、相府鮑魚、八印肘子、四喜丸子、琉璃丸子、燒羊肉、燒牛尾、炸藕合、豆神等;傳統湯類主要有豆沫、胡辣湯、鮮珍湯、翡翠湯、水轟雞蛋等。

除傳統名吃外,還有依據消費者需求,用名牌瓜、菜、菌做主要原料,由名廚加工製作的地方風味名吃,主要有琉璃香瓜、素炒三菇、清炒雞腿菇、菜心白靈菇、茶樹菇炒海腸、椒鹽姬菇、一品杏鮑菇烙、菇老大蘑菇醬等。

參考資料

  1. [1],莘縣人民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