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枯萎病
荸薺枯萎病
稈枯病為荸薺的主要病害,主要在南方種植區發生分布。通常病株率30%~50%,嚴重時病株率80%~100%,致植株成片枯死,顯著影響荸薺生產。
進入9月後,許多荸薺種植戶反映最近普遍出現地上莖發黃、枯死等發病症狀,難以診斷是哪種病害,用多菌靈等藥劑防治效果不明顯,當地農民急需防治對策。
目錄
症狀
該病國內首先在浙江發現,成為當地荸薺一種新的毀滅性病害。從播種至收穫皆可為害,致荸薺爛芽、苗枯和球莖腐爛,尤以成株期受害重。苗期或成株染病莖基部初變褐,植株生長衰弱、矮化、變黃,似缺肥狀,以後少數分櫱開始枯萎,終至全株枯死;根及莖部染病變黑褐軟腐,植株枯死或倒伏,局部可見粉紅色粘稠物,即病菌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球莖(馬蹄)染病薺肉變黑褐腐爛。[1]
病原
病原物為半知菌亞門真菌尖鐮孢菌荸薺專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eleocharidis Schiecht,D.H.Jiang.H.K.Chen。在PSA培養基上,氣生菌絲絨毛狀,並呈牽牛花紫色。分生孢子有大小二型:小型孢子數量多,卵形或腎形;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兩端均勻地逐漸收縮變尖,壁薄,3~5分隔。厚壁孢子球形,大多單生或頂生。此外F. acuminatum對荸薺也具有較強的致病性,是生產上的一個潛在病原。
發病規律
病菌以菌絲潛伏在荸薺球莖上越冬,並可隨球莖作為蔬菜或種球的調運進行遠距離傳播。
預防措施
1、首先明確該病的分布,對疫區進行封鎖。嚴禁帶病球莖或種球向外調運。
2、對帶病種球進行消毒,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在育苗前對種球莖浸泡18~24小時,在定植前再將薺苗浸泡18小時,同時剔除病弱苗。
防治農藥
1、在6月中旬開始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噴藥每隔15天左右1次,共噴5~6次。
2、在發病初期用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液,或60%防霉寶可濕性粉劑700~1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隔7~10天1次,連續2~3次。
需要防治時期為6月中旬至7月上旬,每畝用50%敵克松可濕性粉劑1500克拌土撒施(需要田中保持淺層水5天);或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5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一次,連噴2~3次。(2021.4.13更新)[2]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