蔭子鎮
蔭子鎮 |
中文名 : 蔭子鎮 所屬地區: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 |
蔭子鎮,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下轄鎮,地處榮成市區西北部,東連後龍河水庫及崖頭街道,南與城西街道接壤,西與文登市大水泊鎮和天福山鎮相連,北與崖西鎮毗鄰。 行政區域面積47.63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蔭子鎮戶籍人口有12453人。
1957年7月-1958年3月,撤區建鄉,置蔭子鄉。1958年9月,成立紅光公社;同年10月,更名為蔭子公社。1984年3月,置蔭子鄉。1993年10月19日,撤鄉改建為蔭子鎮。 截至2020年6月,蔭子鎮下轄39個行政村。
2011年,蔭子鎮財政總收入1290萬元,比上年增長23.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70萬元,比上年增長21.4%。人均財政收入860元,比上年增長25.7%。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1億元,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5%。農民人均純收入7692元。 2018年,蔭子鎮有工業企業68個,其中規模以上1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1]
目錄
建置沿革
清末時期,屬朝陽都。
民國元年(1912年)後,屬第三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屬榮成縣第三區;同年12月,改屬第六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3月,縮區設鄉,屬第五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2月,屬雨山區。
1950年9月,屬第三區。
1951年3月,區下建三冢、講上、蔭子、流水等鄉。
1955年,復稱雨山區。
1957年1月,屬雨山區的蔭子、澗北、福祿3鄉。
1957年7月-1958年3月,撤區建鄉,置蔭子鄉。
1958年9月,成立紅光公社;同年10月,更名為蔭子公社。
1984年3月,置蔭子鄉。
1993年10月19日,撤鄉改建為蔭子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蔭子鎮地處榮成市區西北部,東連後龍河水庫及崖頭街道,南與城西街道接壤,西與文登市大水泊鎮和天福山鎮相連,北與崖西鎮毗鄰。 行政區域面積47.6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蔭子鎮地勢西北部較高,80%屬丘陵區。境內最高峰位於鳳台頂,海拔219米;最低點位於構後張家河道,海拔110米。
氣候
蔭子鎮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2°C左右,年平均日照2600小時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左右。
水文
蔭子鎮境內河流屬沽河水系。蔭子西河源於雨山南麓,由西北向東南匯入沽河,境內河道長11千米。
自然災害
自然資源
蔭子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花崗岩,地質儲量豐富。地下水資源也較豐富。
人口
2011年末,蔭子鎮轄區總人口1.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250人,城鎮化率25%。另有流動人口120人。總人口中,男性6391人,占49.2%;女性6609人,占50.8%;18歲以下1166人,占9%;18-60歲7990人,占61.5%;60歲以上3844人,占29.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2986人,占99.9%;少數民族有佤族7人,蒙古族7人,共14人,占0.1%。2011年,人口出生率4.8‰,人口死亡率29.9‰,人口自然增長率-25.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95人。
截至2018年末,蔭子鎮戶籍人口有12453人。