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藥物代謝動力學(Pharmacokinetic)是定量研究藥物在生物體內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規律,並運用數學原理和方法闡述血藥濃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的一門學科。[1]

[]

目錄

性質

給藥方便:口服有效,一次或兩次/日(消炎鎮痛藥、抗高血壓藥物、抗菌藥常用藥)

靶向分布或靶向活化:抗腫瘤藥物

起效快:抗過敏藥物、鎮痛藥物

藥物相互作用少:有利於聯合用藥,如降脂藥與抗高血壓藥物的合用

長期使用不產生耐藥性:如抗菌藥、抗癌藥、抗病毒藥。

無蓄積:如果藥物或其代謝物不能通過有效途徑排出體外,會在體內蓄積,產生毒性.

重要性

隨着藥物化學的發展及人類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藥物的藥代動力學性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判斷一個藥物的應用前景特別是市場前景,不單純是療效強,毒副作用小;更要具備良好的藥代動力學性質。肽類藥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一般來說,體內的許多生物活性肽如內啡肽等均具有高效低毒的特點,但是,體內不穩定,口服無效。

理化性質

代謝過程 吸收:藥物口服後,進入消化道,在不同部位,如口腔、胃、腸吸收,進入血液。

分布:進入血液的藥物進入作用部位,產生治療作用或毒副作用。

代謝轉化:藥物在肝臟或胃腸道通過酶催化的一系列氧化還原反應發生生物轉化。

排泄:藥物或代謝物經腎(尿)或膽汁(糞)或呼吸排泄。

為了表述的方便,常把體內過程分為三個時相:

藥劑相:片劑或膠囊崩解、溶出,成為可被吸收的形式。(藥劑學研究內容。)

藥代動力相:藥物吸收、分布、代謝與排泄。(藥代動力學研究內容。)

藥效相:藥物與作用靶點相互作用,通過刺激和放大,引發一系列的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變化,導致宏觀上可以觀察到的活性或毒性。(藥理學或毒理學研究內容。)

三個時相依次發生,但是可能同時存在:如緩釋藥物,一部分藥物已完成分布、發揮藥理作用,但是另一部分還在釋放和吸收的過程中。特別是藥代動力相和藥效相一般同時存在。

藥代動力參數

一、吸收

溶出度:藥物分子在消化道中溶解的程度

生物利用度:藥物吸收的程度

絕對生物利用度

最大血藥濃度(Cmax)

達峰時間(Tmax)

二、分布

由於體內環境的非均一性(血液、組織),導致藥物濃度變化的速度不同。

隔室(compartment):同一隔室藥物濃度的變化速度相同,均相。

一室模型:藥物進入血液迅速分布全身,並不斷被清除。

二室模型: 藥物進入體內後,首先快速分布於組織中,然後進入較慢的消除過程。

表觀分布體積(Vd)(a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表徵藥物在體內被組織攝取的能力。表觀容積大的藥物體內存留時間較長。

藥物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系統藥物暴露(Systemic Exposure)

血腦屏障;蛋白結合率;分布半衰期(t 1/2(α)

三、消除

消除(elimination):原藥在體內消失的過程。包括腎(尿)或膽汁(糞)或呼吸排泄及代謝轉化的總和。

消除速率常數(elimination constants): 反映藥物在體內消失的快慢。不完全反映藥物的作用時間(代謝物也有活性)。

半壽期或半衰期(t1/2):藥物濃度或藥量降低50%所需的時間。消除半衰期t1/2(β))Terminal Half-life ,Elimination Half-life。

清除率(clearance,廓清率)或腎清除率(renal clearance):反映藥物或代謝物經腎被 排出體外的速度。

相互作用 一方面是藥物對機體的作用,產生藥效、毒性或副作用,表現為藥物的藥理作用或毒理作用,決定於特定的化學結構,具有較強的結構特異性。

另一方面是機體對藥物的作用:吸收、分布,生物轉化和排泄,表現為藥物的藥代動力學性質。主要取決於藥物的溶解性、脂水分配係數、電荷等藥物分子整體的理化性質,結構特異性不強。

吸收

藥物的吸收 是藥物由給藥部位通過生物膜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

吸收部位 消化道(口服給藥,口腔、胃、小腸、大腸)、呼吸道(鼻腔給藥,肺)、肌肉(肌肉注射)、粘膜(栓劑)。

吸收部位不同,藥物被吸收的程度和快慢,有差異(靜注、肌注;皮下給藥,口服。)

共性: 藥物是通過生物膜吸收的。

吸收過程 擴 散

被動擴散:擴散速率與濃度梯度成正比;無特異性;無飽和性;藥物分子必須具備合適的脂水分配係數。大部分化學藥物是通過被動擴散途徑吸收的。 藥物分布 親脂性:向組織分布,必須通過細胞膜。

合適的脂水分配係數。

電荷: 帶電分子難以通過細胞膜和血腦屏障與組織或蛋白的結合,與血漿蛋白結合,不能穿越細胞膜或血管壁,不能擴散入細胞內,也不能被腎小球過濾,影響分布容積、生物轉化和排泄速度。

血漿蛋白結合 與血漿蛋白的結合能夠維持較平穩的血藥濃度,因此調整藥物分子中的非活性必須結構,可以改變結合與解離的平衡,延長藥物的作用時間。

由於這是一種非特異性結合的可逆性結合,不直接影響療效,但是影響藥代過程,因而間接地影響受體部位的藥物有效濃度。

不能被腎小球過濾,影響分布容積、生物轉化和排泄速度。

摺疊影響因素 親脂性強的藥物與組織蛋白或脂肪組織的親和力高,結合較強:起長效作用。

烷基、芳環基、鹵素等疏水性基團,增加與蛋白的結合親和力

可離解性的藥物,也可通過電荷相互作用與蛋白結合。

藥物的立體結構影響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

手性藥物的不同光學異構體具有不同血漿蛋白結合作用。

特異性分布 利用某些組織對特定配基的選擇性識別和結合作用,將藥物分子與這些配基偶聯,將藥物分子選擇性投放於特定的組織,以提高藥物作用的選擇性。

靶向給藥

主動靶向:如抗體導向藥物;受體靶向藥物

被動靶向:利用組織的屏障作用,將藥物包裹於脂質體或微球中,避免藥物向非作用部位分布,以免代謝失活或產生毒副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